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JSEFA 009—2023 菌渣轻简化栽培草菇技术规程-团体标准

目录


收录自团体标准信息平台,认准啦(RenZhunLa.com)为执行该团体标准的产品或服务提供推介展位,欢迎留言交流。


标准详细信息
标准状态  现行
标准编号  T/JSEFA 009—2023
中文标题  菌渣轻简化栽培草菇技术规程
英文标题  
国际标准分类号  65.020.20 植物栽培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民经济分类  A014 蔬菜、食用菌及园艺作物种植
发布日期  2023年12月18日
实施日期  2023年12月18日
起草人  侯立娟、马林、宋金彪、姜小红、刘迪、梅柯、卯明娟、蒋宁、林金盛、曲绍轩、李辉平、徐平
起草单位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苏七盛菌业有限公司、丹阳市蕈茂食用菌有限公司
范围  
主要技术内容  4 基本要求
4.1 场地要求
整个栽培场所应清洁、排水通畅、水源干净、空气清新,交通便利,生产场所应距工矿业的“三废”及微生物、烟尘和粉尘等污染源的距离符合NY/T 2375的规定,水源质量符合GB 5749的规定。栽培区与原料库、发酵场地、成品库、生活区应分开。
4.2 菇房要求
4.2.1 菇房环境应符合NY 5358 和NY/T 2375的规定,具有通风、调温、控湿的条件;门窗能随时开启或关闭,装有防虫网,关闭门窗后能够进行环境消毒处理。工厂化栽培菇房的新风系统要定时更换或清洗过滤网。
4.2.2 菇房用钢架搭架、聚氨酯保温板围成,宽7m,长30m,高4.2m,三排宽为1m床架, 长27m,总高2.4m ,层高48cm,过道宽为1m,每个床架为5层床架,一个菇房的实际种植面积300m2~405m2。菇房安装长1m~1.5m灯带用于补光。
4.3 设施设备
栽培设施应具有保温、耐用、隔热效果好等特点,具有防雨、遮阳、挡风等基础设施,所用材料均应无毒、无害、无挥发性刺激成份,应符合NY/T 2375的规定。使用前严格消毒,对密封性好且有蒸汽管道的菇房,在进料前进行蒸汽消毒。
4.4 栽培基质
栽培原料应选择无霉变、无污染,不含杂菌和害虫,符合NY 5099规定。栽培原料放置场所应通风换气,保持环境干燥,防止害虫和霉变。
5 生产技术
5.1 栽培配方
参考配方:
a) 杏鲍菇菌渣97%,过磷酸钙 1.5%,轻质碳酸钙1.5%;
b) 杏鲍菇菌渣95%,石灰粉5%;
c) 杏鲍菇菌渣90%,稻草5%,石灰粉5%。
5.2 培养料预湿
将杏鲍菇菌渣脱袋粉粹,晒干备用。用石灰水预湿菌渣,pH值6~7,使培养料的含水量达到70%~75%,建堆进行室外发酵处理。
5.3 培养料一次发酵
工厂化以杏鲍菇、金针菇等栽培废料为主要原料进行分堆堆制,将泡透的菌渣,以及配方其他原料依次加入,搅拌混匀,建堆,堆高1.0m~1.5m,宽为2.5m~3.0m,长度依场地而定。料堆表面每间隔50cm 打透气孔(直径约15cm),料堆表面以下30cm处的料温至少达到55℃以上,间隔3~4d翻堆一次,在室外发酵约7d~10d。一次发酵结束后使培养料的含量控制在60%~65%。目测方法为:用力握一把料 ,指缝间有5~6滴为宜;若顺着手指往下流,说明水分太大,需加配制好的干料;若无水滴出说明料太干,还需加水补充。
5.4 培养料二次发酵
培养料经过一次发酵后进入菇房进行二次发酵,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a) 采用自然升温法:一般培养料进房后第1d~2d利用培养料自然升温,第3d使料温达到65℃,开启内循环48h,使培养料继续保持此温度,然后通新风10h~12h使料温保持50℃~55℃维持2d,最后通新风使料温降到38℃左右,此周期约为7d~9d。发酵结束后,基质表面应产生大量有益于草菇菌丝生长的白色高温放线菌菌丝,且没有明显的氨味。
