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NRZ 020—2022 管氏肿腿蜂人工繁育技术规程-团体标准

目录


收录自团体标准信息平台,认准啦(RenZhunLa.com)为执行该团体标准的产品或服务提供推介展位,欢迎留言交流。


标准详细信息
标准状态  现行
标准编号  T/YNRZ 020—2022
中文标题  管氏肿腿蜂人工繁育技术规程
英文标题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rtificial breeding of Scleroderma guani
国际标准分类号  65.140
中国标准分类号  S642.6
国民经济分类  A019 其他农业
发布日期  2022年09月28日
实施日期  2022年10月15日
起草人  高熹,秦小萍,吴国星,易璟,朱家颖,杨文波,吴道慧,李丰超,刘全俊,罗嵘,杨海云,资加文,刘宇轩。
起草单位  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云南省植保植检站。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以咖啡灭字脊虎天牛(Xylotrechus quadripes)幼虫和黄粉甲(Tenebrio molitor)蛹、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幼虫和板栗象甲(Curculio davidi)幼虫为繁殖寄主的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以下简称肿腿蜂)人工繁育技术。 本文件适用于管氏肿腿蜂人工繁殖。
主要技术内容  1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1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 
属膜翅目(Hymenoptera)肿腿蜂科(Bethylidae),是天牛等蛀干害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对于控制天牛危害具有重要作用(附录A、B)。
1.2寄主Host
能被肿腿蜂寄生的活体昆虫,既是防治的目标害虫,也可是人工繁育肿腿蜂的材料。
1.3种蜂Seed wasps
进行人工繁育肿腿蜂所用的个体健壮,适应性和繁殖力强的无翅雌蜂。
1.4虫蜂比Host-parasitoid ratio
繁蜂接种时或放蜂时寄主和肿腿蜂的比例。
1.5接种Inoculation
在人为控制的环境下,将肿腿蜂放入盛有寄主的容器内,使其在寄主体上产卵的过程。
1.6复壮Rejuvenation
通过技术手段,使人工繁育数代后的肿腿蜂发生退化的各项指标恢复到正常水平的过程。
2 实验设施设备
2.1基础设施
2.1.1 接蜂室
配备操净工作台、消毒设备及接种用具。
2.1.2 培养室
配备木质培养架、紫外线杀菌灯、加湿器、冷暖空调、空气交换器、人工气候箱、恒温箱、生化培养箱、干湿温度计等。
2.1.3 贮存室
保鲜柜、冰箱。                                                                                                                                                                                                                                                                      
2.2主要用具及材料
白色瓷盘、指形管(10mm×50mm)、接蜂笔(1号平头笔)、镊子、饲养筐、棉塞、消毒药剂。
3繁蜂寄主
3.1 寄主选择
可选择健康咖啡灭字脊虎牛老熟幼虫、黄粉甲蛹(初蛹期)、玉米螟老熟幼虫、板栗象甲老熟幼虫。
3.2 寄主准备
3.2.1咖啡灭字脊虎天牛幼虫,从受害的咖啡树中劈开取幼龄幼虫。
3.2.2黄粉甲可以人工饲养或在市场上购买。
3.2.3板栗象甲可以剖开有虫孔板栗取出幼虫。
3.2.4玉米收获季节于田间采集玉米螟和人工饲养。
3.3 寄主饲养
3.3.1黄粉甲饲养及饲料配制
以麦麸为主要原料制成黄粉甲饲料,其配方为麦麸1000g,玉米粉200g,大豆粉200g,尼泊金32g,食盐8g,鸡精8g,混合均匀后加水500mL,用保鲜袋分装后放入冰箱内保存。喂养黄粉甲时,再添加适量的白菜叶。
黄粉甲用黄粉甲饲料饲养至全部化蛹,及时收集黄粉甲初化蛹。
3.3.2 板栗象甲
