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数字报-老人看电视 不该这样难
目录
■ 韩慧
从伴音、导视,到英文字母、特殊符号……遥控器键盘上多达40余个智能按键,真正能用到的却没几个,弄得老人一筹莫展。
近期,有媒体报道,多余的“智能”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困扰,而《2022国内市场适老化电视调研报告》也有着类似结论:12.8%的受访者表示电视机不太容易操作。此外,在使用智能电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选项中,49.6%的受访者表示“开机后不能直达想看的电视节目”;位列第二、三位选项的则是“设备多不知道相互怎么切换”“操作复杂,不知道怎么找想看的内容”,占比分别为28%和20.9%。
智能电视集纳五花八门的应用服务,功能得到大幅提升,确实给观众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与此同时,也给用户选择造成了障碍。操作步骤繁杂带来的直接结果,是抬高了使用门槛。用户如果不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是难以做到顺畅使用的。可以说,智能电视虽然功能强大,却并没有让老年用户充分享受到舒适便捷的服务。
说到智能化,让人想到一个小品。在1996年央视春晚小品《机器人趣话》中,蔡明饰演的机器人保姆极其善解人意,对郭达饰演的主人的想法一清二楚,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家电智能化,也应该有善解人意的一面,比如贴心的设计、简易的操作,讲究体验的舒适感,令人省力又省心;甚至能够照顾到一些特殊人群的特殊需求,做到“老少咸宜”,不会拒人于千里之外。
如今,传统电视机难觅行踪,智能电视以绝对优势占据市场主流。这一方面是科技进步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不排除商家炒作带来的影响。商家把握用户心理,兜售“智能”概念,夸大其词,有的以“多功能”代替“智能”。想想看,“智能”意味着更高级的技术含量、更贴心的顶层设计,能够将人们从繁杂琐碎的家务中解放出来,享受轻松愉悦的生活。“智能”,比“多功能”有着广阔的想象空间,对消费者来说无疑具有更大吸引力。
电视是否足够智能,不能单凭商家自说自话。部分智能电视“不智能”的现象,已经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去年6月,我国首个** 《智能电视适老化设计技术要求》团体标准** 正式发布,从操作模式、字体大小、遥控器按键等多个层面,约束并规范了智能电视在设计阶段应当遵从的适老化原则和要求,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凸显了人性化。
科技是为人服务的,建立在人文关怀之上的科技之花才能明艳动人。智能家电应坚持用户思维,注重用户体验,优化设计、界面友好,才能充分释放科技伟力,让更多人尽情享受智能之优、拥抱科技之美。
素材来源于网络,认准啦(RenZhunLa.com)为执行以上标准的产品提供推介展位,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