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I 059—2023 装配整体式框架及框剪结构预应力梁板技术规程-团体标准
目录
标准详细信息 | |
---|---|
标准状态 | 现行 |
标准编号 | T/CI 059—2023 |
中文标题 | 装配整体式框架及框剪结构预应力梁板技术规程 |
英文标题 |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estressed beams and slabs of precast concrete frame and frame-shear wall structures |
国际标准分类号 | 91.080.40 混凝土结构 |
中国标准分类号 | P30/39 |
国民经济分类 | E4790 其他房屋建筑业 |
发布日期 | 2023年05月15日 |
实施日期 | 2023年05月15日 |
起草人 | 朱丹、封剑森、朱张峰、王金卿、吴迎兵、过晓明、周军、吴勇政、吴连跃、吉晔晨、陈长正、朱文芹、朱峰、张超、马勇、史彪、刘刚、杨春立、庞俊、李维、孙明昌、马雁浩、黄浩云、郭志刚、王健勇、徐有万、王一峰、张伟、潘正良、崔爱东、顾郑扬、陆明坤、李红梅、翟一鸣、管浩、朱峰、郭文双、何志杰、李星、刘伟杰、周翔、栾睿、顾超、孙权、龚晓春、王慧、傅子杰、李雨、徐德云、张华录、张鑫康、李鹏辉、李勇、庄俊杰、谢坤坤、侯稳强、孙志国、陈起建、韩宇琪、傅宇、陈舸、刘春杰、张骋尧、顾琰。 |
起草单位 | 江苏华江祥瑞现代建筑发展有限公司、江苏华江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工业大学、中交一公局第七工程有限公司、青岛博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泰州龙祥现代建筑发展有限公司、华江泗阳现代建筑发展有限公司、济宁华江装配式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湖南二建经投装配式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汕尾市宏昇钢结构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工程分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成都建工第七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上海金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范围 | 本文件规定了装配整体式框架及框剪结构先张法预制预应力梁板应用技术要求,包括标准技术的术语和符号、材料、构件设计、构造规定、生产运输、施工安装及质量验收等。 本文件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不大于8度地区、环境类别为一类的装配整体式框架及框剪结构建筑3m以上跨度梁、3m以上跨度板应用先张法预制预应力梁板的设计、生产、施工及验收。 |
主要技术内容 | 5.1 一般规定 5.1.1 预应力梁板构件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并应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进行必要的施工验算。 5.1.2 预应力梁板构件施工阶段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验算,应将预加力作为荷载计算其效应。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疲劳验算除外)时,应将预应力筋的极限强度作为构件抗力的一部分。 5.1.3 二阶段成形的水平叠合受弯构件,当预制构件高度不足全截面高度的40%时,施工阶段应有可靠的支撑。 施工阶段有可靠支撑的叠合受弯构件,可按整体受弯构件设计计算,但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和叠合面受剪承载力应按本标准5.3节计算。 施工阶段无支撑的叠合受弯构件,应对底部预制构件及浇筑混凝土后的叠合构件按本标准5.3节进行受力计算。 5.1.4 预应力梁板构件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设计应满足标准化的要求,宜采用建筑信息化模型(BIM)技术进行一体化设计,确保预制构件的钢筋与预留洞口、预埋件等相协调; 2 构件的形状、尺寸、重量等应满足制作、运输、安装各环节的要求; 3 构件的配筋设计应便于工厂化生产和现场连接。 |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 是 |
标准文本 | 查看 |
团体详细信息 | |||
---|---|---|---|
团体名称 |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 | ||
登记证号 | 51100000500017650Q | 发证机关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
业务范围 | 技术开发 信息交流 专业展览 业务培训 咨询服务 | ||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 许军 | ||
依托单位名称 | |||
通讯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89号恒兴大厦13F | 邮编 : 1001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