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DACM 0109—2022 失眠障碍(不寐)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指南-团体标准
目录
标准详细信息 | |
---|---|
标准状态 | 现行 |
标准编号 | T/GDACM 0109—2022 |
中文标题 | 失眠障碍(不寐)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指南 |
英文标题 |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somnia Disorders |
国际标准分类号 | 11.020 |
中国标准分类号 | |
国民经济分类 | Q841 医院 |
发布日期 | 2022年04月21日 |
实施日期 | 2022年04月21日 |
起草人 | 李艳、杨玲玲、温泽淮、曾慧梅、郑莉明、张静、李昀熹、方泽南、于林、 潘集阳、虢周科、刘中霖、尹平 |
起草单位 | 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 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深圳市中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东省人 民医院 |
范围 | |
主要技术内容 | 《失眠障碍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指南》整合现代医学和中医药理论,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诊治 的优势和特色,全方位、全链条、更精准、更个体化地指导失眠的诊治,具体特点为: a) 根据失眠严重程度建立了分级、分阶段治疗失眠的中西医结合诊疗策略。匹兹堡睡眠质量 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15分为轻、中度失眠障碍,口服中药汤剂; PSQI≥15分为重度睡眠障碍,口服中药汤剂联合镇静催眠药。体现出不同失眠严重程度的 精确性治疗,更符合临床需要,细化了既往诊疗模式; b) 基于失眠错综复杂的病因,本指南重视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心身症状及社会心理影响因 素;针对顽固性、反复发作的失眠障碍患者,重视其人格特点、家庭环境等影响因素,给 予相应的心理干预推荐; c) 补充及整合了传统疗法和心理治疗,重视患者睡眠自我管理,结合中国传统情志理论并参 考西方的各项心理治疗技术,推荐患者进行调息训练、认知团体治疗、中医心理干预等, 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失眠临床精准诊疗模式,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睡眠质量,以达到起 效更快、维持疗效佳。 |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 否 |
标准文本 | 查看 |
团体详细信息 | |||
---|---|---|---|
团体名称 |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 | ||
登记证号 | 51440000515355820Y | 发证机关 | 广东省民政厅 |
业务范围 | 学术交流,技术合作,科普咨询,科技开发,刊物出版,继续教育 | ||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 金世明 | ||
依托单位名称 | |||
通讯地址 |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淘金北路77号麓湖阁南塔404房 | 邮编 : 5100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