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CPA 006—2023 传统杨式太极拳教练员等级测评规范-团体标准

目录


收录自团体标准信息平台,认准啦(RenZhunLa.com)为执行该团体标准的产品或服务提供推介展位,欢迎留言交流。


标准详细信息
标准状态  现行
标准编号  T/HCPA 006—2023
中文标题  传统杨式太极拳教练员等级测评规范
英文标题  Standard for evaluating the level of traditional Yang Style Taijiquan coaches
国际标准分类号  99 (没有标题)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民经济分类  R884 文物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发布日期  2023年07月25日
实施日期  2023年08月01日
起草人  王涛、杨大卫、李波、张钻智、孙丽坚、刘云秀
起草单位  中华武术杂志社、昆明感恩太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范围  传统杨式太极拳教练员等级测评规范,适用于年龄在18至70周岁之间,有一定基础的杨式太极拳爱好者,或者从事杨式太极拳教学传播的教练员、拳师、太极康复理疗师、中医师等。
主要技术内容  4培养方式

教练的培养形式以网络授课、实地培训、单独辅导、担任助教、名家工作坊等为核心。
4.1 教练培养师资
教练培养的师资由传统杨式太极拳教练测评规范专家委员会安排聘请,以国内外不同支系的传统杨式太极拳名家、相关领域文化学者、运动康复师担任讲师。教练培养的课程设计是经专家委员会研讨修改并在实践基础上完善的一套课程体系。
4.2 教练培养体系
所学习的课程包含功、法、术、道四个维度和“行、站、坐、息、养”五门课程。“行”就是太极拳拳架、器械、推手等技术载体。“站”就是站桩,调摄身心,固本培元,集养生保健与增长功力于一体。“坐”就是静坐,让心安于当下,学会身心之间的互动和对话。“息”就是呼吸训练,了解康复性呼吸训练的基本原则,通过了解呼吸的原理、作用和操作方法,能够借助呼吸改善健康、降低血压、提升睡眠质量、提高运动机能和平衡神经系统。“养”就是身心修养的提升,涉及太极拳文化理论、运动生理学、筋膜系统、中医养生、国学与太极拳、书法、茶文化、古琴、香道等传统文化的实践与拓展。
该综合培养体系在过去五年的实践中,已经取得验证和良好社会反响,所培养的百余名太极拳传播者在上百个城市开展了相应的公益教学活动,得到了一定的行业认同和社会认可。 
教练培养的四个维度

5 教练分级体系 

传统杨式太极拳教练测评规范将教练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每个级别通过学习、报考测评、实践教学等方式进行晋级。 
5.1 初级教练培养
学习传统杨氏太极拳不低于3年时间,并系统学习传统杨式太极拳教练测评规范所规定的初级教练学习课程内容并达标,即可申请报考测评,对申请人进行条件审核,条件审核通过后可以报考初级教练测评。
初级教练达标要求:
熟练并规范演练传统杨式太极拳八十五式拳架。
掌握每一式的教学要点,表述和示范清晰到位。
掌握热身功法、基本功(力量、柔韧性及五种腿法)的教学要点。
掌握传统养生功八段锦的技术要点并能够教学。
掌握无极桩和撑抱桩的教学要点,并能够一次站桩坚持100分钟以上。
能够独立完成针对初学者和入门人群的教学任务,教授传统杨氏太极拳精简套路。
学习初级教练太极拳文化理论课并通过考试。

5.2中级教练培养
持有传统杨式太极拳教练测评的初级教练证并继续完成中级教练所规定的课程内容并达标,学习并规范演练传统杨式太极剑、太极刀。在初级教练阶段教授学员不低于100人次,或开展教学工作满2年以上,即可申请传统杨式太极拳中级教练测评考核。条件审核通过后,可报考中级教练。

中级教练达标要求:
掌握传统杨式太极拳三十七个动作的攻防要点
能够熟练演练传统杨式太极剑、太极刀。
掌握脊柱康复调理功并能够示范教学
掌握太极尺的12种劲力练法
掌握中级桩功的至少5种桩姿要点,并能够示范教学。
掌握太极拳定步推手训练方法(定步单推手、定步揉肘、定步折叠、定步四正手)
学习中级教练文化理论课程并通过考试。 
5.3 高级教练培养
持有传统杨式太极拳教练测评的中级教练证并继续完成高级教练所规定的课程学习内容。在中级教练阶段教授学员不低于200人次,或开展教学工作满3年,即可申请报考高级教练。申请高级教练者需在传统杨式太极拳测评规范初级教练培训教学中进行实习任教,不低于2期。实习通过者,将对该申请人进行测评考核。
高级教练达标要求:
熟练掌握传统杨氏太极拳活步推手训练要点(活步四正手、套步四正手、活步大捋、推手套路等)
学习完太极木人桩课程并能够结合推手技法进行教学讲解。
能够掌握传统杨氏太极拳单式发力要点。
能够根据教学需求创编杨氏太极拳精简或推手组合套路。
掌握静坐与呼吸的实操技术要点,利用所学帮助学员调理身心健康。
学习高级教练文化理论课程,对太极拳理论及传统文化的主要经典能够熟知和背诵。

