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BLS 0019—2023 荆楚粮油 稻谷干燥技术规程-团体标准
目录
标准详细信息 | |
---|---|
标准状态 | 现行 |
标准编号 | T/HBLS 0019—2023 |
中文标题 | 荆楚粮油 稻谷干燥技术规程 |
英文标题 | Jingchu Grain and oil - Code of practice for paddy drying |
国际标准分类号 | 65.020.01 农业和林业综合 |
中国标准分类号 | B 01 |
国民经济分类 | A051 农业专业 |
发布日期 | 2023年03月13日 |
实施日期 | 2023年04月01日 |
起草人 | 刘珏、张聪、刘啟觉、刘勇、田国军、彭汝生、高翔、彭三高、刘孔含、李 广斌、王君杰、刘军、谢泽良、石定秒、陈伦夏 |
起草单位 | 武汉轻工大学、湖北省粮油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湖北庄 品健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湖北正和米业有限公司、仙桃市恒泰米业有限公司、潜江市巨金米业有限 公司、湖北中磐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湖北虾乡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天和机械有限公司、湖北永祥粮 食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布勒(无锡)商业有限公司。 |
范围 | 本文件规定了荆楚粮油 稻谷干燥基本要求、干燥技术要求、安全技术要求、干燥成品质量及检验。 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内稻谷干燥的技术管理。 |
主要技术内容 | 术语和定义 GB/T 14095 标准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平面振动筛 Flat vibrating sorting screen 通过水平放置可振动的筛网进行固相处理的过滤性的机械分离设备。 3.2 圆筒筛 Cylindrical sorting screen 通过可旋转的圆筒形筛网进行固相处理的过滤性的机械分离设备。 4 基本要求 4.1 进机湿谷 4.1.1 进机湿谷水分含量宜为 16 %~30 %,不同品种、不同水分含量的稻谷应分别储存,分别进行干 燥。对于同一批干燥稻谷的水分不均匀度,连续式干燥机不大于 4 个百分点,批式循环干燥机不大于 8 个百分点。 4.1.2 其他质量指标应符合 GB 1350 或 GB/T 17891 规定。 4.2 干燥机及配套设施 T/HBLS 0019—2023 2 4.2.1 连续式干燥机应符合 GB/T 16714 规定,批式循环干燥机应符合 JB/T 10268 规定。配套设备应 符合 LS/T 3501.1 规定。 4.2.2 干燥机具备干燥层和缓苏层。 4.2.3 干燥机排放应符合 GB/T 16714 及 JB/T 10268 规定。 4.2.4 干燥机配套设备(输送机、干燥前仓、干燥后仓等)经调试运行,应符合 LS/T 3501.1 规定, 且能正常投入使用。 4.3 人员 4.3.1 干燥作业现场操作检验等岗位应配备固定人员。 4.3.2 操作人员及管理人员应通过专业培训,熟练掌握稻谷干燥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 5 干燥技术要求 5.1 稻谷初清 5.1.1 进机湿谷需进行初清,去除杂质及杂物。初清后含杂率不大于 4 %,其中超过 30 mm 的秸秆类 杂质不大于 2 %,不得有长茎秆、麻袋绳、聚乙烯膜等异物。 5.1.2 依据原粮的水分和含杂率,可采用一级初清或二级串联初清。初清设备可采用平面振动筛和圆筒 筛,二级串联初清多采用圆筒筛+平面振动筛。 5.2 干燥条件 5.2.1 稻谷允许受热温度不大于 40 ℃。 5.2.2 一次性干燥和缓苏工艺的降水幅度:当稻谷水分在 22 %~30 %时,降水幅度不大于 3 个百分点; 当稻谷水分在 18 %~22 %时,降水幅度不大于 2 个百分点;当稻谷水分小于 18 %时,降水幅度不大于 1 个百分点。 5.2.3 干燥速率:当稻谷水分在22 %~30 %时,干燥速率不大于3 个百分点/h;当稻谷水分在18 %~ 22 %时,干燥速率不大于1.5 个百分点/h;当稻谷水分小于18 %时,干燥速率不大于0.8 个百分点/h。 5.2.4 热风温度:当稻谷水分在22 %~30 %时,热风温度宜在60 ℃~90 ℃之间;当稻谷水分在18 %~ 22%时,热风温度宜在55 ℃~65 ℃之间;当稻谷水分小于18 %时,热风温度宜在50 ℃~60 ℃之间。 