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WHLZ 001—2021 澄迈无核荔枝-团体标准

目录


收录自团体标准信息平台,认准啦(RenZhunLa.com)为执行该团体标准的产品或服务提供推介展位,欢迎留言交流。


标准详细信息
标准状态  现行
标准编号  T/CMWHLZ 001—2021
中文标题  澄迈无核荔枝
英文标题  Cheng Mai seedless Litchi
国际标准分类号  65.020.01 农业和林业综合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民经济分类  A015 水果种植
发布日期  2021年09月02日
实施日期  2021年10月01日
起草人  石伟祥、陈军强、李文贵、钟教霄
起草单位  澄迈县无核荔枝产销协会、海南陆侨农牧开发有限公司、海南普恒高新农业有限公司、海南新绿投资有限公司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澄迈无核荔枝的术语和定义、保护范围、自然环境、生产技术、产品质量、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使用、标签、包装、采收、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澄迈县无核荔枝生产、销售和评选认定的澄迈无核荔枝。
主要技术内容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DB46/T 76—2007中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澄迈无核荔枝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指生长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按本标准生产技术生产,产品质量符合本标准要求的陆侨无核、金澄 A4 号。
4自然环境
4.1土壤
土壤类型为赤红壤,土层厚度≥1 m,有机质≥1%,pH值5.5~6.5, 地下水位≤1 m,保水保肥、透气性良好。
4.2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3.8℃,年平均无霜期356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059 h,年平均降雨量1786 mm。
4.3环境条件
产地周围无污染源,产地环境应符合NY 5023—2002的规定。
5 生产技术
生产技术见附录B。
6  产品质量要求
6.1 感官指标
应符合 表1 的规定。
表1 感官指标


6.2 规格指标
应符合表2规定。
表2 平均单果重量
                                                        单位:g
品 种 规格指标
陆侨无核 >24
金澄A4 >22
注:达不到规格的果为不合格果。在批量果中,不合格果不大于5%。规格果
按不带枝叶的单果计算。
6.3 理化指标
应符合表3规定。
表3 理化指标
                                                      单位:%
品种 
可溶性固形物 
可食率 可滴定酸度(苹果酸
或柠檬酸)
陆侨无核 ≥15 ≥80 ≤0.20
金澄A4 ≥15 ≥80 ≤0.20
6.4 卫生指标
应符合表4规定。
表4 卫生指标
品种        项目 指标

陆侨无核、金澄A4 铅(以 Pb 计) ≤0.2
 镉(以 Cd 计) ≤0.03
 砷(以 As 计) ≤0.5
 氟(以 F 计) ≤0.5
 二氧化硫(以 SO2 计) ≤ 30
 三氟氯氰菊脂 ≤0.2
 氯氰菊脂 ≤2.0
 氰戊菊脂(fenvaloratc ≤0.1
 溴氰菊脂(dcltamcthin ≤0.1
 敌敌畏(dichlorvos) ≤0.2
 敌百虫(trichlorphon) ≤0.1
 毒死蜱(dhlorpyrifos) ≤1.0
 百菌清 ≤1.0 
 乐果(dimethoate) ≤0.2 
 多菌灵(carbendazim) ≤0.5 
 亚胺硫磷(phosemet) ≤0.5 
 双甲脒(amitraz) ≤0.5 
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剧毒和高毒农药不得在水果生产 
                                                 单位:mg/kg
7 净含量偏差
预包装产品的净含量偏差应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
(2005)第75号令的规定。
8 检验方法
8.1 感官指标
按 NY 5173-2005的4.1执行。
8.2 果实规格
用感量为0.1g的天平称量。将样果称重后,铺放在检验台上,按表1、2规定项目检出不合规格果,以kg为单位分项记录,每批样果检验完毕后, 计算检验结果,判定该批荔枝的合格与否。
计算方法见式(1)和(2)。
不合格果(%)=X1÷X×100 (1)
式中:X1——不合格果数
X——总果数
不合格果(%)=X1÷X×100 (2)
式中:X1——不合格果重g X——总果重g
8.3 可溶性固形物按附录C执行。
8.4 可食率
按 DB46/ T76-2007执行。
8.5 可滴定酸度
按附录D执行。
8.6 铅
按 GB/T 5009.12—2010 的规定执行。
8.7 镉
按GB/T 5009.15—2003的规定执行。
8.8 砷
按 GB/T 5009.11—2003 的规定执行。
8.9 氟
按 GB/T 5009.18—2003 的规定执行。
8.10 二氧化硫
按 NY/T 1435—2007 规定执行。
8.11 三氟氯氰菊脂、氯氰菊脂、氰戊菊脂、溴氰菊脂、敌敌畏、敌百虫、毒死蜱、百菌清和乐果。
按 NY/T 761—2008 的规定执行。
8.12 多菌灵
按 GB/T 5009.188—2003 的规定执行。
8.13 亚胺硫磷
按 GB/T 5009.131—2003 的规定执行。
8.14 双甲脒
按 GB/T 5009.143—2003 的规定执行。
8.15 净含量
按JJF 1070 的规定执行。
9 检验规则
9.1 组批
凡同产地、同品种、同一日采收的鲜果可作为一个检验批次。
9.2 抽样方法
按 GB/T 8855—2008 的规定执行。
9.3 检验类别
9.3.1 交收检验
每批产品交收前应进行交收检验,交收检验的项目:感官、标志、标签、包装、净含量,果实规格、理化指标、卫生指标由交易双方根据合同选择,检验合格后方可交收。
