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CFPPA 004—2022 无极芦笋种植管理技术规程-团体标准

目录


收录自团体标准信息平台,认准啦(RenZhunLa.com)为执行该团体标准的产品或服务提供推介展位,欢迎留言交流。


标准详细信息
标准状态  现行
标准编号  T/WCFPPA 004—2022
中文标题  无极芦笋种植管理技术规程
英文标题  
国际标准分类号  65.020.20 植物栽培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民经济分类  A014 蔬菜、食用菌及园艺作物种植
发布日期  2022年04月12日
实施日期  2022年05月01日
起草人  程民强、刘保进、程立杰、魏志民
起草单位  无极县特色产品推广协会
范围  
主要技术内容  5 栽培技术措施
5.1 品种选择
选用抗(耐)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杂交一代种子或组培苗。种子纯度≥95%,净度≥97%,发芽率≥80%,水分≤8%。
5.2 育苗
5.2.1  种子处理
75%百菌清 (可湿性粉剂) 800倍溶液消毒2h种子冲洗后在25-28℃水中浸泡36h,中途冲洗1-2次,同时换水。
5.2.2  催芽
种子吸胀后于25~28℃条件下保湿催芽,每天用清水洗1-2次。种子20-30%露白后即可播种。
5.2.3 育苗方式用营养钵育苗。营养土一般用过筛非种植芦笋的客土和腐熟有机肥配制而成,客土和腐熟堆肥或厩肥的比例为3:l(以体积计)。营养钵要求高7-10cm,上口径7-10cm。
5.2.4 播种
播种头天将营养钵浇足底水,播种时先在营养钵中间扎一个小孔,再将单粒已萌动种子播人小孔,随即盖上营养土,厚度为1.5-2cm。
5.2.5 苗期管理
播种后要充分浇水,苗期土壤相对湿度宜保持在60%-70%。出苗后可适量施用速效氮肥提苗,防止烧苗。应勤拔除营养钵内杂草,注意防治病虫害。
5.3  种植沟
开沟前种植地应深耕整平。按5.4.2行距开40cm宽、40cm深种植沟。种植沟宜南北向开挖,挖沟时上、下层泥土应分开,回填时将上层熟土与基肥分层填人种植沟。种植沟整成中间高、两边挖的小拱形,移栽前浇水沉实,以备定植。多雨地区应以起垄为主,大田四周开50cm深围沟,防止汛期日间积水,干旱地区可采取保墒措施。
5.4  移栽
5.4.1 移栽时间
一般播种后60d-80d,当营养钵内实生苗或组培苗长至3-5支,地上茎5-8根贮藏根时带营养土移栽。可早春播种,晚春移栽,也可秋季播种,春季移栽。
5.4.2  种植密度
绿芦笋行距130cm-140cm或宽窄行种植 (宽行140cm-150cm、窄行50cm-60cm),株距25cm-30cm;白芦笋行距170cm-180cm、株距25cm-30cm。绿芦笋每667m2用苗1 500
株-2500株,白芦笋每亩用苗1200株-l500株。
5.4.3  移栽方法
移栽前将苗按大小分级,壮苗和弱苗分开带土移栽。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栽植深度宜5Cm~15Cm,移栽后浇水沉实沟面。
5.5 田间管理
5.5.1 留母茎
根据不同采收方式、笋龄、时期和根盘大小适量留母茎,一般每株留母茎3-5支。留母茎采笋时,田间可打木桩并用绳子将植株固定或适时打顶,以防倒伏。
5.5.2 培垄
采收白笋时春季嫩茎长出地面前视土温情况分次培土。土垄应上窄下宽,上宽30cm-45Cm,卜宽45cm-60cm,高度25cm-30cm。
5.5.3 中耕除草结合追肥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中耕时应避免伤及地下嫩茎和根系,适量覆土。
5.5.4 整枝清园
留母茎前、采笋期间及冬季地上部枯萎后应及时将病枯枝及残茬拔除,并带离芦笋地集中烧毁。
5.5.5 水分管理浇水应根据作物生育期、降雨、土质、地下水位、空气和土壤湿度状况而定。 
5.5.5.1 幼苗期
移栽后及时浇水。幼苗期根浅,需水量小,浇水应遵循“少浇勤浇”的原则。土壤相对湿度宜保持在60%左右。留母茎时土壤相对湿度宜保持在50%左右。留母茎采笋时土壤相对湿度宜在70%左右。采收白芦笋或留母茎前采收绿芦笋时,土壤相对湿度宜在60%左右。
5.5.5.3 休眠期
植株休眠前浇一次透水,北方应培土高10cm、宽30cm,应防止田间积水。
5.5.6 施肥
5.5.6.1 施肥原则按NY/T 496执行。不使用工业废弃物、城市垃圾和污泥。不使用未经发酵腐熟、未达到无害化指标、重金属超标的人畜粪尿等有机肥料。
5.5.6.2 施肥方法
每亩在种植沟内施无害化达标腐熟农家肥3000kg-5000kg和氮、磷、钾复合肥50kg左右作基肥。追肥根据土壤肥力、生育时期和生长状况而定,苗期注意平衡施肥,采笋
期不应使用速效氮肥。每年冬季采笋结束后,应及时追施基肥,每亩施腐熟农家肥3 000kg-4000kg和氮、磷、钾复合肥50kg左右。
6 病虫草害防治
6.1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治理原则。
6.2 防治方法
6.2.1  农业防治
选用抗(耐)病优良杂交一代品种;因地制宜,避雨栽培,留茎换茎;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病株残茬;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加强中耕除草,合理施肥,降低病虫源数量;培育无病虫害壮苗。
6.2.2  物理防治
6.2.2.1  设施栽培
在通风口用防虫网封闭,夏季覆盖防虫网并用塑料薄膜盖顶,进行避雨、防虫栽培,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6.2.2.2  黄板诱杀
设施内悬挂黄板诱杀蚜虫等害虫。黄板规格25cm×40cm,每667m2悬挂30块~40块。
6.2.2.3  杀虫灯诱杀害虫利用频振杀虫灯、黑光灯、高压汞灯、双波灯诱杀害虫。
6.2.3  生物防治
积极保护天敌,采用Bt杀虫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害虫。
6.2.4  药剂防治
化学防治应符合GB 4285和GB/T 8321(所有部分)的要求。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标准文本  查看

收录自团体标准信息平台,认准啦(RenZhunLa.com)为执行该团体标准的产品或服务提供推介展位,欢迎留言交流。


团体详细信息
团体名称无极县特色产品推广协会
登记证号51130130MJ0779869T发证机关无极县行政审批局
业务范围无极县特色产品的推广、广告宣传、集中展览、品牌保护与推广。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程民强
依托单位名称
通讯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无极县高头乡西高村邮编 : 052460

收录自团体标准信息平台,认准啦(RenZhunLa.com)为执行该团体标准的产品或服务提供推介展位,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