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FHT C001—2019 小麦产品质量标准-团体标准
目录
标准详细信息 | |
---|---|
标准状态 | 现行 |
标准编号 | T/TFHT C001—2019 |
中文标题 | 小麦产品质量标准 |
英文标题 | |
国际标准分类号 | 67.060 |
中国标准分类号 | |
国民经济分类 | A051 农业专业 |
发布日期 | 2019年06月13日 |
实施日期 | 2019年06月13日 |
起草人 | 内蒙古巴彦绿业实业有限公司、内蒙古兆丰河套面业有限公司、内蒙古恒丰食品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起草单位 | 内蒙古巴彦绿业实业有限公司、内蒙古兆丰河套面业有限公司、内蒙古恒丰食品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范围 | |
主要技术内容 | 3 术语和定义 3.1 小麦 禾本科草本植物栽培小麦的果实。呈卵形或长椭圆形 ,腹面有深纵沟。按照小麦播种季节的不同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按小麦籽粒的粒质和皮色分为硬质白小麦、软质白小麦、硬质红小麦和软质红小麦等。河套小麦是指在巴彦淖尔市河套地区种植的春小麦。 3.2 小麦粉 亦称面粉。小麦加工成的粉状产品。按其品质特性,可分为强筋小麦粉,中筋小麦粉,弱筋小麦粉和普通小麦粉等。 3.3 加工精度 小麦粉的加工精度通常以小麦粉的粉色和所含麸星(即麦皮屑)的多少衡量,是反映面粉质量的标志之一。 3.4 粉色、麸星 粉色是指小麦粉的颜色,麸星是指小麦粉中含有的麸皮碎片。小麦粉粉色、麸星检验,以国家制订的各等级小麦粉标准样品为准,对比观察粉色、麸星。 3.5 灰分 小麦粉经高温灼烧剩下的残渣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率,即矿物质含量。 3.6 粗细度 小麦粉颗粒的粗细程度,以通过的筛号及留存某筛号的百分率表示。筛上物用1/10感量天平称量,其质量小于0.1g,视为全部通过。 3.7 面筋量 小麦粉面筋质的湿基含量,以面筋占面团质量的百分率表示。 3.8 面筋指数 小麦粉湿面筋在离心力作用下,穿过一定孔径筛板,保留在筛板上面筋质量与全部面筋质量的百分率。它与面筋筋力强弱成正比。 3.9 含砂量 小麦粉中细砂含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率。 3.10 磁性金属物 小麦粉中磁性金属物的含量,以每千克小麦粉中含有磁性金属物的质量表示(g/kg)。 3.11 脂肪酸值 中和100g小麦粉中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mg数,以mgKOH/100g表示。 3.12 降落数 亦称“哈格伯格,伯坦氏降落数”。物体在(置于高温水浴中的)面粉悬浮液中降落一定高度所需时间的秒数,可反映淀粉酶活性,并可借以快速准确地评价谷物发芽损伤。 3.13 稳定时间 面团揉合过程中粉质曲线到达峰值前第一次与500F.U.线相交,以后曲线下降第二次与500F.U.线相交并离开此线,两个交点相应的时间差值称为稳定时间。 3.14 食品添加剂 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 3.15 净含量 除去包装容器和其他包装材料后内装商品的量。 注:不论商品的包装材料,还是任何与该商品包装在一起的其他材料,均不得记为净含量。 3.16 标注净含量 由生产者或者销售者在定量商品的包装上明示的商品的含量。 3.17 原粮 未经加工的谷物、豆类、薯类等的统称。 3.18 成品粮 原粮经机械等方式加工的初级产品,如大米、小麦粉等。 