b) 采用蒸汽发酵法:培养料进房后第1d利用培养料自然升温,第2d通人蒸汽,打开新鲜空气阀门 ,提供连续少量新鲜空气,开启内循环风机使菇房内空气流通均匀。采用蒸汽发酵,一般使料温升温可达65℃,保持10~12h;结束后通新风,12h内把料温降到50℃~55℃;24h后加大通风,使温度再次下降,空气温度降至35℃~38℃,料温40℃~43℃。发酵结束后,待料温降至约38℃时播种。
5.5 播种
5.5.1 菌种要求及播种
菌种选择经地方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有资质的菌种企业生产的无污染、无虫卵、菌丝生长正常、符合NY/T 528规定的菌种。将菌种掰碎放在干净已消毒容器内,待培养料的料温下降至38℃时开始播种,播种前按照约1kg/m2~1.5 kg/m2进行喷水,使含水量达到70%~72%。采用撒播法播种,播种量为0.2kg/ m2~0.5 kg/m2,播种后压实培养料,使菌种与培养料充分接触,利于菌丝萌发。
5.6 发菌期管理
播种后6h后菌丝开始萌发,发菌初期(播种后3d~4d)菌丝生长不需要光线,发菌阶段宜控制菇房温度30℃~32℃,料温控制在36℃~38℃,使空气湿度达85%~90%左右,播种第5d适当通风换气,一般在温度较高或天气回暖时的中午通风换气30min。
5.7 出菇期管理
5.7.1 出菇期管理
出菇阶段菇房温度宜在30℃~32℃,培养料的温度保持在36℃~38℃,菇房相对空气湿度达90%~95%左右,经过3d~4d的管理,菇蕾开始形成。
5.7.2 水分管理
播种后前5d保持原有湿度,第6d开始喷出菇水,当原基长到黄豆大小时,此时要向料面喷水及空间喷雾化水,增加床面和空间湿度,料面喷1次~2次水,每次喷水量0.8kg/m2,培养料的含水量保持70%,使空气湿度达85%~90%左右。注意喷水的水温应与气温相近,与料温相差不应超过4℃。
5.7.3 光照管理
第6d,进入生殖生长阶段,给予光照的刺激,适宜的光照为50lx~100lx,光照时间可昼夜不停,室温温度保持在28℃~30℃,料温32℃~35℃,使空气湿度达85%~95%左右。
5.7.4 通风管理
原基形成后,要加大通风量、增加通风次数,促进草菇子实体生长发育,通风管理与水分管理相联系,喷水后应通风,避免积水造成烂菇。
6 采收
草菇生长速度极快,应及时采收,当包膜未破裂,菌盖及菌柄没有伸出时采收为好,直径达到2cm~4cm,不宜超过5cm,采收时动作要轻,应一手按住草菇生长部位,一手将草菇左右旋转轻轻摘下,切忌拔取,以免牵动菌丝影响以后出菇。
7 贮藏与运输
采后的草菇宜在18℃库房打冷处理4h~5h,分级包装后贮藏温度为15℃~18℃冷链运输及销售,包装和标志等应符合GB/T 24616要求。
8 病虫害防治
栽培草菇常见杂菌是鬼伞、白色石膏霉、褐色石膏霉、青霉等,栽培草菇常见虫害为螨类、菇蚊、线虫等。对病虫害的防治,应防重于治。宜采用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体的综合防治措施。
9 生产档案记录
建立菌渣轻简化栽培草菇的技术档案。对每一生产周期原材料应用、栽培管理技术、产品销售等过程全程记录,并保存2年以上。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标准文本  查看
团体详细信息
团体名称江苏省食用菌协会
登记证号51320000509156200L发证机关江苏省民政厅
业务范围学术交流、咨询服务、信息交流、行业规划等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陈惠
依托单位名称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通讯地址南京市鼓楼区龙江小区月光广场8号江苏农林大厦1315室邮编 : 210036

收录自团体标准信息平台,认准啦(RenZhunLa.com)为执行该团体标准的产品或服务提供推介展位,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