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ZSX 058—2019 刺梨病虫害无害化防控技术规程-团体标准
目录
标准详细信息 | |
---|---|
标准状态 | 现行 |
标准编号 | T/GZSX 058—2019 |
中文标题 | 刺梨病虫害无害化防控技术规程 |
英文标题 | |
国际标准分类号 | 65.020.01 农业和林业综合 |
中国标准分类号 | B 16 |
国民经济分类 | A023 森林经营、管护和改造 |
发布日期 | 2019年12月30日 |
实施日期 | 2020年01月10日 |
起草人 | 鲁鹏、李波、尚杰、朱波、李贵荣、周文、张星、李金倩、曹乾隆。 |
起草单位 | 贵州宏财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宏财聚农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贵州宏财刺梨检验检测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刺梨产业研究院、六盘水盈润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
范围 | |
主要技术内容 | 无害化防控技术 6.1 田间监测 开展系统监测和大田普查,结合历年发生情况和气象资料进行科学预测,提前做好相关病虫害的预防措施。 6.2 植物检疫 应按照《植物检疫条例》严格检疫,防止检疫性害虫传入或传出刺梨园。 6.3 农业防治 6.3.1 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优质、高产、耐贮运、商品性好、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 6.3.2 合理布局 新建刺梨园地及周围应避免种植食心虫、食蝇等害虫嗜食的寄主植物,如与梨、桃、李、樱桃、杏等。 6.3.3 合理施肥 按照配方施肥要求,施足基肥,适时追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提高植株抗病虫能力。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496的要求。 6.3.4 清洁田园 随时摘除、拣拾害虫危害果,及时剪去虫梢,烧毁。冬季结合施肥、修剪,破坏病残体以及各种害虫的越冬场所,春夏季对发病枯死植株及时清理,并进行烧毁或深埋处理。 6.4 物理防治 6.4.1 灯光诱杀 每15×667m2设置1盏太阳能杀虫灯,食心虫、黄刺蛾等害虫成虫高峰期间开灯诱杀。 6.4.2 诱捕器诱杀 每667m2悬挂5~6个多功能房屋型诱捕器(高于刺梨蓬面10 cm)。诱捕器下屋身盛饵杯内盛放食物源诱剂诱杀食心虫、黄刺蛾、柑橘小实蝇等害虫,诱剂7天换1次,及时补充清水。诱捕器上屋身贴蓝色或黄色粘虫板诱杀月季长管蚜、白粉虱、柑橘小实蝇等害虫,粘虫板30天换1次。 6.5 生物防治 6.5.1 生物农药 选择对有益生物杀伤力低的哈茨木霉、苏云金杆菌、多杀霉素等生物源农药进行防治。推荐药剂和使用方法见附录B。 6.5.2 害虫天敌 保护利用刺梨害虫天敌,创造有利于天敌生存的环境条件。如在食心虫成虫发生高峰期,释放松毛虫赤眼蜂1~2次,间隔时间5天,1~2万头/667 m2·次。 6.5.3 信息素诱杀 食心虫、黄刺蛾、柑橘小实蝇成虫发生初期,按照1~3个/667 m2悬挂信息素诱捕器诱杀成虫。每30~45天更换一次诱芯。 6.5.4 迷向素干扰交配 在梨小食心虫成虫始见时,在小枝条上悬挂梨小性迷向素80~100 g/667m2,干扰梨小食心虫雌雄交配。 6.6 化学防治 6.6.1 选药要求 所选用的农药应符合GB/T 8321、NY/T 1276和NY/T 393的规定。获得国家农药登记的按标签使用;未获得国家登记的,根据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推荐使用。严禁使用国家禁限用农药。 6.6.2 施药方法 根据病虫害的危害方式和农药剂型特点,选择适当的施药方式进行施药,应控制施药剂量(或浓度)、施药次数(见附录B)。 6.6.3 农药残留要求 刺梨果实采收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见附录B)。采收前应对果实农药残留进行监测,刺梨果实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按GB 2763的要求执行。 |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 否 |
标准文本 | 查看 |
团体详细信息 | |||
---|---|---|---|
团体名称 | 贵州省食品工业协会 | ||
登记证号 | 515200005175566348 | 发证机关 | 贵州省民政厅 |
业务范围 | 食品工业政策研究、咨询服务、人员培训,参与行业管理 | ||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 王遵 | ||
依托单位名称 | |||
通讯地址 | 贵阳市延安西路2号省建设厅大厦西楼23层 | 邮编 : 550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