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ZJN 39—2021 梯次利用电池 储能系统技术规范-团体标准
目录
标准详细信息 | |
---|---|
标准状态 | 现行 |
标准编号 | T/DZJN 39—2021 |
中文标题 | 梯次利用电池 储能系统技术规范 |
英文标题 | |
国际标准分类号 | 13.030.50 回收 |
中国标准分类号 | |
国民经济分类 | M759 其他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 |
发布日期 | 2021年08月09日 |
实施日期 | 2021年10月18日 |
起草人 | 龙伟、赵小勇、何君韦、蒙玉宝、赵荣兴、李子坤、李毅、吴丽军、刘克勤、罗成、周峰、李文普、杨宇威、刘航、相波、张文、屈孝聪、殷娟娟、杨重科、屈仁刚、何志军、刘喜信、潘多昭、赵明、钱波 |
起草单位 | 格林美(武汉)动力电池回收有限公司、北京赛德美资源再利用研究院有限公司、上饶市环锂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欧力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派尔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智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宝星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地上铁租车(深圳)有限公司、蓝谷智慧(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多益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烟台创为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中兴派能电池有限公司、四川新锂想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昆山宝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四川长虹格润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阳岷山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江门市朗达锂电池有限公司、上海乐驾科技有限公司、珠海中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宁波中科孚奇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范围 | |
主要技术内容 | 4 要求 4.1 通用技术要求 4.1.1 为推进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技术应用,规范梯次利用电池设计,梯次利用电池储能系统应做到 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4.1.2 梯次利用电池储能电站宜采用集装箱式置于空旷地区,尽量远离居民区,集装箱设计考虑防污、 防盐雾、防风沙、防湿热、防水、防严寒等性能与当地环境条件相适应,柜体装置外壳防护等级宜不低 于现行GB 4208 规定的IP54。 4.1.3 梯次利用电池储能系统需并网接入电网,接入要求应符合GB/T 36547-2018 第4 点基本规定。 4.1.4 梯次利用电池储能系统应用于工业、家庭等场景的应具备人机交互功能,包括电池信息实时查 看,系统运行状态记录等。 4.1.5 梯次利用储能系统应进行型式试验和产品认证。 T/DZJN39-2021 3 4.2 专用技术要求 梯次电池储能系统选用的梯次电芯、模组等应是从符合GB/T 31486 标准要求的动力蓄电池拆解而 来。 4.2.1 梯次电池储能系统应用于电力系统的设计应符合GB/T 36558 的要求。 4.2.2 梯次电池储能系统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宜具备但不限于平滑发电功率输出、跟踪计划发电、系 统调试、削峰填谷、紧急功率支撑等应用功能。 4.2.3 梯次电池储能系统接入电网的须符合GB/T 36547 的要求。 4.2.4 梯次电池储能设备应满足相应电压等级的电气设备绝缘耐压规定。 4.2.5 梯次电池储能设备电磁兼容应满足GB/T 14598.26 的要求。 4.2.6 梯次电池储能系统接入公共连接点的谐波电压应满足GB/T 14549 的要求,间谐波电压应满足 GB/T 24337 的要求,电压偏差应满足GB/T 12325 的要求,电压波动和闪变值应满足GB/T 12326 的 要求,电压不平衡度应满足GB/T 15543 的要求。 4.2.7 梯次电池储能系统应具有安全防护功能。 4.2.8 梯次电池储能系统应用于工业、家庭等备用电源的应按照负荷性质、负荷容量、允许中断供电 时间等要求确定系统的设计容量及额定输出功率。 4.2.9 梯次电池储能系统应用于安全防范系统的应满足GB 50348-2018 中6.12.4 的有关规定;梯次 电池储能系统应用于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的其设计应符合GB 50396-2007 中8.0.1 的有关规定;梯次电 池储能系统应用于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的其设计应符合GB 50198-2011 中3.5.2 的有关规定;梯次电 池储能系统应用于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其设计应符合GB 50174-2017 中8.1.7 及8.1.8 的有关规定。 4.3 电池管理系统 4.3.1 电池管理系统的拓扑配置应与储能变流器的拓扑、电池的成组方式相匹配与协调,并对电池运 行状态进行优化控制及全面管理。 4.3.2 电池管理系统各功能具体实现层级由电池管理系统的拓扑配置情况决定,宜分层就地实现。 4.3.3 电池管理系统的测量功能、计算功能、信息交互功能、故障诊断功能、电池的保护功能应符合 GB/T 36558-2018 中7.4.2 的要求。 4.3.4 电池管理系统除应具备GB/T 36558-2018 中7.4.2 功能外,还应具备对时、时间记录、存储、 故障录波、显示等功能。 4.3.5 电池管理系统保护应满足GB/T 36558-2018 中7.6.2 中的要求。 4.4 储能变流器 4.4.1 储能变流器应具有充放电功能、有功功率控制功能、无功功率调节功能和并离网切换功能。 注:并离网切换功能只针对具备并网和离网两种运行模式的储能变流器。 T/DZJN39-2021 4 4.4.2 储能变流器的效率、损耗、过载能力、功率控制精度、功率因数、绝缘耐压、噪声、外壳防护 等级等性能应符合GB/T 36558-2018 中7.5.2 的要求。 4.4.3 储能变流器的保护应满足GB/T 36558-2018 中7.6.3 中的要求。 4.5 监控系统要求 4.5.1 储能电源须配备监控系统,监控系统须能实现对电源监视、测量、控制,已具备遥测、遥信、 遥调、遥控等远动功能。 4.5.2 监控系统可由站控层、间隔层和网络设备等构成,并应采用分层、分布、开放式网络系统实现 连接。 4.5.3 监控系统通信网络宜采用以太网连接,并应具备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的接口。 4.5.4 监控系统与电池管理系统、功率变换系统通信应快速、可靠、通信规约可采用IEC61850、Modbus TCP/IP 等。 4.5.5 监控系统宜设置时钟同步系统、同步脉冲输出接口及数字接口应满足系统配置要求。 4.6 消防系统要求 4.6.1 消防设计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防治和减少火灾危害,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 4.6.2 消防设计应根据电站的不同规模、各类电池不同特性采取相应的消防措施、从全局出发、统筹 兼顾、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4.6.3 站内各建、构筑物和设备的火灾危险分类及其最低耐火等级应符合表4.1 的规定。 |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 否 |
标准文本 | 不公开 |
团体详细信息 | |||
---|---|---|---|
团体名称 | 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 | ||
登记证号 | 51100000500009781B | 发证机关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
业务范围 | 信息交流、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国际合作、咨询服务 | ||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 黄建忠 | ||
依托单位名称 | |||
通讯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49号 | 邮编 : 1000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