9.3.2 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对产品进行全面考核,即对本标准规定的全部要求进行检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进行型式检验。
a)申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标志、进行无公害食品监督检验或国家行业抽查需要时;
b)前后两次交收检验结果差异较大时;
c)因人为或自然因素使生产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
d)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或主管部门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
9.4 判定规则
9.4.1 感官指标检验不合格百分率按有缺陷或不符合规格要求的果重计算。每批次受检样品的感官指标不合格率不超过 5%,且果实规格、理化指标、卫生指标、净含量均为合格,则该批产品判为合格。
9.4.2 感官指标不合格率超过 5%,或果实规格、理化指标、卫生指标、净含量有一项不合格,则该批产品判为不合格。
9.4.3 理化指标有一项不合格,应加倍抽样复检一次,如仍不合格,该批次产品判为不合格。对感官指标、果实规格检验不合格的,允许生产单位进行整改后申请复检。卫生指标不合格不得复检。
10 标志使用、标签、包装、采收、运输、贮存
10.1 标志使用
标志使用应符合GB/T 191—2008、NY/T 1939—2010、NY/T 1778-2009的要求。应在包装上使用澄迈无核荔枝专用标签,标签其他要求按《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规定执行。
10.2 标签
标签参照 GB 7718—2011 的规定执行。外包装上应标明产品品种名称、产品执行标准、质量等级、重量(毛重、净重)、包装日期、生产单位或分装单位名称及地址等内容。
10.3 包装
10.3.1 挑选、分级
包装前应剔除病虫果、裂果、机械伤果、畸形果、褐变果、无蒂果、青果、过小果和过熟果,根据签定的合同进行果品分级及其他必需的处理。
10.3.2 包装材料
各品种荔枝均可选用牢固、通气、洁净无毒无异味的纸箱(应符合GB/T 6543—2008 的规定)、塑料水果筐(应符合 GB/T 5737—1995 的规定)、泡沫箱(应符合 QB/T 1649—1992 的规定)等作为外包装,包装容器应大小适宜、以利于产品的搬运、堆垛、贮存和出售,内包装可用聚乙烯塑料薄膜(袋)(应符合 GB 9687—1988 的规定)。如用小竹篓包装,允许在篓底及篓面垫少量洁净的新鲜树叶,树叶质量控制在毛重的2%以内。
10.3.3 包装容量
纸箱、小竹篓容量不超过5kg;塑料水果筐容量一般不宜超过10kg; 泡沫箱容量一般不宜超过10kg,加冰为果重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也可根据签定的合同规格执行。包装容器必须坚实、牢固、清洁美观、无异味、内外部无尖突物、无虫蛀及霉变现象。
10.4 运输
运输工具应清洁;有防晒、防雨设施;最好采用冷藏运输。
新鲜荔枝应当尽可能随采随销。果实从果园运至冷库或水果加工厂(场),或直接从果园运至水果批发市场及水果销售点,如属于短途运输或利用空运等快速运输条件,贮运时间在24h之内者,允许在常温条件下进行;凡超过24h以上者应在低温冷藏条件下进行运输,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物质一起混运。
10.5 贮存
低温贮藏的适宜温度为 3℃~5℃。贮存场所应清洁、通风,并有防晒、防雨设施。果品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的物品混存。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澄迈无核荔枝产品保护范围地域图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生产技术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陆侨无核荔枝生产园地选择和规划,苗木选择和定植、土壤管理、施肥管理、水分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 治和采收等生产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海南岛内亚热带地区陆侨无核荔枝、金澄A4 的栽培, 也可作为其他其他地区种植的技术参照。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284 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8172 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三、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1、无核荔枝
单性结实或授粉受精后种核早期退化的荔枝。2、陆侨无核荔枝
由海南陆侨农牧开发有限公司授权有限使用,其品质达到或超过海南陆侨农牧开发有限公司标准的无核荔枝。
3、陆侨无核荔枝要求
3.1果园要求
种植密度≤40 株/亩,园区设施齐全,远离工业区≥6km,管理精细有责任,具有农产品可溯源体系。丰产期后每树成熟量≤10 ㎏
3.2陆侨无核荔枝感官要求
果实色泽鲜艳,新鲜,果形端正,无畸形、无机械伤和病虫害。
3.3陆侨无核荔枝并蒂果
果树挂果过程中,并蒂果率>85%
3.4理化要求
表1 理化要求
项目 特级 一级 二级
无核率(%) ≥96
单果重(g) 42 32 23
可食率(%) 85 75 75
可溶性固形物(%) 15
总酸(%) ≤0.2
3.5安全卫生要求
安全卫生要求应符合表2 规定。
表2 陆侨无核荔枝安全卫生要求 
单位:㎎/㎏
项 目 指 标 项 目 指 标
无机砷(以 As 计) ≤ 0.05 百菌清 ≤ 1
铅(以 Pb 计) ≤ 0.2 毒死蜱 ≤ 1
总汞(以 Hg 计) ≤ 0.01 氯氰菊酯 ≤ 2                     
敌敌畏 ≤ 0.2 氰戊菊酯 ≤ 0.2
辛硫磷 ≤ 0.05 溴氰菊酯 ≤ 0.05
乐果 ≤ 2  
注: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指标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3.6容许度要求
特级果中允许少于 5%果实不满足特级标准,但满足一级要求。一级果中允许少于 5%果实不满足一级标准,但满足二级要求。二级果中允许少于 5%果实不满足一级标准,但满足三级要求。
3.7抽样方法
