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DPPS 005—2023 火龙果重要有害生物综合防控技术规程-团体标准
目录
标准详细信息 | |
---|---|
标准状态 | 现行 |
标准编号 | T/GDPPS 005—2023 |
中文标题 | 火龙果重要有害生物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
英文标题 | Technical code for integrate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mportant pests of pitaya |
国际标准分类号 | 65.020.01 农业和林业综合 |
中国标准分类号 | |
国民经济分类 | A015 水果种植 |
发布日期 | 2023年12月22日 |
实施日期 | 2023年12月22日 |
起草人 | 宋晓兵、崔一平、黄秉智、谭耀华、朱晓峰、张满杰、王雄飞、彭埃天、陈霞、黄峰、凌金锋、林群、谭伟斌 |
起草单位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肇庆市高要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肇庆市高要区汇绿种植专业合作社、肇庆市汇龙农业有限公司、高要区莲塘镇心田火龙果种植场、广东省植物保护新技术重点实验室 |
范围 | 本文件描述了火龙果重要有害生物的种类、为害症状和发生特征,规定了火龙果重要有害生物综合防控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广东地区火龙果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控。 |
主要技术内容 | (1)病虫害防治原则 火龙果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以及生态调控等措施,达到有效控制火龙果病虫害,确保火龙果生产安全、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达到产业增产增效的目的。 (2)种苗检疫 火龙果新种植区的溃疡病主要由种苗传播,因此对外来火龙果种苗需要实行严格检疫,检查种苗是否有病斑,若有病斑则要将带病种苗剔除。若发现介壳虫,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消灭,防止虫害进一步传播扩散。 (3)农业防治 ①栽培管理 合理修剪,加强果园栽培管理。施足基肥,增施有机质肥和磷钾肥,培育健壮植株。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并根据土壤肥力条件施用钙肥、钾肥等,增加火龙果枝蔓蜡质层厚度,提高其抗病性。 ②水分管理 在多雨季节,要注意排水,防止涝害。避免漫灌和长期喷灌,漫灌造成根系长期缺氧状态而死亡,喷灌造成果园湿度增大,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最好采用滴灌技术,起垄栽培降低土壤湿度,增加土壤透气性。 ③修剪清园 结合修剪和冬季清园,清除果园病枝和病果。早期预防为主,及时喷药保护幼嫩新梢和果实,对于发病重的植株,剪除重病枝条或用锋利刀具将其病斑挖除,病残体统一清出果园深埋处理,及时喷施一次杀菌剂保护伤口防止感染。 (4)物理防治 ①清除介壳虫 果园中发现有介壳虫的枝蔓,可用软刷轻轻刷除,或结合修剪,剪去虫枝。要求刷净、剪净,集中填埋处理病枝。 ②清除蜗牛 雨后或浇水后及时中耕,破坏蜗牛的栖息和产卵场所;秋季深耕,使部分越冬蜗牛暴露于地面而被冻死或被天敌啄食。 ③地布除草防虫 果园利用地布覆草可有效阻碍橘小实蝇、蓟马等害虫入土化蛹,从而减轻橘小实蝇、蓟马的为害,减少蜗牛的繁殖,同时可减少除草剂的使用,达到农药减施、品质提升的效果。 ④诱杀害虫 性诱技术可作为橘小实蝇早期的防治和监测措施,针对橘小实蝇的性诱剂最常用的是甲基丁香酚。一般大多在橘小实蝇种群数量开始增长的阶段使用,是降低害虫种群密度的重要措施。6~10月为橘小实蝇暴发期,使用甲基丁香酚引诱剂诱杀实蝇雄虫,注意在高峰期及时更换补充。在果实转色期,可在果园内放置黄色粘虫板诱杀成虫,诱杀产品有物理诱虫板、引诱剂、诱虫灯等,可有效减少蚜虫、蓟马和粉虱等害虫为害。 (5)生物防治 保护果园生态,充分利用天敌资源减少害虫。寄生蜂是橘小实蝇主要的寄生性天敌,前裂长管茧蜂是至今用于控制橘小实蝇种群数量最成功的一种。番鸭可以有效取食火龙果植株上的蜗牛、蛞蝓等害虫,害虫发生期可释放番鸭捕食。捕食吹绵蚧的澳洲瓢虫、大红瓢虫,寄生盾蚧的金黄蚜小蜂、软蚧蚜小蜂、红点唇瓢虫等都是有效天敌,可以用来控制介壳虫的为害,应加以合理保护和利用。 (6)化学防治 ①病害统防统治 火龙果病害常混合侵染为害,生产上可统防统治、一药多治。火龙果春梢萌发后,喷施45%石硫合剂150~200倍液或80%波尔多液200~300倍波3~4次,以保护幼嫩春梢。多雨季节雨前及时喷施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加强保护。病害初发期交替喷施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000~25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800~1000倍液、45%咪鲜胺水乳剂800~1000倍液、250克/升丙环唑乳油1500~2000倍液等进行防治,每隔10~15天喷一次,视病情发展连续喷施2~4次。 ②介壳虫防治 根据介壳虫的各种发生情况,在若虫盛期喷药,此时大多数若虫刚孵化不久,体表尚未分泌蜡质,介壳亦未形成,喷药很容易将其杀死。药剂可选用100克/升吡丙醚乳油1000~1500倍、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45%毒死蜱乳油1000~1200倍液,相隔15~20天再喷一次,连续两次。冬季清园期和春芽萌发前,可喷45%松脂酸钠可溶性粉剂80~100倍液等。 ③橘小实蝇防治 防治橘小实蝇在果实成熟期叮咬果实产卵,可使用毒死蜱,菊酯类药剂。推荐药剂1.8%阿维菌素1500倍或0.5%甲维盐3000倍液喷雾防治。还可以使用联苯菊酯+烯啶虫胺或噻虫嗪喷施防治。 ④蜗牛、蛞蝓防治 在蜗牛大量出现尚未交配产卵的4月上中旬和大量上树前的5月中下旬进行药剂防治。每亩用6%多聚乙醛颗粒剂0.5公斤,拌细土或细沙15~20公斤,于傍晚在田间均匀撒施。发现蜗牛为害,及时用四聚乙醛500倍液叶面喷雾。蛞蝓防治可参照蜗牛的防治方法,由于蛞蝓一般是在夜晚出现为害,因此药剂防治需要选择在凌晨时段喷药防治。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腐熟有机肥多为碱性,能创造不适于蛞蝓发生和生存的条件。每亩使用用5~7千克生石灰,在蛞蝓危害期撒施于沟边、地头或作物行间,能有效驱避害虫。 |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 否 |
标准文本 | 不公开 |
团体详细信息 | |||
---|---|---|---|
团体名称 | 广东省植物保护学会 | ||
登记证号 | 5144000071238697XG | 发证机关 | 广东省民政厅 |
业务范围 | 学术活动,科技咨询,业务培训,继续教育。 | ||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 何自福 | ||
依托单位名称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
通讯地址 |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金颖路7号 | 邮编 : 5106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