3.19 热损伤粒 由于微生物或其他原因产热及受热而改变了正常颜色或受到损伤的籽粒。 3.20 麦角 麦角菌[Clavicepspurpurea (Fr.)Tul.]在黑麦、小麦、大麦、燕麦等禾本科植物子房内寄生而形成的菌核。 3.21 毒麦 常和小麦混生在一起,其外形与小麦类似,籽粒中含有毒麦碱的禾本科黑麦草属的草本植物。 3.22 霉变粒 粒面明显生霉并伤及胚或胚乳或子叶、无食用价值的颗粒。 4 技术要求 4.1 原粮质量指标要求 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 表1 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色泽、气味 具有正常粮食的色泽、气味 热损伤粒,% ≤0.5 霉变粒,% ≤2.0 有毒有害菌类、植物种子限量 有毒有害菌类、植物种子限量应符合表2。 表2 有毒有害菌类、植物种子限量应符合的规定。 项目 限 量 麦角,% ≤0.01 毒麦,(粒/kg) ≤1 曼陀罗属(Daturaspp.)及其他有毒植物的种子,(粒/kg) ≤1 4.2 成品粮质量指标 质量指标应符合表3和表4的要求。 表3 中筋小麦粉质量指标 名称 强中筋小麦粉 中筋小麦粉 等级 项目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灰分(干基),% ≤0.55 ≤0.70 ≤0.85 ≤1.10 ≤0.55 ≤0.70 ≤0.85 ≤1.10 面筋量(14%水分),% ≥28.0 ≥26.0 面筋指数 ≥70 — 稳定时间,min ≥6 ≥3 降落数值,S ≥200 ≥200 加工精度 按实物标样 按实物标样 粗 细 度 CB30全通过,CB36留存≤10% 不同等级的面粉粗细度不同 CB30全通过,CB36留存≤10% 含砂量,% ≤0.02 ≤0.02 磁性金属物,g/kg ≤0.003 ≤0.003 水分,% ≤14.5 ≤14.5 脂肪酸值,mgKOH/100g (以干物计) ≤50 ≤50 气味、口味 正常 正常 注: 表中划有“—”的项目不检验。 表4 强筋小麦粉、弱筋小麦粉质量指标 名称 强筋小麦粉 弱筋小麦粉 等级 项目 一级 二级 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灰分(干基),% ≤0.60 ≤0.70 ≤0.85 ≤0.55 ≤0.65 ≤0.75 面筋量(14%水分),% ≥32.0 ≤24.0 面筋指数 ≥75 — 蛋白质(干基),% ≥14.0 ≤12.5 稳定时间,min ≥7.0 — 降落数值, S ≥250 ≥150 加工精度 按实物标样 按实物标样 粗 细 度 CB30全通过,CB36留存≤10% 不同等级的面粉粗细度不同 CB30全通过,CB36留存≤10% 含砂量,% ≤0.02 ≤0.02 磁性金属物,g/kg ≤0.003 ≤0.003 水分,% ≤14.5 ≤14.5 脂肪酸值,mgKOH/100g (以干物计) ≤50 ≤50 气味、口味 正常 正常 注: 表中划有“—”的项目不检验。 4.3 卫生指标 污染物限量和真菌毒素限量 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 污染物限量和真菌毒素限量 项目 指标 原粮 成品粮 铅(以Pb计)/(mg/kg) ≤0.2 — 镉(以 Cd计)/(mg/kg) ≤0.1 ≤0.1 汞(以 Hg计)/(mg/kg) ≤0.02(总汞) — 砷(以 As计)/(mg/kg) ≤0.5(总砷) ≤0.5(总砷) 铬(以 Cr计)/(mg/kg) ≤1.0 ≤1.0 苯并[a]芘/(μg/kg) ≤5.0 — 黄曲霉毒素 B1/(μg/kg) ≤5.0 ≤5.0 脱氧雪腐镰刀菌/(μg/kg) ≤1000 ≤1000 赭曲霉毒素 A/(μg/kg) ≤5.0 ≤5.0 玉米赤霉烯酮/(μg/kg) ≤60 ≤60 注: 表中划有“—”的项目不检验。 