按GB/T 8855 规定进行抽样。
四、园地选择和规划
1、园地选择
1.1 应选择生态环境良好、土壤、水质、空气远离污染源、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力强、排水良好、开阔向阳、避风寒的地段建园。
1.2 地理选择
由于澄迈无核荔枝的特殊性,在我国南部常规荔枝产区并不一定都能适合澄迈无核荔枝的种植或成熟后品质下降。适合澄迈无核荔枝的最佳产区位于北纬 22°---19.5°之间。
1.3 土壤条件
土层深厚(以红壤、沙质或粘土为佳,pH 值 5.5—6.3,有机质含量 2%以上),无风害;坡度在 15 度以下的山地为宜。
1.4 气温要求
这是限制澄迈无核荔枝栽培最主要的条件因素。澄迈无核荔枝花芽分化需要足够的冷量,但花絮形成前后又不耐低温,气温长时间低于 3℃时细嫩的器官或幼树会遭到寒害。
冬季长时间低温寡照天气也会影响无核荔枝花芽分化。因此, 最适宜澄迈无核荔枝温度指标是年平均气温 21℃—23℃,一月平均气温 13℃—15℃;冬季绝对低温 3--5℃;年积温 7500℃—8300℃ 的地区。
1.5 光照
澄迈无核荔枝是喜光植物,需要充足的光照。年日照时数最好在 1900 小时以上。
1.6 降雨量
年降雨量在 1600---1800mm 之间。
2、园地规划
要做好分区、道路、排灌系统、防护林规划。加工车间原则上设立在园区内,保障园区电力供应。
3、苗木选择和定植
3.1 苗木选择
使用由海南陆侨农牧公司提供或认可的无核荔枝种苗。
3.2 定植
春植在 3 月~4 月进行;秋植在 9 月~10 月进行。
3.3 定植方式和密度
定植方式可宽行窄株或近正方形。定植密度可依据园地环境条件、栽培管理水平确定,一般株行距(4m~5m)×(5m~6m)。
3.4 定植方法
要求植穴长、宽、高均为 0.8m~1m,分层压绿,加入有机肥。种植时小心填土,忌大力踩踏造成断根,一般覆土高于根颈部 10cm 左右。然后淋足定根水,以后适当淋水保湿至成活。
3.5 嫁接
(1)嫁接目的:劣质果园变为优质
澄迈无核荔枝果园标准对于低产低效的果园、品质较差的荔枝品种,采用高接换种的方式,改接由海南陆侨农牧开发有限公司提供或认可的无核荔枝品种,使劣质果园变为优质无核荔枝标准果园。具体操作如下:
(2)适当回缩短截、培养健壮枝条
主杆回缩到离地面 1.0—1.5 米左右,15 天左右开始发芽,在第二批梢转绿时才开始疏枝,疏去过密枝、弱枝,保留分布均匀健壮的枝条, 大约每株树保留 15—20 个枝条即可。同时,注意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3)嫁接换种
嫁接一般在春季或秋季进行。嫁接时每株树要保证有不少于 10 个枝条成活,如果第一次成活率较少,可以进行第二次嫁接。嫁接枝条不能过于接近锯口位置,以免被大风折断。嫁接时要根据荔枝相互之间的亲和状况进行。砧木树种原则上使用A13 品种。
(4)培养丰产型树冠
嫁接成活后从第三批梢开始,培养主杆枝、次主杆枝,逐渐形成半园形或伞形树冠,为丰产稳产打下坚实基础。
五、土壤管理
1、扩穴深翻改土
秋梢老熟后在树冠滴水线外围开深 60cm×宽 50cm 的条状沟,每年每株分层压入过磷酸钙 1kg、腐熟有机肥、绿肥、土什肥 20kg 左右,回填时先将表土填至根系,再将生土留于表面。3 年~4 年完成扩穴深翻改土。
2、土壤覆盖
定植后 1 年~2 年树盘覆草 10cm 左右,覆草种类较多,较为实用及廉价的是稻草。推荐果园养草的方式保持土温和协调生态。
3、中耕除草、培土园地杂草采用人工或除草剂控制。在 5 月喷除草剂 1 次,在 11 月秋梢老熟后中耕除草,培土在秋冬季农闲时进行。
六、施肥管理
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根据园地肥力和荔枝生长发育需要及时施肥。施肥部位在树冠滴水线附近,有机肥宜挖沟深施,深度、宽度为40cm~50cm;化肥宜浅施深度 10cm、宽度 20cm 左右,施后盖土。
1、肥料的使用
污泥、垃圾肥,需达到GB 4284 和GB 8172 的规定才可使用。2、幼树施肥
2.1基肥
定植前 1 个~2 个月先挖穴施基肥。常规穴为 80cm×80cm× 80cm,每穴基肥压入腐熟有机肥 20kg、过磷酸钙 1kg,然后回填表土。
2.2 追肥
定植后待第一次新梢老熟后萌发第二次新梢时开始追肥。要勤施薄施,掌握“一梢二肥”,即枝梢顶芽萌动时及新梢伸长基本停止、叶色由红转绿时各施 1 次。第一年,用腐熟有机肥水肥 2.5 kg~5 kg 加尿素或复合肥 30g~40g,加水至 50 kg,每株每次施用 2.5 kg 液肥;第二年起逐年逐次增加肥量。
3、结果树施肥
以产定肥,生产 50kg 鲜果需施纯氮 1.2kg~3kg,五氧化二磷0.7kg~2kg,氧化钾 1.5kg~3.5kg,养分配比为氮 1:磷 0.5:钾 1.5, 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全年施肥主要分 3 个时期。
3.1 促梢肥
秋季要培养适时健壮优质的结果母枝。采果后分 2 次施下:第 1 次施肥在大暑至立秋,第 2 次施肥在白露前后。氮肥占全年施用量的 60%左右,钾肥占全年施用量 40%左右,磷肥占全年施用量的 40%左右。
3.2 花前肥
秋梢老熟稳定后,在小寒至大寒花芽开始分化期间一次施下,氮、钾肥占全年施用量的 20%,磷肥占全年施用量的 30%。
3.3 壮果肥
谢后分 1 次~2 次施下,氮肥占全年施用量的 20%,钾肥占全年施用量的 40%,磷肥占全年施用量 30%。
4、根外追肥
枝梢转绿期、抽穗期、花期、幼果期,可采用根外追肥法补充树体养分和预防缺素症,喷施时间以早晨或傍晚为佳,以喷叶背为主,喷至有水滴回落。可用尿素 100g+磷酸二氢钾 100g+硫酸镁 50g;或用“核苷酸” 20g、 “生多素”20g 等加水 50kg 喷雾,间隔 7d~10d,连续喷雾 2 次~3 次。
七、水分管理
澄迈无核荔枝需控水明显。
1、秋梢抽生期需大量水分;
2、花穗抽生期需少量水分,
3、果实生长发育期需较多水分。
为保障无核荔枝健壮生长,除前文要求园区选址要严格外,有条件的园可配备滴管、喷灌等节能型用水。
八、整形修剪1、幼树整形
一般采用多主枝自然圆头形,或是多主枝自然半圆头形,在定植后2 年~3 年内完成。定主干高度 40cm~60cm,选留分布均匀主枝条4条~6 条,主枝与主干的夹角以 45°~60°为宜。每一主枝距主干 30cm 左右处选留副主枝 3 条~4 条,按副主枝的培养方法依次培养各级结果枝组,用拉、顶、吊方法调整枝条生长角度和方位。
2、幼树修剪
修剪与整形同步进行,用摘心、短截、疏删等方法抑制枝梢生长和促进分枝。
3、结果树修剪
主要分为采果后修剪和抽穗期修剪。用疏删、短截等方法,合理剪除荫枝、弱枝、重叠枝、下垂枝、病虫枝、枯枝等,尽量保留向阳枝、强壮枝及生长良好的水平枝。对衰老大枝可适当回缩。
九、花果管理
1、控冬梢促花
