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QSC 011—2023 白鹅人工孵化技术规程-团体标准

目录


收录自团体标准信息平台,认准啦(RenZhunLa.com)为执行该团体标准的产品或服务提供推介展位,欢迎留言交流。


标准详细信息
标准状态  现行
标准编号  T/HQSC 011—2023
中文标题  白鹅人工孵化技术规程
英文标题  
国际标准分类号  65.020.01 农业和林业综合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民经济分类  A031 牲畜饲养
发布日期  2023年12月20日
实施日期  2023年12月30日
起草人  曹保珍、蒋大永、蒋本全、石景雨、范寿清、李进村、程松南、杨永国
起草单位  霍邱县保珍白鹅养殖科技有限公司、霍邱县保珍白鹅养殖专业合作社、霍邱县水产养殖专业技术协会、霍邱县夏店镇本全家庭农场、六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霍邱县农业农村局、霍邱县水产站
范围  
主要技术内容  4  总体要求
4.1  选址
地势高、干燥、通风,远离噪音。不得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明令禁止区域,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区域内土地使用规划。
4.2  场地环境
应符合NY/T388的要求。
4.3  饮水要求
饮水质量应符合NY5027的要求。
5  种蛋的选择、保存及消毒
5.1  种蛋选择
5.1.1  种蛋来源
    种蛋应选自具有《种畜禽生产许可证》、《动物卫生合格证》的种鹅场。要求来自未感染过传染病的健康种鹅群,公母配种比例适当。
5.1.2  蛋形 白鹅种蛋的蛋型指数应在1.4~1.5之间。畸形蛋不能做孵化用。
5.1.3  蛋重
    蛋重不低于125克。
5.1.4  蛋壳质量
    蛋壳结构应致密均匀,厚薄适中。凡裂纹蛋、沙壳蛋、刚皮蛋均应剔除。
5.1.5  清洁度
    种蛋表面必须清洁无污染。
5.1.6  新鲜度
    一般产后1周内的种蛋较理想。凡是蛋壳发亮、有斑点、霉点、气室大、散黄的多为陈蛋,不宜用于孵化。
5.2  种蛋保存
5.2.1  保存温度
    种蛋保存不超过7天,以15℃~16℃为宜,超过7天,以13℃~14℃为宜。
5.2.2  保存湿度
    种蛋保存适宜的相对湿度为70%~80%。
5.2.3  保存时间
    一般不超过7天。若确需保存较长时间,应把蛋的小头朝上,每天翻蛋1~2次,以防胚盘与蛋壳粘连。
5.3  种蛋消毒
    根据当地的疫情选定适当的消毒方法。常用消毒方法有气体熏蒸消毒法:甲醛熏蒸消毒法。第一次消毒在种蛋产出当日,收集好种蛋应立即消毒入蛋库保存,一般采用熏蒸法消毒,按每立方米容积用42毫升福尔马林、21克高锰酸钾,在温度20℃~24℃、相对湿度75%~80%的环境条件下熏蒸20分钟。第二次消毒再种蛋入孵前,在消毒间内用季胺酸盐类水溶液浸泡或冲洗消毒。第三次消毒在种蛋落盘后,在出雏器内用季胺酸盐类消毒药喷雾消毒。
6  人工孵化条件
6.1  温度
若分批上蛋,应用恒温孵化,温度控制在37.2℃~38.3℃.若是一次上蛋采取分段变温孵化,在室温15℃~20℃时,温度范围36.5℃~38.5℃。施温程序:1天~8天37.8℃~38.3℃;9天~16天37.6℃~37.8℃,,17天~24天37.4℃~37.6℃;25天~31天36.8℃~36.4.℃。
6.2  湿度
湿度应掌握两头高、中间低的原则。初期(1天~8天)相对湿度60%~70%;中期(9天~24天)相对湿度55%~60%;后期(1天~8天)相对湿度60%~70%;出壳期间相对湿度70%~75%。恒温孵化,相对湿度控制在60%~64%。
6.3  通风 孵化期间的通气量应随胚龄增大而增加,一定要保证孵化室和孵化机内通风换气,保持空气充足新鲜。机内氧气含量不能低于20%,二氧化碳含量不能超过0.5%。
6.4  翻蛋
    入孵第一周每2小时翻一次,以后每天4次~6次,第25天~26天后停止翻蛋,翻蛋的角度以水平位置前俯后仰各50°为宜。动作要轻、稳、慢。