4.4 食品添加剂 过氧化苯甲酰 本标准规定小麦粉中禁止使用过氧化苯甲酰。 溴酸钾 本标准规定小麦粉中禁止使用溴酸钾。 4.5 农药残留限量 应符合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相关规定,同时小麦应符合表6的规定,小麦粉、全麦粉应符合表7的规定。 表6 小麦的污染物、农药残留限量 项目 指标 克百威,(mg/kg ) ≤0.05 甲拌磷,(mg/kg) ≤0.01 氯化苦,(mg/kg) ≤0.1 表7 小麦粉、全麦粉的污染物、农药残留限量 项目 指标 甲拌磷,mg/kg ≤0.01 乐果,mg/kg ≤0.02 磷化物(以PHs计),mg/kg ≤0.02 氯化苦,mg/ kg ≤0.05 4.6 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 食品添加剂 小麦粉中不得添加过氧化苯甲酰、溴酸钾。 营养强化剂 营养强化剂应符合表8。 表8 营养强化剂(小麦粉) 营养强化剂 使用量 维生素 A 600μg/kg-1200μg/kg 维生素 B1 3 mg/kg-5 mg/kg 维生素 B2 3 mg/kg-5mg/kg 烟酸(尼克酸) 40mg/kg-50mg/kg 叶酸 1000μg/kg-3000μg/kg 铁 14mg/kg-26mg/kg 钙 1600mg/kg-3200mg/kg 锌 10mg/kg-40mg/kg 硒 140μg/kg-280μg/kg L-赖氨酸 1g/kg-2g/kg 添加营养强化剂应符合GB 14880《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 5 检测方法 5.1 原粮质量指标检验方法 麦角检验 按检验方法GB 2715附表A。 毒麦 按SN/T 1154 毒麦检疫鉴定方法。 霉变粒 小粒和中粒的坚果与籽类食品抽样1kg~2kg,大粒和特大粒的坚果与籽类食品抽样3kg~5kg,用四分法从抽样样品中取200粒(参考质量范围见表6),挑出霉变颗粒,计数为,其中带壳的应先挑出外壳霉变颗粒,剩下颗粒剥开后,查看并挑出霉变籽仁,再将外壳霉变颗粒加上籽仁霉变颗粒,合计为带壳产品霉变颗粒。不带壳的直接查看并挑出霉变籽仁,按式(3)计算霉变粒指标; …………………(3) 式中: ——产品的霉变粒指标,%; ——霉变粒个数; 曼陀罗属(Daturaspp.)及其他有毒植物的种子 按检验方法GB 2715附表B。 5.2 成品粮质量指标检验方法 加工精度检验 按GB/T 5504执行。 灰分检验 按GB 5009.4执行。 粗细度检验 安装:根据测定目的,选择符合要求的一定规格的筛子,用毛刷把每个筛子的筛绢上面、下面分别刷一遍,然后按大孔筛在上,小孔筛在下,最下层是筛底,最上层是筛盖的顺序安装。 测定:从混匀的样品中称取试样50.0 g(m),放入上层筛,同时放入清理块,盖好筛盖,按要求固定好筛子,定时10 min,打开电源开关,验粉筛自动筛理。 称量:验粉筛停止后,用双手轻拍筛框的不同方位三次,取下各筛层,将每一筛层倾斜用毛刷把筛面上的残留物刷到表面皿中。称量上层筛残留物Gm),低于0. 1 g时忽略不计;合并称量由测定目的所规定的筛层残留物(m2)。 结果计算:粗细度以残留在规定筛层上的粉类占试样的质量分数表示,按式(1)、式(2)计算: 示例: 示例: 式中: X1、X2——试样粗细度(以质量分数表示),%; M1——上层筛残留物质量,单位为克(g); M2——规定筛层上残留物质量之和,单位为克(g); m—— 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含砂量检验 测定:量取70ml四氯化碳注入细沙分离漏斗内,加入试样(m)10g±0.01g,用玻璃棒在漏斗的中上部轻轻搅拌后静置,然后每隔5min搅拌一次,共搅拌3次,再静置30min。