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DCA 010—2022 去屑产品去屑功效测试方法-团体标准
目录
标准详细信息 | |
---|---|
标准状态 | 现行 |
标准编号 | T/GDCA 010—2022 |
中文标题 | 去屑产品去屑功效测试方法 |
英文标题 | Test method on efficacy of antidandruff products |
国际标准分类号 | 71.100.70 美容品、化妆品 |
中国标准分类号 | Y42 |
国民经济分类 | C268 日用化学产品制造 |
发布日期 | 2022年06月30日 |
实施日期 | 2022年07月01日 |
起草人 | 孙廷丽、谢小保、李慧怡、杨杏、邱智华、马铃、徐碧茜、曾万祥、杨斌、范玉菡、金学迎、汤仲标、张向阳、黄金莲、肖蕾、何春华、廖雅、黎华美、张毅、韩志东、伍津毅、万洁、于立明、林丽凤、洪超、刘环宇、杜志云、邓小锋、杨露、黄健聪、李彩玲、夏树敏、叶理、叶贵、邹鹏飞、张蓝月。 |
起草单位 |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广州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澳宝化妆品(惠州)有限公司、广州市微生物研究所有限公司、广州德谷个人护理用品有限公司、博贤实业(广东)有限公司、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广州一一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曼秀雷敦(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广州妮趣化妆品有限公司、广东丝美芳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上海怡宽实业有限公司、深圳市萱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百孚润化工有限公司、广东嘉丹婷日用品有限公司、泉后(广州)生物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华轻质量检测服务中心有限公司、国珍健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金宏帆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立创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恒冠湄颜健康产业(广州)有限公司、广东药科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迪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珠海市大美湾科技有限公司、珠海市大美湾化妆品创新研究院。 |
范围 | 本文件规定了具有去屑功能的相关产品的去屑功效的测试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具有去屑功效的发用产品。 外用型去屑产品可以参考本文件进行测试。 |
主要技术内容 | 1 原理 1.1 人体功效评价试验 由于头部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分裂加快,间伴有微生物生长活跃,从而导致头皮表皮层的加速脱落形成头屑,其主要表现为肉眼可见的角质层细胞剥落,一般会伴随水分或油脂含量失衡、瘙痒等现象。因此,本方法在规定使用条件下,采用目视或头屑分析设备评估产品使用前后头屑相关参数结果有无统计学差异,或对照组与试验组测试结果有无统计学差异为评价标准,对去屑产品进行功效的总体评价。 1.2 载体浸泡抑菌试验 马拉色菌的异常活动也被认为是头屑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许多去屑产品通过添加功能性物质来控制头部马拉色菌的生长来改善头屑。对于具有此类去屑原理的产品,可以将样品对马拉色菌的抑制情况作为样品去屑性能的一个评价指标。试验以糠秕马拉色菌作为指示菌种,以布片为试验载体。将去屑产品覆盖至载体上,作用规定时间后,回收载体上的菌落数,计算其抑菌值,通过比较对照样与试验样对马拉色菌的抑制结果,评价试样的去屑效果。 1.3 微生物体外模拟试验 本方法通过模拟头部清洗及头部皮肤状况,对样品进行体外模拟试验。试验以糠秕马拉色菌作为指示菌种,以猪皮为试验载体。使用去屑产品及对照样品反复清洗,模拟头部使用情况。清洗后接种一定浓度的试验菌种模拟头部皮肤状态,培养一定时间后,回收载体上的菌落数,通过比较对照样与试验样对马拉色菌的抑制结果,评价试样的去屑效果。 1.4 方法选择 方法的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本文件中描述的一种或多种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并按照相应方法予以报告。原则上,对产品进行去屑效果评价时,以抑制马拉色菌为去屑机理的产品,可以采取上述任何一种方法;以其它为去屑机理的产品,宜使用人体功效评价试验方法。 |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 否 |
标准文本 | 不公开 |
团体详细信息 | |||
---|---|---|---|
团体名称 | 广东省化妆品学会 | ||
登记证号 | 51440000MJK801620C | 发证机关 | 广东省民政厅 |
业务范围 | 开展皮肤科学和化妆品技术的基础研究,开展化妆品学术交流、国际交流,开展化妆品的研发,化妆品相关技术咨询、人才培训等。 | ||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 杜志云 | ||
依托单位名称 | |||
通讯地址 |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外环西路100号广东工业大学科技南楼301室 | 邮编 : 5102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