不符合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的属于“产品瑕疵”,应承担民事责任——消费者维权,如何区分“产品瑕疵”和“产品缺陷”
目录
认准啦(renzhunla.com)
不符合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的属于“产品瑕疵”,如果产品出现瑕疵,消费者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要求经营者承担“三包”责任,主要方式包括修理、更换或者退货。除此之外,还可有条件地适用惩罚性赔偿的条款,包括:
(1)如果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的,消费者可要求经营者按照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进行赔偿;
(2)食品安全法中,如果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
总的来说,产品瑕疵项下,消费者是基于合同关系要求生产者或销售者承担合同义务。
根据《标准化法》第三十六条相关规定,企业生产的产品、提供的服务不符合其公开标准的技术要求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第八章 民事责任
第一百七十九条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
(三)消除危险;
(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
(六)修理、重作、更换;
(七)继续履行;
(八)赔偿损失;
(九)支付违约金;
(十)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十一)赔礼道歉。
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
本条规定的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承担民事责任的情形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八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本法另有规定外,应当依照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
(一)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的;
(二)不具备商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而出售时未作说明的;
(三)不符合在商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商品标准的;
(四)不符合商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
(五)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的;
(六)销售的商品数量不足的;
(七)服务的内容和费用违反约定的;
(八)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的;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形。
经营者对消费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赔偿的优先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三号)):
第六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缴纳罚款、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同时支付时,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学习素材
素材来源: 中国妇女报/2022-04-27/ 第6版面/权益热线 /作者:朱珺
原标题:消费者维权,如何区分“产品瑕疵”和“产品缺陷”
中国妇女报/2022-04-27/ 第6版面/权益热线 /作者:朱珺
■ 朱珺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后,常会遇到质量问题,如果无法与厂商协商,纠纷可能会进入诉讼程序。但实践中消费者往往无法正确区分产品质量问题的具体类型,导致维权过程产生波折。
实际上,产品质量问题在法律上有**“产品瑕疵”和“产品缺陷”**两个截然不同的法律概念,消费者在维权时务必要注意区分。
某物业公司与某商贸公司签订合同,约定商贸公司安装两台变频器,物业公司支付4万元货款以及2万元安装费。合同签订后,商贸公司从电气公司处购入了变频器,并依约安装。但还不到1个月,变频器就无法正常使用。经协商,物业公司将变频器退回电气公司,电气公司退回4万元价款。
物业公司认为,为了安装变频器,其共计支付6万元,现退回了4万元价款,还有2万元损失未获得补偿,该损失是因变频器存在质量缺陷所致,因此电气公司应当赔偿损失2万元。
法院经审理后发现,变频器在交付使用后,并未产生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的不合理危险,质量问题应当属于产品瑕疵,而非产品缺陷,物业公司不能基于侵权责任关系,要求电气公司承担赔偿损失的责任。经释明法律规定,物业公司申请撤回起诉。
法官提醒
上述案例就是混淆“产品瑕疵”和“产品缺陷”情形。这两个概念虽然存在一定的共同之处,但在法律涵义、救济途径、免责条件三方面却存在根本不同,也影响着消费者能否维权成功。
1.涵义不同
关于产品瑕疵,我国产品质量法第40条列举了三种主要情形:
(1)不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而事先未作说明的;
(2)不符合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的;
(3)不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这说明,产品瑕疵更注重的是产品的适用性。
关于产品缺陷,我国产品质量法第46条规定,产品缺陷是指产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或产品不符合产品本身之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由此可知,产品缺陷更关注的是产品的安全性。
区分产品瑕疵与产品缺陷的关键,在于产品是否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如果产品质量问题已危及了人身或他人财产安全,那么这一问题就应属于产品缺陷;而如果该产品质量问题仅体现在产品本身的适用性上,影响能否使用,那么这一问题就应当属于产品瑕疵。
2.救济途径不同
如果产品出现瑕疵,消费者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要求经营者承担“三包”责任,主要方式包括修理、更换或者退货。除此之外,还可有条件地适用惩罚性赔偿的条款,包括:
(1)如果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的,消费者可要求经营者按照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进行赔偿;
(2)食品安全法中,如果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
总的来说,产品瑕疵项下,消费者是基于合同关系要求生产者或销售者承担合同义务。
对于产品缺陷,消费者可选择合同关系或侵权关系作为基础主张权益。一般来说,如果产品缺陷造成他人损害时,消费者多会选择侵权责任主张赔偿。此时可就因产品缺陷导致的人身损害、财产损害、精神损害提出赔偿。此处需要明确的是:
(1)人身损害主要指的是因产品缺陷造成他人人身伤害或死亡,即身体权、生命权、健康权受到侵害,至于名誉权、隐私权等人身权益,不在产品缺陷损害的主张范围内;
(2)财产损害一般指向的是有体物的损害,且为了便于纠纷解决,通常该财产损害也可包括产品本身的损害。除此之外,财产损害包括直接财产损失和合理范围内的间接财产损失;
(3)关于精神损害部分,如果因产品缺陷致使他人的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受到损害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法院会对合理数额的精神损害赔偿予以支持。当然,在合同关系项下,消费者也可基于合同关系主张销售者承担违约责任。
3.抗辩事由不同
产品瑕疵项下,经营者的抗辩事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经营者在销售时,已就产品所存在的瑕疵事先向消费者或买受方进行说明;(2)消费者对于产品瑕疵的相关事实为事先明知;(3)虽然产品存在瑕疵,但符合合同约定的免于承担责任的情形。
如符合上述三种情况中任一种情况,经营者均可以免除产品出现瑕疵后应当承担的责任。
产品缺陷项下,生产者或销售者的抗辩事由包括:
(1)未将产品投入流通的;(2)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3)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尚不能发现缺陷的存在。
除此之外,按照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相关规定,生产者和销售者还有两点可以免除或者减轻责任的事由,一是如果缺陷是消费者自身造成的,则不应由产品生产者承担责任;二是如果产品存在可归责于生产者或销售者的缺陷,但受害人自己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责任人可以根据与有过失规则请求减轻赔偿责任。
回到前述案例中,变频器在交付使用后,虽然产生了质量问题,但是并未出现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的不合理危险,因此法院认定变频器出现的问题为产品瑕疵而非产品缺陷。
根据法律规定,物业公司作为消费者,在产品产生瑕疵时,有权要求变频器生产商履行“三包”责任。而本案中生产商已履行了退货退款的义务,也不存在惩罚性赔偿的情形,因此作为生产商来说,已经履行了产品瑕疵项下的责任。
那么物业公司的损失应当向谁主张呢?答案是应当依据物业公司与商贸公司之间的合同主张违约责任。商贸公司因未能依约履行合同义务,有责任赔偿物业公司由此产生的合理损失。
(作者系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法官)
素材来源于网络,认准啦(RenZhunLa.com)为执行以上标准的产品提供推介展位,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