将浮在四氯化碳表面的粉类粮食角勺取出,再把分离漏斗中的四氯化碳和沉于底部的砂尘放入100ml烧杯中,用少许四氯化碳冲洗漏斗两次,收集四氯化碳于同一个烧杯中。静置30s后,倒出烧杯内的四氯化碳,然后用少许四氯化碳将烧杯底部的砂尘转移至已恒质(m0,±0.0001g)的坩埚内,再用吸管小心将坩埚内的四氯化碳吸出,将坩埚放在电炉的石棉网上烘约20min,然后放入干燥器。冷却至室温后称量,得坩埚及砂尘质量(m1,±0.0001g)。 结果计算:粉类粮食含砂量按式(3)计算 示例: 式中: X—— 粉类粮食含砂量,以质量分数计,% ; M1—— 坩埚及砂尘质量,单位为克(g) M2——坩埚质量,单位为克(g); m—— 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计算结果时保留到小数点后三位。 磁性金属物检验 测定仪分离:开启磁性金属物测定仪的电源,将试样倒入测定仪盛粉斗,按下通磁开关。调节流量控制板旋钮,控制试样流量在250 g/min左右,使试样匀速通过淌样板进入储粉箱内。待试样流完后,用洗耳球将残留在淌样板上的试样吹入储粉箱,然后用干净的白纸接在测定仪淌样板下面,关闭通磁开关,立即用毛刷刷净吸附在淌样板上的磁性金属物(含有少量试样),并收集到放置的白纸上。 分离板分离:将收集有磁性金属物和残留试样混合物的纸放在事先准备好的分离板上,用手拉住纸的两端,沿分离板前后左右移动,使磁性金属物与分离板充分接触并集中在一处,然后用洗耳球轻轻吹弃纸上的残留试样,最后将留在纸上的磁性金属物收集到称量纸上。 重复分离:将第一次分离后的试样,再按照测定分离和隔离板分离重复分离,直至分离后在纸上观察不到磁性金属物,将每次分离的磁性金属物合并到称量纸上。 检查:将收集有磁性金属物的称量纸放在分离板上,仔细观察是否还有试样粉粒,如有试样粉粒则用洗耳球轻轻吹弃。 称量:将磁性金属物和称量纸一并称量(m1),精确至0.0001g,然后弃去磁性金属物再称量(m0),精确至 0.0001g。 结果计算:磁性金属物含量(X),按式(4)计算: 示例: 式中: X—— 磁性金属物含量,单位为克每千克(g/kg); M1——磁性金属物和称量纸质量,单位为克(g); M0——称量纸质量,单位为克(g); m—— 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 双实验测定值以高值为该试样的测试定结果。 脂肪酸值检验 按GB/T 5510执行。 水分检验 按GB 5009.3执行。 气味口味检验 气味鉴定:分取20 g?50 g样品,放在手掌中用哈气或摩擦的方法,提高样品的温度后,立即嗅其气味。对气味不易鉴定的样品,分取20 g样品,放入广口瓶,置于60℃?70℃的水浴锅中,盖上瓶塞,颗粒状样品保温8min?10min,粉末状样品保温3min?5min,开盖嗅辨气味。正常的粮食、油料应具有固有的气味。 口味鉴定:小麦按GB/T 20571—2006中附录A执行。 面筋指数检验 仪器准备及调整:调整面团的混合时间为20s,洗涤时间为5min。将洗涤杯清洗干净。垫上筛网,用少许氯化钠溶液润湿筛网。放好接液杯。 称样及制备面团:称取两份10.00±0.Olg小麦粉样品于两个88μm的洗涤杯,分别加入氯化钠溶液4.4?5.2mL,将洗涤杯放置仪器固定位置上,启动仪器,搅拌20s使小麦粉和成面团,然后仪器自动进行洗涤。 仪器自动按50?54mL/min的流量用氯化钠溶液洗涤5min,自动停机,卸下洗涤杯。大约需用溶液250?280ml。 示例:计算公式: 结果表示:双实验二个测定结果用算术平均法加以平均,以平均值表示,取整数位。 双实验允许误差:双实验面筋指数值的允许差,在指数70?100之间”允许差应不超过11个单位,在指数70以下,双实验允许差不超过15个单位,否则应作第三次,然后取三次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后测定结果。 蛋白质含量 按GB 5009.5执行。 稳定时间 按GB/T 14614执行。 