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ZJVITIA 07—2022 电动汽车事故维修救援规范-团体标准
目录
标准详细信息 | |
---|---|
标准状态 | 现行 |
标准编号 | T/ZJVITIA 07—2022 |
中文标题 | 电动汽车事故维修救援规范 |
英文标题 | |
国际标准分类号 | 99 (没有标题) |
中国标准分类号 | |
国民经济分类 | S952 社会团体 |
发布日期 | 2022年07月29日 |
实施日期 | 2022年08月10日 |
起草人 | 朱正楠、王慧铭、叶志高 |
起草单位 | 杭州贵仕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宝映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檀格科技有限公司 |
范围 | |
主要技术内容 |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发生抛锚、泡水、火灾、碰撞等灾害事故时的救援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救援人员对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事故应急救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8384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 GA/T 1276 道路交通事故被困人员解救行动指南 JT/T 1029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维护技术规范 JT/T 891 道路车辆清障救援操作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主动式灭火 offensive attack 在有人员被困或高压电池未起火时,在做好个人防护的情况下,采用的一种主动的灭火战术。 3.2 控制式灭火 defensive attack 当高压电池发生燃烧且没有人员被困时,在灭火条件不充分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控制现场、稳定燃烧的处置战术。 3.3 电动汽车维修救援 electric vehicle maintenance Rescue 对抛锚电动汽车进行现场救助的专业服务,通过适当修理使其恢复(或暂时恢复)行驶能力,或利用专业拖曳车辆等装备将其拖离至专业维修企业进行修理。 4 基本要求 4.1 警戒和评估 4.1.1 电动汽车出现事故时,首先需考虑通过现场观察,确定警戒范围,设置警戒标志。车主需及时申请救援。 4.1.2 应在事故车辆周边10 m范围设置工作区,尽可能禁止无关车辆、人员、船只进入;在5 m范围内设置作业区,只允许负责治疗或解救被困者人员进入。 4.1.3 救援人员首先需要对现场进行评估,通过外部观察和仪器检测,判断事故车辆动力电池和高压电系统的受损情况以及动力电池可能引发的爆炸燃烧的危险因素及后果,做好事故维修救援准备。 4.1.4 应持续监测易燃、有毒气体,宜实时监测事故车辆动力电池部位温度,适时调整警戒范围。 4.2 救援人员 4.2.1 救援人员应了解电动汽车的高压系统结构,接受相关培训,在事故现场可做到快速切断电源和避免高压电的危险。 4.2.2 处置火灾事故时,救援人员应穿戴全套的个人防护装备和呼吸防护装备。 4.2.3 处置碰撞事故时,救援人员应做好电绝缘防护;水域救援时应穿戴水域防护装备,对拖拽上岸后的车辆进行处置时应做好电绝缘防护,严防触电。 |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 否 |
标准文本 | 不公开 |
团体详细信息 | |||
---|---|---|---|
团体名称 | 浙江省汽车工业技术创新协会 | ||
登记证号 | 51330000501881328w | 发证机关 | 浙江省民政厅 |
业务范围 | 项目设计、技术交流、咨询、培训、开发和服务、接受其他单位委托的相关职能 | ||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 卜向红 | ||
依托单位名称 | |||
通讯地址 |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阡陌路459号聚光中心A座8层 | 邮编 : 3100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