6教练测评项目

套路演练、基础拳架讲解、基础桩功、文化理论、推手套路展示、器械演练、拳架劲法及体用讲解、桩功综合展示、功力技法展示、撰写论文并参与答辩、社会影响力评价等。

7 测评说明

7.1 测评说明
测评采用在线测评和实地测评两种方式相结合,因特殊原因不能开展实地测评时,以网络在线的方式进行测评。
统一命题、在线随机抽取试卷、开放式测评、统一颁发证书。
评测试题由传统杨式太极拳教练测评专家委员会统一命题。参加测评的学员需备手机等电子设备。
评测随机抽取系统题库中的试题组成一套完整的试卷,每次随机抽取的试题内容不同。
注意:本测评需逐级报名参加,通过评测并取得证书后方可报名参加下一个更高级别的测评。
7.2测评方式及题型分类
太极拳文化理论在线测评,其它测评科目实地测评。太极拳文化理论和其他项目总分共计100分。
7.2.1分数占比及测评要求
7.2.1.1初级教练测评
初级测评总分共100分。文化理论20分,基础桩功20分,套路演练30分,基础拳架讲解30分。
(1)文化理论
文化理论考试为在线考评,时间为60分钟。题型分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满分100分,占整体考评的20%。多项选择题少答减分,多答不得分。
桩功考核
规范分10分,时间分10分,站桩时长100分钟。
套路演练
演练传统杨式太极拳精简套路,演练时间不超过6分钟。仪态5分,动作流畅5分,动作精准规范20分。
拳架讲解 
考前从传统杨式太极拳套路招式中随机抽取其中一个进行讲解,讲解时间不超过8分钟。动作精准10分,语言表达10分,讲解要点10分。
7.2.1.2中级教练测评
中级测评总分共100分。文化理论20分,桩功示范与讲解20分,太极剑演练20分,太极刀演练20分、拳架劲法及体用讲解20分。
(1)文化理论
文化理论考试为在线考评,时间为60分钟。题型分为填空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满分100分,占整体考评的20%。多项选择题少答减分,多答不得分。
(2)桩功考核
桩功示范(不少于5种桩姿)10分,桩功讲解10分。
(3)太极剑考核
演练传统杨式太极剑完整套路,动作流畅5分,动作规范5分,剑法清晰5分,仪态神韵5分。
(4)太极刀考核 
演练传统杨式太极刀完整套路,动作流畅5分,动作规范5分,刀法清晰5分,仪态神韵5分。
(5)拳架劲法及体用讲解
自选传统杨式太极拳种的几种招式结合劲法和体用进行示范讲解,讲解时间不超过8分钟。示范10分,讲解要点10分。
7.2.1.3高级教练测评
高级测评总分共100分。论文及答辩30分,推手套路展示 30分,功力技法展示20分,文化才艺展演10分,社会影响力评价10分。
论文及答辩
论文撰写15分。围绕太极拳文化理论、技法、健康养生、传播现状及社会热点等问题撰述论文,不低于5000字。要求内容原创、逻辑清晰、观点明确,论证合理。
论文答辩15分。测评委员会专家对教练撰著的论文进行现场或在线考评。
推手套路展示
两人一组进行传统杨式太极拳推手套路展示,根据推手训练内容自行编排,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定步单推手、定步四正手、活步四正手、套步四正手、叠步或交叉步四正手、活步大捋、推手烂採花或推手试力等。套路编排15分,推手劲力15分。
功力技法展示
由教练在所学功力技法中自由选择1-2种功力技法,例如太极拳单式发力、太极棒或太极尺、太极大抢、或其它辅助、衍生的拳法功力组合进行展演,时间3-6分钟。
文化才艺展示
由教练自己选择一项擅长的文化才艺进行展示或讲解其与太极拳的关联性或心得体悟。包括但不限于书法、绘画、古琴、声乐、摄影、茶道、香道、插花、诗词、传统技艺等。
展示时间3-6分钟。
社会影响力评价
社会影响力评价主要依据为:举办公益教学的场次及数量、本人或学员取得的各类比赛的成绩,为传统杨式太极拳推广做出的贡献、学员及社会效果反馈等。学员以图文形式总结递交,图片10张以内,字数800字以内。
7.2.2测评费用

8 报名方式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标准文本  不公开
团体详细信息
团体名称华夏文化促进会
登记证号511000005000112240发证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业务范围专业交流 业务培训 书刊编辑 展览展示 国际合作 咨询服务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周鹏
依托单位名称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红霞路7号院邮编 : 100016

收录自团体标准信息平台,认准啦(RenZhunLa.com)为执行该团体标准的产品或服务提供推介展位,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