于云南省昆明市龙头街购买带虫板栗,在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系养虫室饲养,待板栗象甲发育至老熟幼虫,钻出板栗欲化蛹时,及时收集并在0-2℃冰箱内保存。
3.3.3玉米螟饲养及Z2饲料配制
以玉米秆为主要原料制成无琼脂半人工饲料,其配方为玉米秆粉22.83%,玉米粉15.68%,大豆粉15.68%,蔗糖12.94%,鸡蛋30.45%,多维素片0.37%,维生素C0.69%,土霉素0.46%,尼泊金甲酯0.91%等。配制好的饲料平均分装到广口瓶中,以锡箔纸封口,再盖上盖子,然后置于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中进行高温湿热灭菌,30min后取出。待其冷却后,放入冰箱内保存。
玉米螟用Z2饲养扩繁至老熟幼虫。
3.4 寄主贮存
3.4.1咖啡灭字脊虎天牛幼虫放入-2℃~3℃的冷藏室或冰柜中保存。贮存时间不应超过80d。
3.4.2黄粉甲蛹、板栗象甲幼虫和玉米螟幼虫放在0℃~2℃左右的冰箱中保存,贮存时间不应超过20d。
4 种蜂准备
4.1 种蜂获得
4.1.1 野外采集
在野外采集肿腿蜂成虫或剖木收集肿腿蜂的幼虫或茧,带回室内,幼虫或茧放在培养室或恒温培养箱中继续培养至发育为成虫,温度控制在25℃~28℃。将野外采回的肿腿蜂成虫及培养出的成虫用咖啡灭字脊虎天牛进行繁育保种。
4.1.2引种
从其他繁蜂单位引进。
4.2种蜂选择
随机抽取8%~10%的种蜂管,镜检统计有翅雌蜂与无翅雌蜂的数量。当有翅雌蜂的数量超过雌蜂总数的30%时,该种群不宜做种蜂。选择健壮、有光泽、活力强的无翅雌蜂做种蜂,淘汰弱蜂。
4.3种蜂贮存
不进行繁蜂时,种蜂贮存在10℃的冰箱或冷库中。保存过程随时检查种蜂的存活情况。保存时间不宜超过90d。
5繁育方法
5.1种蜂处理
将贮存的种蜂取出,进行暖蜂,温度控制在25℃左右。
5.2消毒
接蜂前,培养室应用紫外线等进行消毒,所有用具采用高温或其他方法消毒,消毒24h、换气6h。未经消毒,不能进行接种和培养。
5.3虫蜂比
繁育的虫蜂比为2:4。
5.4接蜂前寄主预处理
接蜂前寄主需在2℃下低温处理48h。
5.5接蜂
用毛笔将蜂种分别按上述比例接入含有寄主幼虫的指形管,塞紧棉塞。蜂种应至少来源于3支以上不同的种蜂管。每天接蜂种结束后,用酒精擦洗用具。
5.6培养
将接种好的指形管放入培养室中进行培养。每日检测,及时取出发霉的接蜂试管。培养过程中定期进行消毒、通风。每天早、午、晚各通风10min~20min。
5.7温湿度及光照控制
培养室内的温度控制在24℃~28℃,最适温度26℃。相对湿度60%~70%;黑暗:光照=24:0。
5.8出蜂
在培养室中经过30h左右,管氏肿腿蜂开始羽化,及时将羽化后的管氏肿腿蜂从培养室中取出,放在温室中2d~3d,然后进行挑选。
5.9贮藏
如繁殖出来的管氏肿腿蜂如果暂不使用,可在后蛹期或初羽化期放入10℃冰箱或冷库中低温保存。保存时间不应超过90d。定期加入5%葡萄糖水补充营养。
6 蜂种复壮
6.1 复壮周期 
每年复壮一次或繁殖3代~4代后进行复壮。
6.2室内复壮
从不同试管内选取强壮的肿腿蜂个体作为种蜂。用大试管,每管装10头~20头野生寄主,接种30头~40头种蜂,减少近亲繁殖。
6.3野外复壮
在寄主发生区,选取被目标寄主危害的植株,林地释放管氏肿腿蜂,繁殖2代后,再到林间解剖放蜂植株,收集无翅雌蜂作为种蜂。
7质量指标
健康肿腿蜂标准:体长3.5mm以上;爬行速度15mm/s;体色黑亮。繁育出来达健康标准的肿腿蜂占总数的90%以上,可用于生产防治。
每批次健康肿腿蜂的数量达90%以上,有翅雌蜂的比例小于5%方为合格。
8 运输
可在4℃~25℃下进行运输,运输过程中宜密闭,放减震物。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标准文本  查看

收录自团体标准信息平台,认准啦(RenZhunLa.com)为执行该团体标准的产品或服务提供推介展位,欢迎留言交流。


团体详细信息
团体名称云南省热带作物学会
登记证号51530000518357661E发证机关云南省民政局
业务范围学术交流,培训咨询。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李岫峰
依托单位名称云南省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
通讯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凉亭西路111号邮编 : 650000

收录自团体标准信息平台,认准啦(RenZhunLa.com)为执行该团体标准的产品或服务提供推介展位,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