冬季主要是抓好控梢促花工作。通过科学的肥、水管理,促使优良秋梢适时老熟后不再抽生冬梢。若冬梢抽生可选用断根、环割、人工摘除、化学药物控杀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方法严控冬梢抽生。控杀冬梢的常用药物见表3。
表3 陆侨无核荔枝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名称 作用 稀释 使用方法
40%乙烯利 杀冬梢 50kg 水加乙烯利 40ml~50ml 喷雾
15%多效唑 控梢 50kg 水加多效唑 100g~120g 喷雾
陆侨自制调节剂 杀梢、控梢  
2、授粉
澄迈无核荔枝无需授粉。
3、疏花
澄迈无核荔枝花量大,开花消耗大量养分,谢花后很多幼果因养分跟不上而陆续脱落,影响产量。通过疏花减少花量是减少养分消耗,促进有效座果,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疏花在始花时进行,在花穗长至 5cm~10cm 时疏删或短截花穗,一般分二次完成工作。
4、植物调节剂壮花保果
(1)选用国家批准生产的核苷酸、荔枝保果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花蕾期、谢花后、二次生理落果前各用核苷酸 20g 加水 50kg 喷雾,有壮花保果作用。或在开花前 15d、谢花后 15d 左右,45d~50d 各喷一次荔枝保果素。
(2)使用由海南陆侨农牧开发阿有限公司提供的自制壮花保果药,按规定使用。
5、防裂果
在无核荔枝果实发育期间,根外追肥可促进果实发育。可结合防治荔枝害虫用 0.4%尿素、0.3%磷酸二氢钾或 0.1%硼砂等叶面肥轮流多次喷洒树冠。同时,在果实膨大期,使用钙肥以叶片喷施的方式补给。
6、疏果
为保证澄迈无核荔枝独特的口感和外形,同时防止次年产量的不稳定,坐果后 15d 进行疏果,将重叠果、大小果、予以去除。二次疏果后基本保持丰产树 10kg 的产量。
十、澄迈无核荔枝关键技术
1、适时促放第二次秋梢
第二次秋梢萌动时间直接影响结果母枝的老熟和花芽分化,抽发太早易长出冬梢,通常需要多次控冬梢;抽发太晚往往无法及时老熟, 芽萌动晚,多抽迟花,而迟花结出的果实发育不正常,果小、易落、 易裂且产量低。第二次秋梢萌动的最佳时间是 9 月下旬至 10 月上旬, 该段时间抽出的结果母枝粗度较理想,单株结果产量较高。
2、环割
末次秋梢刚老熟后进行环割,在其后的 1、2 个月里,整个树体的叶色由鲜绿色逐渐转为深绿色,后又转为浅绿色,末次梢的顶芽由绿色转为褐色,环割后的树较少萌发冬梢,如果不实行该措施,则出现部分树老熟后叶色不能转为浅绿色,叶片由鲜绿色转为深绿色后开始抽冬梢。
3、短截晚秋梢
对于晚秋梢和早冬梢,利用短截嫩梢的方法促其尽快老熟,可使之完成花芽分化过程。晚秋梢或早冬梢经短截后,残梢和叶片在其 后的 1~2 个月内生长老熟,侧芽和基部的潜伏芽可正常地进行花芽 分化。晚秋梢或早冬梢如果不实行短截则梢生长缓慢,老熟也需较长 时间,即使部分能够进行花芽分化,其抽出的花穗较弱小。这是因为 短截晚秋梢或早冬梢后,新梢基部的枝条集中供应营养,新梢老熟加 快;而不短截的梢因冬季温度较低,日照时间较短,生长和老熟较慢, 营养积累不够而不能良好地进行花芽分化。
4、施用乙烯利杀晚冬梢
如有部分树体抽发晚冬梢,可用低浓度乙烯利控制,低浓度的乙烯利可使幼叶脱落,杀死嫩梢,减少养分消耗,也可促进花芽分化。通常应用 40%乙烯利,浓度为 0.03~0.04%。
5、冬季清园
在冬季低温来临之前,铲去果园里的杂草,地面全面喷洒 0.5%等量式波尔多液 1 次,然后把杂草埋于树盘下,用果园的表土盖实,减少越冬的病源和虫源。
6、环剥
施行环剥可起到壮花作用,陆侨无核荔枝环剥可依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在始花前或是盛花期对荔枝一级枝进行螺旋环剥,剥口宽0.3 厘米,长 1.5 圈。
7、杀小叶
在花穗抽出后,花穗上如果带有较多小叶,可在其叶片尚未展开前喷洒低浓度乙烯利将其杀除。
十一、病虫害防治
1、荔枝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害:霜疫霉、炭疽、藻斑、叶斑、煤烟、酸腐等病害。
主要虫害:荔枝蝽象、蛀蒂虫、尺蠖、瘿螨、卷叶蛾类、小灰
蝶、吸果夜蛾、龟背天牛等。2、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治原则。
3、农业防治
3.1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少施化肥,创造良好土壤结构,增加
树体营养、提高抗病虫能力。
3.2 建园和栽培管理中,综合运用防护林带、行间间作或生草等技术, 
创造有利果树生长和天敌生存而不利病生长的生态系统。
4、生物防治
4.1优先选用微生物源、植物源生物农药。
4.2选用对捕食螨、食蚜蝇和食螨瓢虫等天敌杀伤力小的杀虫剂。
4.3 人工释放平腹蜂、捕食螨等天敌。5、化学防治
5.1农药的安全使用执行GB 4285。
5.2农药的合理使用准则执行GB/T 8321(所有部分)。
5.3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见表 4。  
表 4.主要病虫害防治一览表
病虫害 为害特征 防治方法
霜疫霉病 是一种真菌,主要为害果实,自幼果至成熟期的任何时候都可能被浸染,果柄,结果的小枝均可被害,高温时幼嫩叶片也会染病,引起大量落果,烂果。 
①20%稀酰吗啉 800 倍
②25%吡唑醚菌脂 2000-3000 倍
③58%瑞毒素 800-1000 倍
炭疽病 真菌性病害,危害嫩叶,幼苗和花穗果实。与霜疫霉病很易混杂,区别方法是将危害花穗带回,用薄膜袋装,保湿 24-48 小时, 如花穗上呈现朱红色露珠状粘点,是炭疽病,如呈现白色霉状物,是霜疫霉病。 
①20%苯醚甲环唑 2500-3000 倍
②25%吡唑醚菌脂 2000-3000 倍
荔枝瘿螨俗称“毛毯病”“毛蜘蛛” 它在成虫和若虫初期,吸食荔枝嫩叶背, 花穗、嫩枝的汁液。被害部位因受刺激, 产生白色绒毛,以后逐渐变褐色,形如毛毡,此虫在春、夏、秋季都能为害荔枝, 受害荔枝树的叶片,绉缩变形,影响光合作用,使树势衰弱,花不能正常开放,幼果不能正常发育。 
①20%阿维哒螨灵 1000 倍
②也可用胶体硫 300 倍 1-2 次
荔枝蒂蛀虫(爻纹细蛾) 爻纹细蛾以幼虫蛀食荔枝果实的种核为害,也为害花穗、嫩叶。被害的果实,在幼果期,常因为种胚的死亡而导致严重落果,在果实发育后期,果实不脱落,单果蒂处充满虫屎,明显降低荔枝果实的商品价值,被害的花穗,嫩梢干枯,被害的叶片凋萎,导致严重减产。
①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剂 1000 倍
②30%茚虫威 2000 倍
③20%吡丙醚 3000 倍
尺蠖 尺蠖种类繁多,主要的有额绿翠尺蠖和油桐尺蠖。尺蠖是一种杂食性和暴食性害虫,在荔枝园中全年可见,特别在春季荔枝开花和采收后萌发夏梢早秋梢时,为害严重,甚至只要一二天的时间就会把整株荔枝的新梢叶片全部吃光而仅留主脉。 
