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QZBJS 10—2023 入侵物种稻水象甲监测防控技术标准-团体标准
目录
标准详细信息 | |
---|---|
标准状态 | 现行 |
标准编号 | T/CQZBJS 10—2023 |
中文标题 | 入侵物种稻水象甲监测防控技术标准 |
英文标题 | The technology regulation for 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of rice water weevil |
国际标准分类号 | 07.080 |
中国标准分类号 | |
国民经济分类 | A011 谷物种植 |
发布日期 | 2023年10月07日 |
实施日期 | 2023年11月07日 |
起草人 | 卢文才 |
起草单位 |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
范围 | |
主要技术内容 | 5 监测主要方法 5.1 监测地点和时间 在水稻种植区及周边开展监测,以稻田为主,兼顾田边山坡、林地和田边沟渠杂草等越冬及危害场所。第一阶段(3月上旬—5月下旬)以秧田和移栽后的大田为主;第二阶段(6—8月)以水稻大田为主。第三阶段(9-11月),以稻田及其附近稻水象甲生存场所为主。 5.2 监测方法 5.2.1 灯光诱集 结合固定监测点设置的诱虫灯,每天清早将诱获的成虫取回室内计数,监测成虫高峰期。 5.2.2 越冬虫量调查 以发生区县为单位,于水稻收获后至育秧前选择2-3个村进行调查,每10天调查一次,在稻田附近的禾本科和莎草科杂草地、山坡地、沟渠、湿地进行,按棋盘式随机取样,每点不少于0.1平方米,仔细检查杂草基部和土壤中成虫数量。 5.2.3 寄主诱捕监测 以喜好寄主(水稻)诱捕越冬成虫,观察其迁入稻田的时间。在水稻育秧前15天选择一个监测点,将事先播有100粒稻种且秧龄10天的盆(盘)(30×30厘米),放置在秧田种植区附近,每点放置5盆,调查取食斑和成虫数量。 5.2.4 秧田系统调查 从秧田三叶期开始,每3天调查一次,查到拔秧止,此阶段只调查成虫,选择有代表性的早、中、晚播类型田各1块,采用目测法,随机5点取样,每点调查0.1平方米,调查结果折算成每平方米虫量。 5.2.5 大田系统调查 水稻移栽返青后,每7天调查一次,查到收割止。选择有代表性的早、中、晚播类型田各1块。成虫调查主要在田埂巡查,观察稻叶上是否有成虫取食矩形斑及活动成虫,或观察稻田中、田埂上、水中杂草是否有取食斑及活动成虫。利用目测法,随机5点取样,每点调查5丛。统计成虫数量,调查结果折算成百丛虫量;幼虫与蛹调查,幼虫和蛹情调查一并进行,每个点随机5点取样,每点挖取稻株5丛,置于40目和80目的多层铁筛中,用水洗去泥土,查清稻根及铁筛中的幼虫和土茧数量。 6 防控措施 6.1 植物检疫 执行植物检疫法规,严格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对来自发生区的稻谷、秧苗、稻草以及交通运输工具采取检疫检查;禁止携带有稻水象甲的稻种、稻草、稻秧、稻壳、饲料等寄主材料运出发生区,严禁在疫情发生区繁育秧苗,严禁从疫情发生区域调入秧苗。 6.2 化学防治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以村为单位进行稻水象甲统防统治,施药范围包括秧田、大田及周边埂道、坡地、沟渠等危害场所,施药要及时、全面,不留死角;施药时间以上午8:00—10:00点或下午16:00—18:00点为最佳。 6.2.1 播种前种子处理 选用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20-25毫升,加水20毫升对1公斤催芽露白的稻种混匀拌种,待种子均匀着药,倒出摊开置于通风处,阴干后播种。 6.2.2 水稻苗期防治 水稻出苗后2-3片叶期,随着气温上升,越冬成虫会迅速返回水稻取食,此时为田间成虫密度最高时期,可进行集中喷防药治。用药可选择:亩用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8-10克、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6.67-13.3毫升,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 6.3 生物防治 减少高毒残留农药使用,保护蟾蜍、青蛙、蜻蜓、蜘蛛等捕食性天敌,有条件的地方实施“稻鸭共育”模式,水稻移栽后10天左右,每亩投放15日龄鸭苗15-20只,以3-5亩为一个种养结合小区并围网,田边需要留一个约20平方米左右搭棚空间,以便填喂饲料使用,于水稻抽穗、灌浆后,稻穗下垂时,须把鸭群迁出饲养。此外,还可以用生物农药金龟子绿僵菌等防治第一代成虫。 6.4 物理防治 利用稻水象甲的趋光性,在发生区域,设置杀虫灯诱杀成虫,压低虫口基数。 |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 否 |
标准文本 | 查看 |
团体详细信息 | |||
---|---|---|---|
团体名称 | 重庆市植保技术协会 | ||
登记证号 | 51500000MJP6278285 | 发证机关 | 重庆市民政局 |
业务范围 | 以现代植保技术集成创新、试验示范等服务于农业需求,服务于粮食安全、农业强国战略和农药减量化目标,组织实施重大病虫疫情绿色防控、统防统治与应急防控,植保技术培训、咨询、信息化、中介服务,应急防控物资储备等活动 | ||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 向兆勇 | ||
依托单位名称 | |||
通讯地址 | 重庆市江北区华新村51号 | 邮编 : 400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