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YZL 020—2020 冬暖大棚大王秦椒绿色栽培技术规程-团体标准

目录


收录自团体标准信息平台,认准啦(RenZhunLa.com)为执行该团体标准的产品或服务提供推介展位,欢迎留言交流。


标准详细信息
标准状态  现行
标准编号  T/DYZL 020—2020
中文标题  冬暖大棚大王秦椒绿色栽培技术规程
英文标题  
国际标准分类号  65.020.20 植物栽培
中国标准分类号  B31
国民经济分类  A014 蔬菜、食用菌及园艺作物种植
发布日期  2020年06月18日
实施日期  2020年06月26日
起草人  李美芹、李悦悦、李绪耕、崔振吉、聂震、赵艳恩、韩玉桂、贾海军、韩建民
起草单位  广饶县众益绿色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广饶县怡丰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广饶县旭耕家庭农场、广饶县顺农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广饶县玉桂蔬菜专业合作社
范围  “广饶大王秦椒”2013年正式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范围为东经118°17′~118°57′、北纬36°56′~37°21′之间,广饶县大王镇,也就是广饶县众益绿色蔬菜专业合作社所在地。
主要技术内容  5 肥料、农药使用的原则和要求
绿色食品辣椒生产中使用肥料的原则和要求、允许使用和禁止使用肥料的种类等应符合NY/T 394的规定,控制病虫危害安全使用农药的原则和要求、允许使用和禁止使用农药的种类等应符合NY/T 393的规定。 
6  品种选择
基地主栽品种为地理标志产品大王秦椒,种子质量应符合GB 16715.3的规定。
7  茬口安排
有三种方式:
早春提前栽培: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播种,12月上旬至1月上旬定植,2月下旬开始收获。
越夏栽培:5月中旬播种,6月上旬定植,8月中旬始收获。
冬春茬(越冬茬):7月上旬播种育苗,育苗期40天,8月中旬定植,1月下旬至2月中旬进入始收期。
三种栽培方式的前、后茬作物都按绿色食品的栽培规程进行生产。要同非茄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
8  种苗培育
采用工厂化育苗。
8.1 播前准备
8.1.1大棚消毒
使用前7-10天,进行育苗空间消毒,每亩用硫磺2.5kg加适量锯末,混匀后分几处点燃。封闭一昼夜,再打开通风口放大风,至无味时待用。
8.1.2 穴盘消毒
采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法。先配制好浓度为200ppm的高锰酸钾溶液,将穴盘放入其中,浸泡10-30分钟,排掉溶液,用大量清水反复冲洗干净备用。
8.1.3 基质准备
基质采用蒸汽法消毒。将草炭、珍珠岩、蛭石按6:3:1比例混合均匀,通85-90℃的蒸汽,密闭20-40分钟,完全冷却后备用。
8.1.4种子消毒
采用温汤浸种的方式。
把椒种放在盆中,然后倒进种子体积5倍的55℃的温水,随倒水随搅拌,待水温降至25-30℃时停止搅拌。浸泡8-10小时后捞出青椒种子沥干,即可播种。
8.2 育苗简易流程
基质装盘→播种→催芽室(28℃;3天)→大棚(白天25-30℃;夜间15-20℃;发现病虫苗及时拔除。40天左右)→成苗(6叶1心,底径0.4cm以上)
8.3 壮苗标准
苗龄40天,株高15~20cm ,下胚轴2~3cm长;径粗一般在0.4cm以上,颜色浓绿色;叶片6叶1心,根系发达,无锈根;植株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
9   定植(移栽)
9.1 整地施肥  
及时将前茬作物的残枝败叶、薄膜、杂草等清理干净。定植前半个月,结合整地,施足底肥,底肥以有机肥为主。每亩施入腐熟的有机圈肥5000 Kg,腐熟的芝麻饼肥100kg 。2/3圈肥撒施后,深翻25-30cm,耙平整细,结合做畦施入其他基肥。
9.2 定植
低温季节晴天定植,高温季节阴天或傍晚定植。
9.3 栽培密度
采用大、小行栽培,大行行距70~90cm,小行距40~55cm,穴距40cm,每亩2500~3000株。
10   田间管理
10.1 温度管理
定植缓苗期要闭棚提温,白天25~32℃,夜间16~17℃;缓苗后白天25~30℃,夜间温度16~18℃,昼夜温差10~12℃;开花结果期白天25~27℃,夜间16~18℃。植株生长过旺适当降低温度。连阴天光照不足时温度低限管理。
10.2 光照管理
采用后墙挂反光幕、阴冷季节定期清洗透明覆盖物、棉被早揭晚盖等措施加强光照。夏季要采用覆遮阳网、往薄膜上喷泥浆等措施来降低光照强度。
10.3 植株调整
10.3.1 整枝
  采用“双杈”整枝。具体方法是:除掉主茎第一次分杈下的侧枝,保留两个一级分枝,再在每个一级分枝上保留两个一级分枝,这样每株具有4个二级分枝。以后从每个二级分枝上产生的侧枝中选留最粗壮的一个分枝,其余的分枝除去,一株植株始终保留4个分枝。剪枝要在晴天上午进行。
10.3.2 吊蔓  
   及时用尼龙绳吊蔓防倒折并改善通透性。
10.3.3 疏果、除老叶
生长一段时间后,疏去已变硬无发展潜力的小型果,并及早疏去畸形果。生长中后期剪除老叶、黄叶和植株内膛过密的纤细枝条。
10.4 水分管理  
定植时浇足水,5~7天缓苗后浇一次缓苗水,及时中耕培土,根据土壤墒情浇1~2次缓苗水,深中耕蹲苗,保持土壤见干见湿,避免初花期浇水。门椒坐住后结束蹲苗,开始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状态,低温季节12~15天浇水一次,高温季节5~7天浇水一次。
10.5 施肥管理
“门椒”坐住后进行一次施肥,以后隔1次水冲1次肥,每次每亩施入N、P、K三元水溶肥25㎏,直至拉秧前1个月,每亩全年平均施10次,共用N、P、K三元水溶肥250kg。
坐果后至拉秧前1个月,每隔15天叶面喷1次500倍容大丰膏剂黄腐酸有机活性水溶肥(2型),每次每亩用90g,每亩全年平均施10次,共用900g。