①20%氟啶脲 1500 倍
②20%阿维毒死蜱 1000 倍
③5%阿维菌素 3000-5000 倍
荔枝蝽蟓 被害部位出现褐色斑点,引起严重落花落果,荔枝蝽蟓的成虫或若虫食荔枝的嫩梢、花卉、果实的液汁、并分泌出臭液,导致嫩梢、嫩叶、花穗、幼果焦枯而脱落。 10%顺式氯氰菊酯 1500-2000 倍选择于春分前后产卵期灭杀效果特佳  卷叶蛾 卷叶蛾有似小黄卷叶蛾、褐带长卷叶蛾、黑点褐卷叶蛾,灰白卷叶蛾、园角卷叶蛾、黄三角黑卷叶蛾等6 种。其幼虫吐丝卷叶, 咬食嫩叶及花穗,在谢花后常蛀食幼果, 有时在收果前蛀入果肉,落成严重落果, 以小果发育期为害较严重。 
可结合爻纹细蛾用药,药剂相同
十二、采收
1、根据市场需要和成熟度分期采收。
2、一般实行“并蒂采果”,宜选上午或阴天采果,雨天、中午烈日不宜进行。
3、采收后,最快速度进行果品分级、包装、贮运保鲜。采收时,单框果量不超过 25kg,以免压坏框下果实。
十三、分级、包装、贮存与运输1、 分级
无核荔枝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分级,分级标准参照表1,分级后的成品
果要求大小统一,色差较小。
2、包装
产品的包装材料要符合食品包装的无毒、无害要求。
A、统货包装:
使用标准统一的泡沫箱,箱内外保持整洁无污渍。用塑料袋做内层, 底部铺设防震及吸水海绵,中间部位放置冰袋,荔枝由下层整齐铺开;下层铺满后,使用树叶隔离,树叶厚度以装箱后不移动荔枝为准,上部荔枝以装箱前提前单
选的并蒂果依次对称排放。铺盖塑料膜,封箱。
B、礼品果包装:
小塑料筐内的礼品果整齐码放在冷库内,随用随取随装。
将称重后的礼品果,放入泡沫箱内,中间用冰袋隔离,上次铺设防震及吸水海绵,塑料膜包裹严实后封箱,依次套入对应的纸盒内。
3、运输
运输工具应清洁,运输过程中不得与有毒、有异味的物品混运。 原则上田间运输从采摘到加工厂不超过 2 小时,运输时使用遮挡物遮盖荔枝防止日晒、风吹。到达荔枝加工厂后应对荔枝表皮做补水处理。成品运输交付物流快递时,要张贴“易碎品”标示,警示、减少暴力运输而造成裂果。
4、贮存
原料贮存场所应清洁、通风良好、有防晒防雨设施。
经过加工后的无核荔枝应大框、小框分离,保持冷库内 3—5 度温度,
90%以上湿度。码放层数不高于 5 层。
成品冷库堆放还应符合“出入库”管理办法规定,每日更新台账, 定时检查温、湿度表并记录在册。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 折射仪法
C.1范围
本附录规定了果蔬制品可溶性固形物的折射仪测定方法。
本附录适用于测定果蔬制品及新鲜果蔬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测定结
果以蔗糖质量百分浓度表示,若制品中含有非蔗糖物质,其测定结果为近似值。
C.2原理
在20℃用折射仪测定试样溶液的折射率,从仪器的刻度尺上直接读出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
C.3仪器设备
C.3.1  折射仪:刻度尺上的最小分度值,折射率(nD)为0.001,读数可估计至0.0003;糖量浓度最小分度值为0.5%,读数可估计至0.2 5%。
C.3.2  恒温水浴。
C.3.3  高速组织捣碎机:10 000~12 000r/min。
C.3.4  架盘天平:感量0.01g。
C.3.5  烧杯:250mL。
C.4测定步骤
C.4.1 样液制备
注:需加水稀释的试样,应适当减少加水量,以避免扩大测定误差。
C.4.1.1液体制品:
如澄清果汁、糖液等,试样混匀后直接用于测定,混浊制品用双层擦镜纸或纱布挤出汁液测定。
C.4.1.2新鲜果蔬、罐藏和冷冻制品:
取试样的可食部分切碎、混匀(冷冻制品须预先解冻),称取250g,准确至0.1g,放入高速组织捣碎机捣碎,用两层擦镜纸或纱布挤出匀浆汁液测定。
C.4.1.3酱体制品:
如果酱、果冻等,称取25~50g,准确至0.01g,放入预先称量的烧杯中,加入100~150mL 蒸馏水,用玻棒搅匀,在电热板上加热至沸腾,轻沸2~3min,放置冷却至室温,再次称量,准确至0.01g,然后通过滤纸或布氏漏斗过滤,滤液供测定用。
C.4.1.4干制品:
把试样可食部分切碎,混匀,称取10~20g,准确至0.01g, 放入称量过的烧杯,加入  5~10 倍蒸馏水,置沸水浴上浸提30min,不时用玻璃棒搅动。取下烧杯,待冷却至室温,称量,准确至 0.01g,过滤。
C.4.2  测定
C.4.2.1调节恒温水浴循环水温度在20 ±0.5℃,使水流通过折射仪的恒温器。循环水也可在15~25℃范围内调节,温度恒定不超过±0.5℃。
C.4.2.2用蒸馏水校准折射仪读数,在20℃时将可溶性固形物调整至0%; 温度不在20℃时, 按表C.1 的校正值进行校准。
表C.1 折射仪测定可溶性固形物温度校正
温度/℃ 
可溶性固形物读数,%
 0 5 10 15 20 25 30 40 50 60 70
应减去的校正值
15 0.27 0.29 0.31 0.33 0.34 0.34 0.35 0.37 0.38 0.39 0.40
16 0.22 0.24 0.25 0.26 0.27 0.28 0.28 0.30 0.30 0.31 0.32
17 0.17 0.18 0.19 0.20 0.21 0.21 0.21 0.22 0.22 0.23 0.24
18 0.12 0.13 0.13 0.14 0.14 0.14 0.14 0.15 0.15 0.16 0.16
19 0.06 0.06 0.06 0.07 0.07 0.07 0.07 0.08 0.08 0.08 0.08
应加上的校正值
21 0.06 0.07 0.07 0.07 0.07 0.08 0.08 0.08 0.08 0.08 0.08
22 0.13 0.13 0.14 0.14 0.15 0.15 0.15 0.15 0.16 0.16 0.16
23 0.19 0.20 0.21 0.22 0.22 0.23 0.23 0.23 0.24 0.24 0.24
24 0.26 0.27 0.28 0.29 0.30 0.30 0.31 0.31 0.31 0.32 0.32
25 0.33 0.35 0.36 0.37 0.38 0.38 0.39 0.40 0.40 0.40 0.40
C.4.2.3上下两块棱镜,对准光源,转动消色调节旋钮,使视野分成明暗两部分,再转动棱镜旋钮,使明暗分界线适在物镜的十字交叉点上,读取刻度尺上所示百分数,并记录测定时的温度。
C.5测定结果计算
C.5.1 温度校正
测定温度不在20℃时,查表D.1将检测读数校正为20℃标准温度下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C.5.2 计算公式
