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XICMMA 0001—2021 姜黄规范化种植技术规程-团体标准

目录


收录自团体标准信息平台,认准啦(RenZhunLa.com)为执行该团体标准的产品或服务提供推介展位,欢迎留言交流。


标准详细信息
标准状态  废止
标准编号  T/GXICMMA 0001—2021
中文标题  姜黄规范化种植技术规程
英文标题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standardized cultivation of Curcuma longa L.
国际标准分类号  65.020.20 植物栽培
中国标准分类号  B05
国民经济分类  A017 中药材种植
发布日期  2022年12月20日
实施日期  2023年01月20日
起草人  侯小涛、邓家刚、韦玮、郝二伟、杜正彩、韩丁国、刘振康、黄照明、沙里查尔宾沙鲁丁、Syakur Bin Mohd Suhaimi、庄赐怡、乐粉鹏、王香颖。
起草单位  广西中医药大学、马来西亚科鼎集团公司、塔玛拉纳米技术有限公司、检科测试南洋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检科测试集团有限公司。
范围  
主要技术内容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姜黄种植的产地环境、选地整地、种姜选择与处理、种植、田间管理、采收、档案管理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和马来西亚产区姜黄种植,其他产区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525  有机肥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姜黄  Curcuma longa L.
姜科(Zingiberaceae),姜黄属(Curcuma)宿根性多年生草本植物。
3.2 种姜  growing turmeric
冬季采收后,去土保存于室内,用于翌年种植,能萌发生长为植株的健壮根茎。
4 产地环境
产地的生态环境需良好,空气质量应符合GB 3095规定的二级以上(含二级)要求,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 15618的要求。
5 选地整地
5.1 栽培地选择
栽培地土壤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为宜;土壤pH5.5~7.5。
5.2 整地作畦
冬季或早春,将土地深翻耙细,整平作高垄,垄高25 cm左右,双行种植畦宽60 cm~80 cm,单行种植畦宽40 cm~50 cm,沟宽20 cm~30 cm。
6 种姜选择与处理
6.1 种姜选择
选择块大肉厚、个头饱满、芽密钝圆、皮色黄亮、根茎充实、不干裂、不腐烂、未受冻、无病虫害和无机械损伤的健康根茎。
6.2 种姜处理
播种前20 d~30 d,选择晴天,将种姜平摊晾晒1 d~2 d,晚上收起,置于室内堆放2 d~3 d,如此重复2次~3次,剔除不符合6.1规定的种姜。
播种时将筛选出的种姜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浸种15 min,或者用高锰酸钾1 000倍液浸种10 min即可播种。
7 种植
7.1 种植时间
4月中旬前进行种植。
7.2 种植规格
每亩种植2 500穴~3 000穴,种姜用量为200 kg~250 kg,种植时切成小块。
7.3 种植方法
在畦垄上挖穴种植。穴的直径为10 cm~15 cm,穴深10 cm左右。
种植时,先在穴中施用腐熟的农家肥或商品有机肥作为基肥,每穴施用50 g~100 g,用薄土覆盖后每穴放入发芽的种姜块2~3块,芽头向上,再次用土覆盖2 cm~3 cm厚的细土。植株间距30 cm~40 cm。种植后,覆盖地膜,盖膜时膜应拉平贴紧畦面,两侧用土压实,畦上再盖一层稀疏薄土。
8 田间管理
8.1 查苗
种植后,应在20 d时查看姜黄的出苗情况,如有芽尖穿不出地膜的,应人工破膜。
8.2 除草和中耕培土
8.2.1 5月中旬第一次除草;6月底至7月初进行第二次除草;8月上旬可根据姜黄田间生长情况和杂草情况选择进行第三次除草。除草时不应伤及植株根系。
8.2.2 中耕培土适宜在7月下旬至8月初,培土厚度为8 cm~12 cm。培土1~2次。
8.3 施肥
8.3.1 施肥原则
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496的规定,有机肥的质量应符合NY/T 525的要求。
8.3.2 施肥方法
8.3.2.1 首次施肥宜在5月中旬,适施磷肥,重施氮肥。每亩(667 m2)可施800 kg~1 000 kg腐熟的人畜尿粪或商品有机肥,同时加入10 kg左右的过磷酸钙。首次施肥可结合第一次除草进行,可采用按畦开小沟条施或按穴点施的方式。
8.3.2.2 追肥宜在6月至7月植株的生长速度加快时,即在首次追肥后20 d~30 d,每亩(667 m2)宜追施氮磷钾复合肥70 kg~90 kg,施肥同时应盖土;可结合第二次除草进行。
8.3.2.3 第三次施肥时间不应迟于8月底,天气干旱时,应在早上或傍晚用稀释过1 000倍的氮磷钾复合肥浇灌,也可结合浇水追施速溶复合肥。肥沃土壤可少施肥或不施肥。
8.4 水分管理
雨水季节,应挖好防水沟,及时进行排水防涝。生长中后期,每天早上或傍晚及时浇灌。收获前3 d内不再浇水。
8.5 病虫害防治
8.5.1 防治原则
姜黄的主要病虫害包括叶枯病、炭疽病、根腐病、玉米螟、甜菜夜蛾、小地老虎和蛴螬以及螨类害虫等。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综合考虑姜黄的栽培环境、影响姜黄主要病虫害发生的各种因素以及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危害规律,因地制宜有选择和协调地应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技术措施,有效控制病虫危害。
8.5.2 农业防治
科学选地,避开潜在风险区域进行种植;选用无病虫健康植株;采用人工或机械除草方式清除杂草,或定植前铺设防草布防草;雨后及时疏沟排水,不积水;出现检疫性病虫害应全株挖除焚烧,并进行土壤消毒。
8.5.3 物理防治
采用太阳能杀虫灯、频振式杀虫灯、种植区域悬挂害虫性诱剂、或用糖醋液、卤水,腥味或在麦麸皮、饼肥等食物中掺入适当毒剂诱杀害虫。
8.5.4 生物防治
采用微生物防治、寄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防治害虫。
8.5.5 化学防治
农药使用的原则和规定应符合GB/T 8321(所有部分)和NY 1276的要求。具体防治方法见附录B。
9 采收
在当年12月中旬至翌年1月中旬地上茎叶全部枯萎后进行采收。采收宜选择晴天,割去地上枯萎部分,用长锄、镐或齿耙在距离其8 cm处深挖,刨出整个地下部分,抖净泥土,摘下根茎。
10 档案管理
对各项生产措施、病虫害防治、采收各环节所采取的措施进行详细记录,建立生产档案。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标准文本  不公开
团体详细信息
团体名称广西中药材产业协会
登记证号51450000507162199M发证机关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
业务范围制定中药村产业发展规划和措施;制定行规行约;开展科技服务与开发;建立行业信息交流系统。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史玉宝
依托单位名称
通讯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邮编 : 530023

收录自团体标准信息平台,认准啦(RenZhunLa.com)为执行该团体标准的产品或服务提供推介展位,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