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I 039—2023 近海鱼类产卵场生态补偿评估方法-团体标准
目录
标准详细信息 | |
---|---|
标准状态 | 现行 |
标准编号 | T/CI 039—2023 |
中文标题 | 近海鱼类产卵场生态补偿评估方法 |
英文标题 | Assessment methods o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for inshore fish spawning grounds |
国际标准分类号 | 13.020.20 环境经济 |
中国标准分类号 | |
国民经济分类 | N771 生态保护 |
发布日期 | 2023年04月03日 |
实施日期 | 2023年04月03日 |
起草人 | 单秀娟、韩青鹏、金显仕、李 凡、张 琦、卞晓东、陈云龙、滕广亮 |
起草单位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渔业渔港服务中心、山东长岛近海渔业资源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范围 | 本文件规定了海域使用对近海鱼类产卵场基本赔偿和生态补偿评估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海域使用不同用海方式对近海鱼类产卵场的基本赔偿和生态补偿评估 |
主要技术内容 | 基本原则 宜按照“谁破坏、谁补偿”原则,从鱼类产卵场功能受损事实出发,科学评估不同用海方式对鱼类产卵场功能造成的损害程度。产卵场基本赔偿和生态补偿的年限(倍数)按照SC/T 9110确定,用海方式按照HY/T 123-2009确定。 工作程序 鱼类产卵场功能损害评估工作包括评估准备、损害调查、损害价值量化、报告编制。评估实践中,可根据评估委托事项开展相应工作,适当简化工作程序。评估委托方可委托具有专业资质的评估机构或相关领域专家形成评估组(3人以上)开展评估。 评估准备 通过资料收集、现场调查等方式收集用海方式、用海面积、鱼卵仔稚鱼相关信息,分析用海基本情况,确认用海方式、用海面积、鱼卵仔稚鱼、渔业资源情况,确定产卵场功能损害评估内容,筛选主要损害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制定损害评估工作方案。 损害调查 根据损害评估工作方案,组织开展用海方式、用海面积、鱼卵仔稚鱼、渔业资源调查或相关资料收集,确认海域使用对产卵场功能的损害程度。 损害价值 根据用海方式、用海面积、鱼卵仔稚鱼、渔业资源调查情况,估算产卵场功能损害。依据鱼卵仔稚鱼数量、渔业资源生物量、市场价格、用海方式、用海面积、影响年限等,估算产卵场功能损害赔偿或补偿价值。 报告编制 根据委托方的委托事项,评估机构或专家组编制产卵场功能损害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包括用海面积确认、用海方式确认、鱼卵仔稚鱼、渔业资源损害确认、损害赔偿和补偿价值量化及损害评估中涉及的特别事项等(附录A)。 |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 否 |
标准文本 | 查看 |
团体详细信息 | |||
---|---|---|---|
团体名称 |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 | ||
登记证号 | 51100000500017650Q | 发证机关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
业务范围 | 技术开发 信息交流 专业展览 业务培训 咨询服务 | ||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 许军 | ||
依托单位名称 | |||
通讯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89号恒兴大厦13F | 邮编 : 1001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