未经稀释的试样,温度校正后的读数即为试样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稀释过的试样, 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按式计算: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p  m1 (C.1)
m0
式中: p —测定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m/m);
m0 —稀释前试样质量,g;
m1 —稀释后试样质量,g。
C.5.3  结果表示
同一试样取两个平行样测定,以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C.5.4  允许差
两个平行样的测定结果最大允许绝对差,未经稀释的试样为0.5%,稀释过的试样为0.5%乘以稀释倍数(即稀释后试样克数与稀释前试样克数的比值)。
C.6折射率的温度校正及换算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如采用的折射仪不带有可溶性固形物百分数刻度,仪器校准和样液测定时,折射率的温度校正及换算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方法如下。
C.6.1 用蒸馏水校准折射仪读数,在20℃时,折射率调至1.3330。温度在5~25℃时,按表C.2 中的折射率进行校准。
表C.2 纯水的折射率
温度,℃ 折射率 温度,℃ 折射率
15 1.333 39 21 1.332 90
16 1.333 32 22 1.332 81
17 1.333 24 23 1.332 72
18 1.333 16 24 1.332 63
19 1.333 07 25 1.332 53
20 1.332 99 —— ——
C.6.2 根据在20℃时检测的样液折射率读数, 由表C.3 查得可溶性固形物百分数。测定时温度不在20℃,需按式(D.2)先校正为 20℃时的折射率n20
   n20 nt
0.00013(t 20) (C.2)
D D
式中:t—测定时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折 射 可 折 射 可 折 射 可 折 射 可 折 射 可 折 射 可
率 溶 率 溶 率 溶 率 溶 率 溶 率 溶
 性  性  性  性  性  性
 固  固  固  固  固  固
 形  形  形  形  形  形
 物  物  物  物  物  物
 /%  /%  /%  /%  /%  /%
1.333 0.0 1.354 14. 1.37 29. 1.40 43. 1.43 52. 1.47 72.
0  9 5 9 3 0 6 6 5 7 3 0 1 3 5
1.333 0.5 1.355 15. 1.38 29. 1.40 44. 1.43 58. 1.47 73.
7  7 0 0 2 5 7 6 0 8 5 5 2 7 0
1.334 1.0 1.356 15. 1.38 30. 1.40 44. 1.43 59. 1.47 73.
4  5 5 1 1 0 8 6 5 9 6 0 3 5 5
1.335 1.5 1.357 16. 1.38 30. 1.40 45. 1.44 59. 1.47 74.
1  3 0 2 0 5 9 6 0 0 7 5 4 9 0
1.335 2.0 1.358 16. 1.38 31. 1.41 45. 1.44 60. 1.47 74.
9  2 5 2 9 0 0 7 5 1 8 0 6 2 5
1.336 2.5 1.359 17. 1.38 31. 1.41 46. 1.44 60. 1.47 75.
7  0 0 3 8 5 1 7 0 2 9 5 7 4 0
表C.3 
20℃折射率与可溶性固形物换算表
1.337
3 3.0 1.359
8 17.
5 1.38
4 7 32.
0 1.41
2 7 46.
5 1.44
4 1 61.
0 1.47
8 7 75.
5
1.338
1 3.5 1.360
6 18.
0 1.38
5 6 32.
5 1.41
3 7 47.
0 1.44
5 3 61.
5 1.47
9 9 76.
0
1.338
8 4.0 1.361
4 18.
5 1.38
6 5 33.
0 1.41
4 7 47.
5 1.44
6 4 62.
0 1.48
1 2 76.
5
表C.3 
20℃折射率与可溶性固形物换算表(续)
折 射 可 折 射 可 折 射 可 折 射 可 折 射 可 折 射 可
率 溶 率 溶 率 溶 率 溶 率 溶 率 溶
 性  性  性  性  性  性
 固  固  固  固  固  固
 形  形  形  形  形  形
 物  物  物  物  物  物
 /%  /%  /%  /%  /%  /%
1.339 4.5 1.362 19. 1.38 33. 1.41 48. 1.44 62. 1.48 77.
5  2 0 7 4 5 5 8 0 7 5 5 2 5 0
1.340 5.0 1.363 19. 1.38 34. 1.41 48. 1.44 63. 1.48 77.
3  1 5 8 3 0 6 9 5 8 6 0 3 8 5
1.341 5.5 1.363 20. 1.38 34. 1.41 49. 1.44 63. 1.48 78.
1  9 0 9 3 5 7 9 0 9 7 5 5 0 0
1.341 6.0 1.364 20. 1.39 35. 1.41 49. 1.45 64. 1.48 78.
8  7 5 0 2 0 8 9 5 0 9 0 6 3 5
1.342
5 6.5 1.365
5 21.
0 1.39
1 1 35.
5 1.42
0 0 50.
0 1.45
2 1 64.
5 1.48
7 6 79.
0
1.343
3 7.0 1.366
3 21.
5 1.39
2 0 36.
0 1.42
1 1 50.
5 1.45
3 2 65.
0 1.48
8 8 79.
5
1.344
1 7.5 1.367
2 22.
0 1.39
2 9 36.
5 1.42
2 1 51.
0 1.45
4 4 65.
5 1.49
0 1 80.
0
1.344
8 8.0 1.368
1 22.
5 1.39
3 9 37.
0 1.42
3 1 51.
5 1.45
5 5 66.
0    1.49
1 4 80.
5
1.345
6 8.5 1.368
9 23.
0 1.39
4 9 37.
5 1.42
4 2 52.
0 1.45
7 0 66.
5 1.49
2 7 81.
0
1.346
4 9.0 1.369
8 23.
5 1.39
5 8 38.
0 1.42
5 3 52.
5 1.45
8 1 67.
0 1.49
4 1 81.
5
1.347
1 9.5 1.370
6 24.
0 1.39
6 8 38.
5 1.42
6 4 53.
0 1.45
9 3 67.
