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I 093—2022 中医五诊脉法-团体标准
目录
标准详细信息 | |
---|---|
标准状态 | 现行 |
标准编号 | T/CI 093—2022 |
中文标题 | 中医五诊脉法 |
英文标题 | Five Pulse Diagnostic Methods of TCM |
国际标准分类号 | 11.020 |
中国标准分类号 | |
国民经济分类 | Q849 其他卫生活动 |
发布日期 | 2022年11月07日 |
实施日期 | 2022年11月07日 |
起草人 | 陈春寿、石学敏、张大鹏、陈光、陈曦 |
起草单位 | 北京春寿堂中医研究院、洛阳春寿堂中医院有限公司、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春寿堂中医医院、洛阳春寿堂中医院驻马店门诊部 |
范围 | 本文件规定了中医五诊脉法中的切诊、举诊、听诊、触诊、拉诊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诊脉内容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中医药领域教学、临床、科学研究、医政管理、出版及国内外学术交流。 |
主要技术内容 | 4.脉诊 脉诊的脉法 4.1切诊 医者用手指对患者的脉部位进行触、按、叩、举,通过手指的触觉,以了解病情,达到诊察疾病的方法。 4.2 寸口 两手腕部腕横纹后方,桡骨茎突内侧,桡动脉搏动明显凸处,是进行脉诊的准确部位。 注:包括寸、关、尺三部。 4.3 寸、关、尺 寸口脉诊法中三个诊脉部位:桡骨茎突内侧处为关,关之前(腕端)为寸;关之后(肘端)为尺。 注:三部的脉搏,分别称为寸脉、关脉、尺脉。 4.4 脉诊(切脉) 医生用手指切按患者身体某些特定部位的脉搏动处,体察脉动应指的形象,以了解机体健康状态, 辨别病证的一种诊察方法。 4.5 诊脉 医生用手指探查患者左右手寸、关、尺脉搏动应指形象的过程。 4.6 按诊 医生用手触摸、按压或叩击患者体位、脉位,以了解局部的冷热、润燥、软硬、肿块、疼痛、肿胀或脉形特点及其它异常变化,辨别病证的一种诊察的创新方法。 4.6 举手脉 医生用手触寸脉,举起手,慢慢感知脉的强、硬、弦、弦长短、弱、软、有、无脉搏、跳低的感知,以此判断病症的感知创新方法。 5.诊脉内容 5.1 脉位 通过指力的轻重变化,诊察脉动显现最为明显的部位,凸脉;辨别脉位的浅、中、深等脉形。 5.1.1 心肌供血 以区分心肌供血1度(轻微心肌供血)、2度(中度心肌供血)、3度(心衰心肌供血),如果指感灵敏,可分为五级,心供1下;心供1;心供1.5(平常偶有疲惫乏力);心供2(平常有时感觉疲惫乏力);心供2.2上(平常感觉疲惫乏力累)心供2.5(经常感觉疲惫乏力累);心供3(心衰,整天疲惫乏力、昏睡累、动着气喘胸闷压气、心慌)等。 5.2 脑供血 5.2.1 脉率 以医者的呼吸或借助钟表,计算一息或一分钟内脉动的次数,辨别脉搏频率的快慢,以区分迟脉、数脉、弦脉缓脉(排除甲状腺引起的快、慢脉外、在现代影像学的提示下,在多年春寿堂黄金九组合中药丸的治疗下,均不为病,只为症,因不用单独加药、即可很快消失)等。 5.2.2 脉宏大有力 根据脉搏应指的力度,诊察脉搏的强弱,以区分虚脉虚火,实脉实火、或单脉或多脉火旺的脉象等。 5.2.3 脉低 根据脉动应指的上下范围,诊察脉动的高低,注意:脉低不是脉小或脉细,并注意寸、关、尺三部的均匀,以区分跳低、正常脉等。 5.2.4 脉悠荡、荡 根据寸脉脉搏应指的径向范围,诊察脉位有否荡秋千的感觉,或悠或荡,或悠荡脉,以区分瓣膜反流轻重等。 6.基本要求 6.1 脉律 根据脉搏应指的节律是否均匀一致,稍加1点力度感知脉搏波动有无忽快忽慢,歇止、鸡啄米脉、有无规律,软弱无力、脉小、强弱是否一致,诊察 脉搏的均匀度,以区分快、慢、缓、急、不整齐脉等。 6.2 脉弦 根据脉波应指的软、硬、紧、强、刃利、刃旽、刃长、刃短、脉低、缓等,诊察脉象的张紧度、割指脉的大、小、长短,以区分紧脉、弦脉、得出初始心脏血管狭窄的程度、面积以及治疗前后的效果,以及斑块的硬度、炎症、症状是否改变,或将来大概治疗到什么程度等。 6.3脉珠 根据脉搏应指的感知,诊察脉搏中含有凹凸、大小、软硬、明显、模糊不清、数量。判断囊肿数量、大小等。 简称:珠脉,以区分滑珠脉(孕脉)、固定珠脉(囊肿)等。 |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 否 |
标准文本 | 查看 |
团体详细信息 | |||
---|---|---|---|
团体名称 |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 | ||
登记证号 | 51100000500017650Q | 发证机关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
业务范围 | 技术开发 信息交流 专业展览 业务培训 咨询服务 | ||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 许军 | ||
依托单位名称 | |||
通讯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89号恒兴大厦13F | 邮编 : 1001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