11   病虫害防治
11.1 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虫害为猝倒病、立枯病、病毒病、炭疽病、灰霉病、疫病、蚜虫、白飞虱、蓟马、茶黄螨等。
11.2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虫品种,培育适龄壮苗,严格实施轮作制度,清洁田园,深翻炕土,减少越冬虫源;采用高垄地膜覆盖栽培;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和灌水,培育健壮植株;及时摘除病叶、病果,及时拔除病株,带出棚室外送至垃圾处理处。
11.3  物理防治
    盛夏棚室密闭高温消毒;田间悬挂黄板诱杀蚜虫、白粉虱、斑潜蝇等;糖醋液诱杀小地老虎;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烟青虫等害虫;田间铺银灰膜或悬挂银灰膜条趋避有翅蚜;覆盖防虫网防虫防病,人工摘除害虫卵块和捕杀害虫。
11.4  生物防治
    利用外购自然天敌如瓢虫、草蛉、蚜小蜂等对蚜虫进行自然控制。积极推广植物源农药、农用抗生素、生物农药等防治病虫。
11.5  化学防治
11.5.1  化学防治总则
根据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及时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动态,严格按照NY/T 393规定选用生物制剂或高效、低毒、低残留、与环境相容性好的农药,且不同农药应交替使用,任何一种化学农药在一个栽培期内皆只能使用一次。
11.5.2  对猝倒病、立枯病的防治
育苗期间,选用30%精甲.噁霉灵(6%精甲霜灵;24%的噁霉灵)水剂40毫升/666.7平方米,兑水苗床喷雾,安全间隔期10天。或722克/升霜霉威水剂80克/666.7平方米,兑水喷雾防治。安全间隔期3天。
11.5.3  对病毒病的防治
发病初期,可用13.7%苦参·硫磺水剂10毫升/666.7平方米,兑水喷雾防治,安全间隔期3天。或2%的氨基寡糖素水剂200毫升/666.7平方米兑水喷雾防治,安全间隔期1天;
11.5.4  对炭疽病的防治
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90克/666.7平方米,兑水喷雾防治,安全间隔期4天:64%噁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12克/666.7平方米,兑水喷雾防治,安全间隔期3天。
11.5.5  对灰霉病的防治
发病初期,可用50 %嘧菌酯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40%嘧霉胺安悬浮剂1000- 1200倍液, 或40%嘧霉胺悬浮剂1200倍与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混合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 %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
11.5.6  对疫病的防治
发病初期,可用18.7 %烯酰?吡唑酯水分散粒剂600-800倍液,或72 %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8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用60 %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喷雾防治。可兼治叶霉病、灰霉病。
11.5.7  对蚜虫、白飞虱、蓟马的防治
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克/666.7平方米,兑水喷雾防治,安全间隔期7天;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6克/666.7平方米,兑水喷雾防治,安全间隔期28天;5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2克/666.7平方米,兑水喷雾防治,安全间隔期7天。
11.5.8  对茶黄螨的防治
可用15%哒螨灵乳油3000倍液,或5%唑螨酯悬浮液3000倍液,或24%螺螨酯悬浮液4000-5000倍液,喷雾防治。  
12   采收及采后处理
12.1  采收
(1)采收时间。采收时95%果实转红时开始收获,辣椒达到商品成熟随时采收。
(2)采收方法。红椒达到商品成熟时及时采收凉晒。待果实七成干时入库,并要防雨雪、防霉变。
(3)红辣椒标准要求。手握果无气,指捻不打滑,深红色,无病斑、虫蛀。
12.2  采后处理
采后剔除病、虫、伤果,有泥沙的应清洗,达到感官洁净。清洗水应符合NY/T 391中加工用水要求。根据大小、形状、色泽进行分级包装。包装贮存容器应光洁、平滑、牢固、无污染、无异味、无霉变,避免二次污染,采收时要将所收蔬菜的地块编号、管理人员姓名、采摘数量登记备案。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标准文本  不公开

收录自团体标准信息平台,认准啦(RenZhunLa.com)为执行该团体标准的产品或服务提供推介展位,欢迎留言交流。


团体详细信息
团体名称东营质量协会
登记证号51370500MJE2589547发证机关东营市民政局
业务范围开展质量检验技术、质量监督与管理的学术活动,开展与质量有关的咨询和服务活动,开展产品鉴别、监督和推荐活动。开展与质监系统相关的业务培训。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孙海玻
依托单位名称
通讯地址东营市康洋路创新港A1—2楼206室邮编 : 257000

收录自团体标准信息平台,认准啦(RenZhunLa.com)为执行该团体标准的产品或服务提供推介展位,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