5 1.49
5 4 82.
0
1.347
9 10.
0 1.371
5 24.
5 1.39
7 8 39.
0 1.42
7 5 53.
5 1.46
0 5 68.
0 1.49
6 7 82.
5
1.348
7 10.
5 1.372
3 25.
0 1.39
8 7 39.
5 1.42
8 5 54.
0 1.46
1 6 68.
5 1.49
8 0 83.
0
1.349
4 11.
0 1.373
1 25.
5 1.39
9 7 40.
0 1.42
9 6 54.
5 1.46
2 8 69.
0 1.49
9 3 83.
5
1.350 11. 1.374 26. 1.40 40. 1.43 55. 1.46 69. 1.50 84.
2 5 0 0 0 7 5 0 7 0 3 9 5 07 0
1.351
0 12.
0 1.374
9 26.
5 1.40
1 6 41.
0 1.43
1 8 55.
5 1.46
5 1 70.
0 1.50
2 0 84.
5
1.351
8 12.
5 1.375
8 27.
0 1.40
2 6 41.
5 1.43
2 9 56.
0 1.46
6 3 70.
5 1.50
3 3 85.
0
1.352
6 13.
0 1.376
7 27.
5 1.40
3 6 42.
0 1.43
4 0 56.
5 1.46
7 6 71.
0  
1.353
3 13.
5 1.377
5 28.
0 1.40
4 6 42.
5 1.43
5 1 57.
0 1.46
8 8 71.
5  
1.354
1 14.
0 1.378
4 28.
5 1.40
5 6 43.
0 1.43
6 2 57.
5 1.47
0 0 72.
0 
                         附  录   D
                    (规范性附录)
                     可滴定酸度的测定
D.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果蔬制品可滴定酸度的两种测定方法,即电位滴定法和指示剂滴定法。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果蔬制品及新鲜果蔬的可滴定酸度。电位滴定法为仲裁法。指示剂滴定法为常规法。
指示剂滴定法不适用于浸出液颜色较深的试样。
D.2样液制备
D.2.1 仪器
D.2.1.1高速组织捣碎机:10000~12000r/min。
D.2.1.2架盘天平:感量0.01g。
D.2.1.3电热恒温水浴锅。
D.2.1.4移液管:50mL。
D.2.1.5烧杯:100、600mL。
D.2.1.6容量瓶:250mL。
D.2.1.7漏斗:直径7cm。
D.2.1.8锥形瓶:250mL。
D.2.1.9快速滤纸:直径12.5cm。
D.2.2 制备方法
本试验用水应是不含二氧化碳的或中性蒸馏水,可在使用前将蒸馏水煮沸、放冷,或加入酚酞指示剂用0.1mol/L 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出现微红色。
D.2.2.1液体制品(如果汁、罐藏水果糖液、腌渍液、发酵液等):
将试样充分摇匀,用移液管吸取50mL,放入250mL 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待测。如溶液浑浊可通过滤纸过滤。
注 1:含碳酸的液体制品需减压摇动 3~4min,以除去二氧化碳。
注 2:液体试样也可称取 50g,准确至 0.01g。
D.2.2.2酱体制品(如果酱、菜泥、果冻等):将试样搅匀,分取一部分
放入高速组织捣碎机内捣碎,称取捣匀的试样10~20g,准确至0.01g,用80~9 0℃热水洗入250mL 容量瓶,并加热水约至200mL,放置30min,冷却至室温, 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通过滤纸过滤。
D.2.2.3新鲜果蔬、整果或切块罐藏、冷冻制品:
剔除试样的非可食部分(冷冻制品预先在加盖的容器中解冻),用四分法分取可食部分切碎混匀,称取250g,准确至0.1g,放入高速组织捣碎机内,加入等量水,捣碎1~2min。每2 g 匀浆折算为1g 试样,称取匀浆50~100g, 准确至0.1g,用100mL 水洗入250mL 容器瓶,置75~80℃水浴上加热30min,其间摇动数次,取出冷却,加水至刻度,摇匀过滤。
D.2.2.4干制品:
取试样的可食部分切碎混匀,称取50g,准确至0.1g,放入高速组织捣碎机内,加入450g 水,捣碎2~3min。每10g匀浆折算为1g试样,称取试样匀浆50~100g,准确到0.1g,按E.2.2.3 条水浴浸提,定容过滤。
D.3测定方法
D.3.1 电位滴定法
D.3.1.1原理
试样浸出液用0.1mol/L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进行电位滴定,以pH8.1 为滴定终点。
D.3.1.2试剂
D.3.1.2.1PH4.01 标准缓冲液(25℃)。
D.3.1.2.2PH9.18 标准缓冲液(25℃)。
D.3.1.2.3氢氧化钠(GB/T 629—1997)标准溶液:c(NaOH)=0.1mol/L,参
照 GB/T 601—2002 准确标定。
D.3.1.3仪器
D.3.1.3.1酸度计:用PH4.01 标准缓冲液校正后,测定PH9.18 标准缓冲液,测定误差不大于0.05PH。
D.3.1.3.2玻璃电极和甘汞电极。
D.3.1.3.3磁力搅拌器。
D.3.1.3.4搅拌棒。
D.3.1.3.5移液管:50、100mL。
D.3.1.3.6烧杯:100、250mL。
D.3.1.3.7滴定管:碱式,10、25mL。
D.3.1.4测定步骤
D.3.1.4.1用PH4.01 和PH9.18 标准缓冲液按仪器说明书校正酸度计。
D.3.1.4.2根据预测酸度,用移液管吸取50 或100mL 试样浸出液(见E.2.2 
条),放入适当大小的烧杯中,使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滴定体积不小于5m L。
D.3.1.4.3将盛样液的烧杯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放入搅拌棒,插入玻璃电极
和甘汞电极,滴定管尖端插入样液内0.5~1cm,在不断搅拌下用氢氧化钠溶液迅速滴定至PH6,而后减慢滴定速度。当接近PH7.5 时,每次加入0.1~ 0.2mL,并于每次加入后记录PH读数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总体积,继续滴定至少PH8.3,在  PH8.1 ±0.2 的范围内,用内插法求出滴定至PH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
D.3.2 指示剂滴定法
D.3.2.1原理
试样浸出液以酚酞为指示剂,用0.1mol/L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
D.3.2.2试剂
D.3.2.2.1氢氧化钠标准溶液:0.1mol/L(见E.3.1.2.3 条)。
D.3.2.2.2酚酞指示剂:10g/L 的95%(v/v)乙醇(GB/T 679)溶液。
D.3.2.3仪器
D.3.2.3.1移液管:50、100mL。
D.3.2.3.2锥形瓶:150、250mL。
D.3.2.3.3滴定管:碱式,10、25mL。
D.3.2.4测定步骤
根据预测酸度,用移液管吸取50 或100mL 样液(见2.2 条),加入酚酞指示剂5~10 滴,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出现微红色30s内不退色为终点,记下所消耗的体积。
注:有些果蔬样液滴定至接近终点时出现黄褐色,这时可加入样液体积的1~2 倍热水稀释,加入酚酞指示剂0.5~1mL,再继续滴定,使酚酞变色易于观察。
D.4测定结果的计算
D.4.1 计算公式