降落数值 按GB/T 10361执行。 5.3 卫生指标检测方法 铅 按GB5009.12执行。 镉 按GB5009.15执行。 砷 按GB5009.11执行。 铬 按GB5009.123执行。 苯并[a]芘 按5009.27执行。 黄曲霉毒素 B1 按GB5009.22执行。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按GB 5009.111执行。 展青霉素 按GB 5009.185执行。 赭曲霉毒素 A 按GB 5009.96执行。 玉米赤霉烯酮 按 GB 5009.209执行。 5.4 食品添加剂检验方法 过氧化苯甲酰 按GB/T 22325执行。 溴酸钾 按GB/T 20188执行。 5.5 农药残留 克百威 按GB/T 5009.104执行。 甲拌磷 按GB/T 5009.145执行。 氯化苦 按GB/T 5009.36执行。 磷化物 按GB/T 5009.36执行。 5.6 净含量 检验方法按JJF 1070的规定执行。 6 检验规则 6.1 抽样 小麦粉抽样方法按GB 5491执行。 6.2 产品组批 同原料、同工艺、同设备、同班次加工的同种产品为一批。 6.3 出厂检验 每批出厂产品应进行检验,产品合格后,方可出厂。出厂检验项目按本标准4.1的规定检验。 6.4 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按本标准4.1和GB 2715执行。有下列情况之一应进行型式检验: a) 原料工艺有较大变化,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 b)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c) 国家质量主管部门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6.5 判定规则 a)出厂检验时,面筋含量、面筋指数、稳定时间、吹泡P值、吹饱L值有任一项目不符合质量指标规定的应归属下一类名称的小麦粉。与划分等级有关的指标有不合格,该批产品应作下一等级处理;低于基础等级、符合卫生标准的产品判为等外产品。 b) 型式检验时,有一项指标不合格,应判为不合格产品。 c)产品未标注质量等级时,按不合格判定。 7 包装、运输、贮存 7.1 包装 ——包装应符合GB/T 17109和GB/T 24905的规定要求。 —— 标注的净含量应为最大允许水分状况下的质量。 —— 包装环境应清洁。 ——包装材料应符合包装技术要求,不应与内装物发生物理和化学作用,应符合食品卫生法规定。 ——封口应牢固、不得破损泄漏。 7.2 运输 运输器具应清洁干燥、无污染,并有防尘、防雨雪设施。 7.3 贮存 ——袋装产品应放在清洁、干燥、通风、无污染的专用库房中。 ——包装物件应码放距地面、墙壁20cm 以上,注意防虫、防鼠、防潮。 ——小麦粉保质期最低为六个月。 |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 否 |
标准文本 | 不公开 |
团体详细信息 | |||
---|---|---|---|
团体名称 | 巴彦淖尔市天赋河套优质农产行业协会 | ||
登记证号 | 51150800MJ00471660 | 发证机关 | 巴彦淖尔市民政局 |
业务范围 | 区域特色化,农产品区域品牌推广,农业信息网络平台搭建,组织开展政策宣讲。 | ||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 郝帅 | ||
依托单位名称 | |||
通讯地址 |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国泰集团3楼3001室 | 邮编 : 015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