6.5  凉蛋
    每天定时打开机门或取出蛋盘,结合喷水,稍微降低蛋温。头照以后,视胚胎发育情况确定凉蛋时间。早起胚胎每次凉蛋时间一般在5分钟~15分钟,后期延长至30分钟~40分钟,以蛋贴眼皮稍感微凉即可。
7  孵化过程 
7.1  孵化前准备
7.1.1 孵化室准备
    室内温度在20℃为宜,相对湿度55%~60%,光照系数1:(15~20)Lx,二氧化碳含量不大于0.1%,每立方米含尘量在10mg以下。有通风孔和风机,使用前要清扫、消毒,通常与孵化机消毒同时进行。
7.1.2  孵化机检查
    使用前要全面检查,包括电源、电热、风扇、电动机、密闭性能、控制调节系统和温度计等,均要检查,无论时新孵化机还时使用过的孵化机,都应检查。
7.1.3  孵化机试运转 首次使用前的试运转时间不少于1小时,以后每次使用前的试运转时间不少于0.5小时。试运转时,先观察风扇转向是否正确,然后倾听有无机械杂音,再检查控温系统工作是否正常。控温灵敏度应达到±0.2℃。
7.2  孵化期内操作
7.2.1  上蛋
    将消毒后的种蛋装入蛋盘内,种蛋码盘应横向卧放在盘上,蛋盘编号注明日期。
7.2.2  开机
    种蛋如孵前在25℃条件下开机预热4小时左右,消毒。如孵时间最好在下午16点钟以后,以保证大批出雏在白天。按要求设定温度、湿度、翻蛋次数,开始孵化。
7.2.3  入孵后的管理
    保证机器正常运行,做好孵化记录,实行定期观察,检查机器运行状况,观察温度变化和调节控制系统的灵敏度,遇有不正常时予以调整。
7.2.4  照蛋
    孵化期内照蛋三次,以便及时验出无精蛋和死胚蛋,了解胚胎发育情况。
7.2.5  移盘
    到28天时将蛋架上的蛋盘抽出,移至雏机内继续孵化,停止翻蛋,提高湿度,准备出雏。如发育偏迟,移盘时间可推迟。
7.2.6  出雏管理
7.2.6.1  控温
    临出雏时,蛋温偏高,严格控制温度,既要适当降温,又要温度适当平稳。
7.2.6.2  拣嘌
    鹅胚在29天~30天,有70%左右的胚蛋啄壳,此时要将啄壳与未啄壳的胚蛋分开。
7.2.6.3  出雏
    胚龄30日时开始大批出雏,大约每4小时打开一次出雏机门拣出一次鹅雏,并取出空蛋壳。在出雏30%~40%时拣第一次雏,出雏60%~70%拣第二次雏,最后再拣第三次雏。
7.2.6.4  人工助产
    后期对出雏有困难的胚蛋适当进行人工助产,即在啄壳出打小孔,随啄壳情况逐渐扩大,但不能弄破尿囊引起出血。
7.2.6.5  雏鹅护理
    及时清除机内蛋壳,取出毛干的雏鹅移入育雏箱或育雏室内,注意保温,防止挤压。
8  孵化效果检查和分析 
8.1  照蛋
8.1.1  头照
    孵化第7天~8天进行。照蛋特征“起珠”。观察初期胚胎发育是否正常,分析原因,及时调整孵化条件,剔除无精蛋和死胚蛋。
8.1.2  二照 
    孵化第12天~14天进行。照蛋特征“合拢”。观察前中期胚胎发育是否正常,分析原因,及时调整孵化条件。剔除死胚蛋和头照遗留的无精蛋。检查胚胎发育进度。
8.1.3  三照
    孵化第24天进行。照蛋特征“封门”。观察中后期胚胎发育是否正常,分析原因,及时调整孵化条件,剔除死胚蛋,以利活胚蛋转入出雏机。
8.2  出雏观察
    观察出雏时间、雏鹅体况、出雏异常及畸形雏是否正常,并分析造成原因。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标准文本  不公开
团体详细信息
团体名称霍邱县水产养殖专业技术协会
登记证号51341522097190110B发证机关霍邱县民政局
业务范围从事水产品、水生植物的技术培训、推广和交流。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王永放
依托单位名称
通讯地址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水产公司二楼邮编 : 237400

收录自团体标准信息平台,认准啦(RenZhunLa.com)为执行该团体标准的产品或服务提供推介展位,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