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SFST 009—2022 日光温室大球盖菇生产技术规程-团体标准
目录
标准详细信息 | |
---|---|
标准状态 | 现行 |
标准编号 | T/NSFST 009—2022 |
中文标题 | 日光温室大球盖菇生产技术规程 |
英文标题 | Regulation of cultivation technique of Strophara rugosoannulata Farlow in solar greenhouse |
国际标准分类号 | 65.020.01 农业和林业综合 |
中国标准分类号 | |
国民经济分类 | A014 蔬菜、食用菌及园艺作物种植 |
发布日期 | 2022年04月15日 |
实施日期 | 2022年04月20日 |
起草人 | 朱金霞、冯 锐、任怡莲、李 苗、郑国保、马斯霜、马明智 |
起草单位 | 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宁夏塬上玉蕈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范围 | |
主要技术内容 | 3 术语和定义 GB/T 12728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大球盖菇 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Farl.ex Murrill)属担子菌门,伞菌纲,伞菌目,球盖菇科,球盖菇属,别名皱环球盖菇、皱球盖菇、酒红大球盖菇、裴氏球盖菇。 3.2 原种 由母种移植、扩大培养而成的菌丝体纯培养物,也称二级种。 3.3 栽培种 由原种移植、扩大培养而成的菌丝体纯培养物。栽培种只能用于栽培,不可再次扩大繁殖菌种。也称三级种。 4 栽培种制种 4.1 栽培种生产条件 生产场地选择、厂房设置和布局、设备设施符合NY/T 528和NY/T 2375的规定。 4.2 大球盖菇原种的选择 大球盖菇原种应从具有资质的单位购买,并于≤4℃条件下运输,收到菌种后应尽快接种。品种和种源质量应符合NY/T 528规定的要求。 4.3 栽培种制种时间的选择 宁夏地区日光温室中适宜播种时间为10月~4月,按照播种时间提前20~25 d进行栽培种制种。 4.4 栽培种培养料配方及预处理方法 稻壳50%,玉米芯(粉碎至0.5~3 cm大小)40%,麦麸9.0%、石膏1.0 %。稻壳和玉米芯需分别浸泡12~24 h,捞出后与麦麸和石膏混合均匀,并调节含水量60%~65%。配方中基质原料符合NY/T 1935规定的要求。 4.5 装袋 栽培种袋为14 cm×28 cm×0.4 mm聚丙烯袋,装料高度为15.0~16.0 cm。中间放置2 cm×15 cm的接种棒,然后用直径为4 cm的无棉盖体/颈圈盖密封后,在121℃下高压灭菌2.5 h。转至强制冷室,冷却24 h后转至无菌接种间。 4.6 接种方法 在无菌条件下拔出接种棒,放入适量大球盖菇原种,原种接种量严格按照原种提供单位规定的数量。 4.7 栽培种培养管理 环境温度控制在22℃~25℃,黑暗无光照或弱的散射光条件下培养20-25 d,培养期间需每天通风1~2次,每次0.5~1 h。 5 栽培地选择与消毒处理 5.1 栽培地选择 选择通风良好、排灌方便、交通便利的地块,要求土壤疏松、肥沃、透气性好,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 15618的规定。 5.2 整地消毒 栽培地土壤用生石灰消毒1次,生石灰施用量为100 kg/亩。撒完生石灰后深翻1次,关闭前后通风口后高温闷棚15 d;再深翻1次,高温焖棚15 d,灌大水2次,至棚里土壤水分灌透,高温闷棚15 d。打开前后通风口晾晒至干燥,用耙子将地整平,等待播种。 5.3 播种前准备 栽培地土壤灌大水1次,在土壤不粘脚时,划线、挖栽培槽,使槽宽40 cm,走道宽60 cm,槽深30 cm,多余土壤放置在走道。 6 栽培基料预处理与播种 6.1 原料选择与配方 稻壳35.0%、玉米芯(粉碎至0.5~3 cm大小)55.0%、麦麸9.0%、石膏1.0%。所有原料应符合NY/T 1935规定。 6.2 栽培基料发酵 将不同栽培基料混合均匀后调节含水率60%~65%,建堆发酵约10 d,每日9:00 am和16:00 pm用探针长度为50 cm的温度计测定堆体东、西、南、北温度,取平均值。超过65℃时开始翻堆,共翻堆3-4次。 6.3 播种方法 采用穴播法播种,第一层铺料厚度为15 cm,第二层铺料厚度为15 cm,第三层铺料厚度为5 cm,分别在第一层铺料和第二层铺料后播种,播种量为800-1000 g/m2。第三层铺料完毕后用宽度50 cm白色薄膜覆盖栽培基料,并在槽两端用土压实固定。5-8 d后撤去覆盖的白色薄膜,在栽培基料上覆土3-5 cm。 6.4 发菌期管理 栽培基料温度控制在22℃~25℃,黑暗无光照或弱的散射光条件下培养,发菌培养45~55 d。 6.5 出菇管理 采取喷雾的方式浇大水,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温度控制在12℃~25℃。适时换气,并给予一定的散射光照。 7 病虫害防治 7.1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虫优良品种,使用合格菌种;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7.2 物理防治 黄板诱杀菌蝇、菌蚊;糖醋液诱杀果蝇、小地老虎等;杀虫灯诱杀蛾类和双翅目成虫等。 7.3 生物防治 使用BT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等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 7.4 化学防治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与环境相容性好的农药,使用化学农药应符合GB/T 8321的规定。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出菇期不使用农药。 8 采收与转潮管理 8.1 采收标准 当子实体菌盖呈半球形,菌膜尚未破裂时,及时采收。 8.2 采收方法 用手指捏住菌柄基部,轻轻扭转,松动后再向上拔起。采大留小,避免损伤周围小菇蕾。轻拿轻放,分级包装。盛装器具应清洁卫生,避免二次污染。产品质量应符合GB 7096和GB 2763的规定。 8.3 转潮管理 采收结束后,清理床面,补平覆土,加大通风量,停水养菌3~5 d,增湿、催蕾,再按前述6.5方法管理,一般可收3~5潮菇。 |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 否 |
标准文本 | 查看 |
团体详细信息 | |||
---|---|---|---|
团体名称 | 宁夏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 ||
登记证号 | 51640000MJX155159U | 发证机关 | 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政厅 |
业务范围 | 理论、学术研究,信息、经验交流,协调、指导业务,人才培训,咨询服务。 | ||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 全亚平 | ||
依托单位名称 | |||
通讯地址 | 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夏区贺兰山西路489号 | 邮编 : 750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