5.3 干燥工艺 5.3.1 基本干燥工艺: (a)对于降水幅度小于 1 个百分点的稻谷干燥,可采用图 1 所示干燥工艺 A,,可使用批式循环干 燥机或连续式干燥机。 湿稻谷→干燥→缓苏→冷却→干稻谷 图 1 干燥工艺 A (b)当稻谷水分小于 18 %时,可使用批式循环干燥机,采用如图 2 所示的工艺 B;亦可使用连续 式干燥机,采用如图 3 所示的工艺 C。 湿稻谷→干燥→缓苏→(干燥→缓苏多次循环)→冷却→干稻谷 图 2 干燥工艺 B T/HBLS 0019—2023 3 湿稻谷→干燥→缓苏→(多层干燥→缓苏)→冷却→干稻谷 图 3 干燥工艺 C (c)当稻谷水分在 18 %~30 %时,若使用批式循环干燥机,采用如图 2 所示的工艺 B;若使用单 台连续式干燥机,采用如图 3 所示的工艺 C;还可使用连续式干燥机+批式循环干燥机串联组合的干燥 工艺;可使用多台批式循环干燥机串联组合的干燥工艺;可使用多台连续式干燥机串联组合的干燥工艺。 5.3.2 批式循环干燥机按该干燥机操作规程执行,可降到安全水分或规定水分。 5.3.3 连续式干燥机按该干燥机操作规程执行,可降到安全水分或规定水分。 5.3.4 对于小批量、多品种稻谷干燥作业,宜采用批式循环干燥机单机干燥或批式循环干燥机多机并 联干燥。 5.3.5 对于大批量、单一品种稻谷干燥作业,可采用批式循环干燥机多机并联干燥、批式循环干燥机 多机串联干燥、连续式干燥机干燥。 5.3.6 对于进机湿谷水分大于 22%且机械干燥能力不足的大批量稻谷干燥作业,宜采用连续式干燥机+ 批式循环干燥机串联干燥: (a)使用连续式干燥机进行快速预降水,将水分降至 20 % ± 2 %,采用 5.3.1 规定工艺。 (b)将预降水后的稻谷通过输送设备运至批式循环干燥机降水。 5.3.7 对于进机湿谷水分大于 22 %且机械干燥能力严重不足的大批量稻谷干燥作业,宜采用机械干燥 与就仓干燥串联组合干燥: (a)将高水分稻谷机械干燥降至水分18 %~20 %,采用5.3.1或5.3.6规定工艺。 (b)将稻谷送入暂存仓就仓干燥,按GB/T 26880规定执行。 (c)稻谷收获季结束后,机械干燥至安全水分或规定水分,采用5.3.1规定工艺。 5.4 干燥工艺要求 5.4.1 干燥和缓苏工艺要求:连续式干燥机干燥时间与缓苏时间比为 1:2~1:4;批式循环干燥机干燥 时间与缓苏时间比为 1:3~1:6。 5.4.2 冷却工艺要求 (a)如环境温度不大于0℃,每吨稻谷的冷却风量小于800 m 3/h。 (b)如环境温度大于0℃,每吨稻谷的冷却风量小于1000 m 3/h。 (c)如环境温度大于32℃,可省略冷却工艺。 (d)如干燥后粮食进入通风仓暂存,可将冷却工艺设置在通风仓内。 (e)如干燥后粮食进行就仓干燥,可省略冷却工艺。 6 安全技术要求 6.1 干燥机运行时,操作人员应严禁介入安全标志所警示的危险区和危险部位;严禁拆装安全保护装 置及安全装置;严禁打开干燥机检修门;烘前仓、缓苏仓、烘后仓及干燥机储粮段不得进人。 6.2 高空处理故障应配备安全带及安全帽。 6.3 电气控制室应设专职人员操作管理,严格执行电气安全操作规程。 T/HBLS 0019—2023 4 6.4 干燥机应按使用说明书要求定期停机,排空全部稻谷,清理机内及溜管内粉尘、茎秆等全部残存 物。 6.5 供热系统应按该设备操作规程执行。 7 干燥后稻谷质量及干燥作业质量 7.1 干燥后稻谷质量 应符合表 1 的要求。 表 1 干燥后稻谷质量指标 项目 指标值 水分 安全水分或规定水分 干燥不均匀度/个百分点 ≤1.0 破碎率增加值/个百分点 ≤0.3 色泽、气味 正常 重度裂纹率(爆腰)增加值/个百分点 ≤3.0 杂质含量/% ≤2 出粮温度/℃ ≤环境温度+8 7.2 干燥作业质量 应符合表 2 的要求。 表 2 干燥作业质量 干燥方式 连续式干燥机 批式循环干燥机 干燥机热耗/(kJ / kg 降水) 直接加热≤5000 间接加热≤8800 直接加热≤5800 间接加热≤8120 大杂去除率/% 100 小杂去除率/% ≥ 80 轻杂去除率/% ≥ 90 大杂、小杂含粮率(饱满粮粒)/% - 轻杂中含粮率(饱满粮粒)/% - 7.3 干燥前后稻谷样品的采集按 GB/T 5491 规定执行,检验方法按照 GB/T 5492、GB/T 5494、GB/T 5496、 GB/T 5497、GB/T 5498 及 GB/T 6970 规定执行。 |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 否 |
标准文本 | 查看 |
团体详细信息 | |||
---|---|---|---|
团体名称 | 湖北省粮食行业协会 | ||
登记证号 | 51420000503583818X | 发证机关 | 湖北省民政厅 |
业务范围 | 按核准章程规定的范围 | ||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 万卫东 | ||
依托单位名称 | |||
通讯地址 | 武汉市武昌中华路34号 | 邮编 : 43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