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NS 8—2018 电子束处理印染和造纸工业废水技术规范-团体标准
目录
标准详细信息 | |
---|---|
标准状态 | 现行 |
标准编号 | T/CNS 8—2018 |
中文标题 | 电子束处理印染和造纸工业废水技术规范 |
英文标题 | Specification of electron beam for textile dyeing and papermill wastewater treatment |
国际标准分类号 | 27.120.99 有关核能的其他标准 |
中国标准分类号 | F90 |
国民经济分类 | N772 环境治理业 |
发布日期 | 2018年03月15日 |
实施日期 | 2018年05月30日 |
起草人 | 王建龙、何仕均、张幼学、陈川红、俞江、吴明红、林敏、连哲莉、王春雷、 左都文、秦子淇 |
起草单位 | 中广核达胜加速器技术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上海大学、 苏州中核华东辐照有限公司、中国核学会、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 |
范围 | 本标准规定了电子束处理印染和造纸工业废水的总体要求、装置和流程、过程质量控制、运行维护 及应急管理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能量为1MeV~3MeV电子束处理印染和造纸工业废水工程的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也 可供电子束处理其它废水工程参考。 |
主要技术内容 | 本标准的名称是“电子束处理印染和造纸工业废水技术规范”,总结了我国和国际上利用电子束处理印染和造纸工业废水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参照并借鉴了美国环保署关于城市污泥使用和处置等相关标准编制。本标准适用于电子束处理印染和造纸工业废水工程的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也可供其它电子束处理废水工程参考。 (1) 范围:范围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电子束处理废水的原理,再规定标准的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子束处理印染和造纸工业废水的总体要求,规定了电子加速器、废水传输系统、过程控制和质量控制以及运行维护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列出本标准中引用到的其他标准的标准编号和名称,本标准中总用引用9项国家标准,2项环境标准和1项团体标准。 (3) 术语和定义:该部分给出了电子束辐照领域和废水处理领域常用的专业术语以及本标准中出现的需要特别解释的部分术语和定义。为了避免定义重复及标准的简练明了,未列出部分常用的简单类术语和一些非特异性术语,这些术语可在其他标准或名词术语出版物中查询到。 (4) 总体要求:简要描述电子束处理印染和造纸工业废工程设计,建设和管理等技术要求,此部分内容在整体上叙述了本标准的总则和结构框架。 (5) 流程和装置:分条目分别是流程,包括工艺设计、剂量设计、电子束处理废水能力设计和废水传输系统设计。经过多次标准的校准与核查,确定使用的设计依据。另一部分为装置,包括电子加速器的技术要求和废水传输系统的技术要求,对装置的各种性能及材料要求进行限制。最后通过设计确认,确认整个设计过程的技术参数满足设计要求,形成并保存设计文件。 (6) 过程控制和质量控制:分条目分别是安装确认、工艺确认、确认的评审和批准、常规监测控制、废水排放、变更评估和记录等内容。从各个方面对电子束处理印染和造纸工业废水的工程进行控制和评估,以保证出水满足设计要求且稳定。 (7) 运行维护和管理:主要包括运营单位的要求和人员要求,由于该标准中不仅包括电子加速器辐照处理方面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同时也包含废水处理工程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因此从两个方面对运营单位和人员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8) 应急管理:主要应包括辐射防护和水处理工程应急管理,包括应急预案、应急培训与演练以及事故处置和报告等内容。 (9) 附录A:水质检测方法及依据,由于电子束处理印染和造纸工业废水是以最终出水的水质指标确认工程的运行效果,因此出水水质的检测在工程的运行过程也是关键因素之一。附录A罗列部分常用水质指标及其检测方法,有利于保证出水水质的可比性。 (10) 附录B:电子束在水中的剂量深度分布曲线图,给出1.0-5.0MeV不同能量的电子束在水中不同深度的剂量分布,不同能量,在水中的穿透厚度不同,可作为束下传输系统设计的依据。 (11) 附录C:水膜厚度的测量方法,水膜的厚度及水膜厚度分布的均匀性对电子束处理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水膜厚度,保证水膜分布的均匀性。 |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 否 |
标准文本 | 不公开 |
团体详细信息 | |||
---|---|---|---|
团体名称 | 中国核学会 | ||
登记证号 | 3138 | 发证机关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
业务范围 | 学术交流、书刊编辑、咨询服务、展览、科普 | ||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 雷增光 | ||
依托单位名称 | 无 | ||
通讯地址 | 北京市三里河南4巷1号 | 邮编 : 1000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