D.4.1.1试样的可滴定酸度以每100g 或100mL 中氢离子毫摩尔数表示,按
式(E.1)计算:
可滴定酸度[mmol/100g(mL)]= c ?V1 ?  V0  250 m(V )
100 (D.1)
式中:c——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摩尔浓度;单位为[mmol/g(mmol/mL] V1——滴定时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体积,单位为mL; V0——吸取滴定用的样液体积,单位为mL;
m(V)——试样质量或体积,单位为g或mL; 250——试样浸提后定容体积,单位为mL。
D.4.1.2试样的可滴定酸度以某种酸的百分含量表示,按式(E.2)计算:
可滴定酸度(%)= c v  k?    V0  250 m(V )
100 (D.2)
式中:k——换算为某种酸克数的系数,见表D.1。
注:其余字母符号同式(D.1)。
表D.1 换算系数
酸的名称 
换算系数 习惯用以表示的果蔬制品
苹果酸 0.067 仁果类、核果类水果
结晶柠檬酸 (一结晶水) 0.070 柑桔类、浆果类水果
酒石酸 0.075 葡萄
草酸 0.045 菠菜
乳酸 0.090 盐渍、发酵制品
乙酸 0.060 醋渍制品
D.4.2 结果表示
同一试样取两个平行样测定,以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用每100g 或100mL 中氢离子毫摩尔数表示的,保留一位小数;用酸的百分含量表示的保留二位小数。
D.4.3 允许差
两个平行样的测定值相差不得大于平均值的2%。
注:报告检验结果应注明所用的测定方法。
11 澄迈无核荔枝概况
澄迈县是著名的水果大县,水果总面积居广西县级第一位,尤以澄迈无核荔枝名闻遐迩,素有“中国荔枝之乡”之誉。据普查,澄迈县现有三月红、妃子笑、黑叶、桂味、香荔等早、中、迟熟品种共30多个,以果大、色美、肉厚、核小、质脆、汁多、味甜见长。作为热带五大名果之一的荔枝在澄迈种植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品质上乘而驰名中外。
经过近年来的大力打造品牌和拓展市场,澄迈无核荔枝已叫响了大江南北,在广西区内乃至全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且名声在外。澄迈县政府为了将具有澄迈具有地域特色的澄迈无核荔枝产品保护起来,决定对澄迈无核荔枝实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20年4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发布第290号公告,公示通过澄迈无核荔枝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根据《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的规定,针对澄迈无核荔枝制定社会团体标准《澄迈无核荔枝》,有利于加大对澄迈无核荔枝的保护力度,进一步提升澄迈无核荔枝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促进澄迈无核荔枝可持续发展。
12  编写标准的原则和依据
(一)原则
本标准的编制根据《团体标准管理规定(试行)》(国质检标联[2017]536号)、《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 1.1-2009),遵循“科学、适度、可行”原则,既考虑标准的前瞻性又顾及企业、果农的生产实际,规范澄迈无核荔枝产地要求、生产技术和质量要求等,同时,充分听取各方的意见,确保本标准可以作为政府部门监督、指导生产的依据, 在生产上切实可行,保证果品质量特色和质量安全。
(二)技术依据
本标准依据 GB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的规定编制,参考 GB 4285、GB/T 5009 系列、GB 7718、GB/T 8321、GB 9687、NY/T 394、NY/T 515 和 NY 5023 等相关标准,并根据澄迈无核荔枝产品质量技术要求,应用前期研究
成果、参考国内文献资料,确定本标准的指标设置和各项指标要求。
(三)主要内容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澄迈无核荔枝的保护范围、术语和定义、自然环境、生产技术、产品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使用、标签、包装、采收、运输、贮存。
2、产品保护范围。限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的范围,即澄迈县的现辖行政区域范围。
3、自然环境。针对澄迈县是最适宜无核荔枝生长的黄金地带,具有得天独厚的水土和气候条件作出说明。
4、感官、果品规格和理化指标。本标准规定了无核荔枝的感官特征、规格指标和理化指标。对达不到标准的产品作为一般果品而不得使用澄迈无核荔枝专用标志,这样的指标要求将有利于保证澄迈无核荔枝产品的质量特色,保护澄迈无核荔枝品牌声誉。
5、卫生指标。产品卫生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6、标志。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依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实施细则》第二十一条“专用标志的标示方法(一)直接加贴或吊挂在产品或包装物上。”的规定,为了防止在澄迈无核荔枝产品包装物上滥印用标志,本标准规定获得批准的生产经营者应在产品包装物或标签上直接加贴澄迈无核荔枝产品防伪专用标志。
7、生产技术。
(1)本标准规定了苗木、幼树、成年结果树的生产技术 ;
(2)施肥管理:本标准的土壤施肥量和根外追肥肥料品种选择等内容,是
在长期的科研、生产实践基础上,应用澄迈县荔枝园土壤养分资源调查、施肥状况调查和荔枝营养诊断分析等数据,并参阅国内有关文献资料而制订; 
(3)病虫害防治:明确规定防治原则,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核心,发挥病虫预测预报网作用,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方法。
(四)结束语
本标准依据国家标准、农业部行业标准、社会团体标准相关规定,在澄迈无核荔枝研究成果、生产经验和应用数据的基础上,参考国内相关文献资料编写而成。由于目前澄迈无核荔枝的部分个体生产者的标准化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故建议标准发布实施后仍需加强宣传、培训工作,本标准亦将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加以修订和更新,以适应技术和生产发展的需要。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标准文本  不公开

收录自团体标准信息平台,认准啦(RenZhunLa.com)为执行该团体标准的产品或服务提供推介展位,欢迎留言交流。


团体详细信息
团体名称澄迈县无核荔枝产销协会
登记证号51469023MJP3385085发证机关澄迈县民政局
业务范围澄迈无核荔枝产业培育、技术培训及提供各种服务。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石伟祥
依托单位名称
通讯地址海南省澄迈县金江镇文化北路5号国税局宿舍H栋1001邮编 : 571499

收录自团体标准信息平台,认准啦(RenZhunLa.com)为执行该团体标准的产品或服务提供推介展位,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