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QMTYX 001—2022 绿色食品 垣曲猴头菇生产技术规程-团体标准
目录
标准详细信息 | |
---|---|
标准状态 | 现行 |
标准编号 | T/YQMTYX 001—2022 |
中文标题 | 绿色食品 垣曲猴头菇生产技术规程 |
英文标题 | |
国际标准分类号 | 65.020.01 农业和林业综合 |
中国标准分类号 | |
国民经济分类 | A014 蔬菜、食用菌及园艺作物种植 |
发布日期 | 2022年07月27日 |
实施日期 | 2022年08月28日 |
起草人 | 张淑清、龚艳、赵小民、崔元良、杨法明 |
起草单位 | 垣曲县圣威种植专业合作社 |
范围 |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猴头菇生产的产地环境、生产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转潮管理及菌渣处理。 本标准适用于垣曲县猴头菇熟料袋栽。 |
主要技术内容 | 5 生产管理技术 5.1 栽培季节 12月制备栽培种。 5.2 培养料配制 5.2.1原料的选择 原料选择要求应符合NY/T 2375规定。 5.2.2配方 97%为木屑,2%为麸皮,1%为石膏。 5.2.3培养料配制 将各种原材料加水,充分搅拌均匀,混匀后的堆放一定时间,使其含水量达到63%?65%,用手紧握培养料,以手指缝中有水外渗而不往下滴为宜。 5.3 装袋与灭菌 5.3.1栽培袋子材质与规格 栽培袋子材质:常压灭菌选用聚乙烯栽培袋,高压灭菌选用聚丙烯栽培袋。 袋子规格:170mmX330mmX0.4mm。 5.3.2装袋 配制好的培养料及时装袋,采用装袋机装料,装料松紧适度,以手捏栽培袋有弹性为宜,装袋后采用扎口或套环封口。 5.3.3灭菌 装袋后及时灭菌,常压灭菌:100℃,保持12h?15h。 5.4 接种 5.4.1接种室(箱)的消毒 接种前对接种室(箱)采用75%酒精进行喷涂消毒处理。灭菌冷却至25℃以下的栽培袋移至接种室(箱)内等待接种。 5.4.2菌种要求 无污染、菌种活力强,菌种容器无破损。 5.4.3接种要求 接种全程注意无菌操作。接种室或者接种箱消毒处理后,可进行接种。 操作员的双手、种瓶(袋)外壁用75%酒精进行擦洗消毒;接种工具用酒精灯燃烧灭菌后,去掉菌种瓶内表层菌种,按无菌操作将菌种接入栽培袋内,适当压实,迅速扎口。 5.4.4接种量 接种量根据栽培袋岀菇方式而定。两端岀菇的在袋口两端接种,750m L的原种瓶每瓶接8?10袋,一端袋口接种的,每瓶(750mL)菌种接种15?20袋;栽培袋袋身岀菇的,在栽培袋一侧开3个孔接种, 750m L的原种瓶每瓶接种30?40袋,接种后,再套上一层塑料袋,扎紧袋口后发菌。 5.5 发菌管理 5.5.1培养室的消毒 培养室应保持清洁卫生,地面撒施石灰粉进行消毒,应符合NY/T 393的规定。 5.5.2发菌条件 发菌室温度控制在22℃?25℃,最高温度不超过30℃,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避光培养,注意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随时检查污染情况,及时清除污染的栽培袋。栽培袋发菌一般需要25d?30d。 5.6 出菇管理 5.6.1场地准备 空闲房屋、塑料大棚和草棚等均可作为岀菇场地。对场地撒施石灰粉消毒处理,应符合NY/T 393的规定。搭建岀菇层架,层架规格根据岀菇方式、栽培袋子规格和数量而定。层架一般宽为8?10cm 或18?20cm,层间距为10?30cm。 5.6.2出菇方式 岀菇方式包括袋口岀菇和袋身岀菇,其中袋口岀菇可采用一头和两头岀菇。 5.6.3上架 栽培袋满袋后或者有原基少量形成时,将栽培袋移到岀菇房内的层架上岀菇。袋口岀菇方式的, 排放1?3层;袋身岀菇方式的,栽培袋开孔处向下排放,单层排放。 5.6.4催蕾 栽培袋上架后,去除袋口上封口纸,向地面喷水和空中喷雾状水,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 温度保持在14℃?22℃,适时通风换气。 5.6.5培养条件 岀菇温度16℃?22℃;空气相对湿度90%?95%;子实体发育以散射光为宜,原基形成光照强度为 50Lux?150Lux、子实体分化为200Lux?400Lux的。 |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 否 |
标准文本 | 不公开 |
团体详细信息 | |||
---|---|---|---|
团体名称 | 垣曲县名特优新产品协会 | ||
登记证号 | 51140827MJY4361476 | 发证机关 | 垣曲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 |
业务范围 | 搞好农业特色优质产品的品牌设计、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地理标志产品证明、商标认证等工作,并对标志使用单位进行审核授权和管理,开展农业技术服务培训和信息咨询。 | ||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 杨文学 | ||
依托单位名称 | |||
通讯地址 | 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英言镇关庙村 | 邮编 : 043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