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SPSTC 17—2018 企业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规范-团体标准
目录
标准详细信息 | |
---|---|
标准状态 | 现行 |
标准编号 | T/CSPSTC 17—2018 |
中文标题 | 企业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规范 |
英文标题 | Specification on double prevention mechanisms construction for enterprises safety production |
国际标准分类号 | 13.100 |
中国标准分类号 | C78 |
国民经济分类 | L721 企业管理服务 |
发布日期 | 2018年08月15日 |
实施日期 | 2018年11月15日 |
起草人 | 马志永、陈俊芳、曹玉新、张玉龙、蒋太光、纳志辉、王丁、李江军、马金华、白骅 、卢炯、韩立军、黄红军、施育宝、刘慧星、张海峰、洪绯、葛玉宏、马瑞涛、王跃斌、孟磊、谭华、刘国兴、方存好、刘德辉、盛必龙、朱旭峰、张占庭、高胜洲、卓同森、鲁华敏、刘东华、潘英、肖广岭、高昂、刘珏、杨晓峰、金继光、陈晓占、吴高见??杨晓诚、卢成绪。 |
起草单位 | 中安教培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安监局、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规划科技处、中国电建集团铁路建设有限公司、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专家审核工作组、深圳市安联为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深圳市中科安全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金华鉴安全生产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巨龙钢管有限公司、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王力安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兖矿东华建设有限公司、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范围 | 本标准规定了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工作流程,为危险源的辨识、分级、管控、隐患的排查和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本标准适用于企业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为企业安全风险的管控和事故隐患的排查提供参考。企业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必须在符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基础上,符合本标准的一些特殊要求。 |
主要技术内容 | 1.建设原则 标准的第4章规定了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原则,分别是: 1)坚持风险管控优先原则:以风险管控为主线,把全面辨识评估风险和严格管控风险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切实解决“认不清、想不到”的突出问题。 2)坚持系统性原则:从人、机、料、法、环四个方面,从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两道防线,从企业生产经营全流程、生命周期全过程开展工作,努力把风险管控挺在隐患之前,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之前。 3)坚持全员参与原则: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各项工作责任分解落实到企业的各层级领导、各业务部门和每个具体工作岗位,确保责任明确。 4)坚持持续改进原则:持续进行风险分级管控与更新完善,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实现双重预防机制不断深入、深化,促使机制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2.建设流程 标准的第5章规定了企业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流程,包括13个主要环节,分别是: 1)成立工作机构:企业应在现有安全管理组织架构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专门或合署成立落实双重预防机制的责任部门,并以企业正式文件形式予以明确机构和相关人员工作职责。 2)人员培训:通过参加专题培训、企业间交流观摩等方式加强对企业专职人员的培训,使专职人员具备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所需的相关知识和能力。 3)策划与准备:制定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总体实施方案及年度实施方案,明确要实现的工作目标、实施步骤及经费预算等,以及基础资料的收集。 4)危险源辨识:规定了危险源的辨识范围、辨识方法以及辨识要求。 5)风险评估:给出了一些常用的评估方法及其适用范围,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风险评估方法。 6)风险分级: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依据统一标准对本企业的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的分级。推荐采用 LEC 评价法(格雷厄姆评价法)、风险矩阵法等方法对危险源进行风险分级,确定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级,分别采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7)制定风险清单:企业在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之后,应建立风险清单。风险清单应至少包括风险名称、风险位置、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主体、管控措施等内容。 8)风险分级管控:要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原则和责任主体,分别落实领导层、管理层、员工层的风险管控职责和风险管控清单,分类别、分专业明确公司、部门、车间、班组、岗位的安全风险管理措施。本部分还规定了管控措施的类别、制定原则、风险告知方式和重大风险管控措施。 9)绘制企业安全风险图:企业在确定安全风险清单,制定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之后,应建立安全风险数据库,至少绘制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和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 10)形成风险分级管控运行机制:包括对运行效果的评价和闭环管理机制的建立。 11)隐患排查治理:企业应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逐渐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位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职责。并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实行隐患闭环管理。 12)双重预防机制运行评估:组织外部技术专家、企业内部技术人员和一线员工,至少每年对企业双重预防机制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及时修正发现问题和偏差,确保双重预防机制不断完善,持续保持有效运行。 13)持续改进: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以有效管控风险。企业应根据风险再评估结论,每年至少更新一次风险清单、事故隐患清单、安全风险图。 3.责任要求 标准的第6章规定了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对各方的责任要求,主要包括企业是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主体,应主动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诚信制度建设和部门联合惩戒,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企业主动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 否 |
标准文本 | 不公开 |
团体详细信息 | |||
---|---|---|---|
团体名称 | 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 | ||
登记证号 | 51100000500021588B | 发证机关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
业务范围 | 调查研究、学术研讨、书刊编辑、专业培训、信息交流、成果推广、展览展示、国际合作、咨询服务 | ||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 惠小兵 | ||
依托单位名称 | 科学技术部 | ||
通讯地址 | 北京市石景山区金融街长安中心26号院4号楼9层 | 邮编 : 1000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