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AASS 060—2023 宁夏六盘山地区肉牛养殖场消毒技术规程-团体标准
目录
标准详细信息 | |
---|---|
标准状态 | 现行 |
标准编号 | T/NAASS 060—2023 |
中文标题 | 宁夏六盘山地区肉牛养殖场消毒技术规程 |
英文标题 |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isinfection of beef beef farms in Liupan Shan,Ningxia |
国际标准分类号 | 65.020.30 动物饲养和繁殖 |
中国标准分类号 | |
国民经济分类 | A031 牲畜饲养 |
发布日期 | 2023年03月22日 |
实施日期 | 2023年04月25日 |
起草人 | 周海宁、李知新、王进香、闫小芹、邵俊丽、安泓霏、封元、张国俊、赵涛、艾文、蒋秋斐、杨佳冰、邸静、张成莲、李相宁、赵燕、强小利、梁小军、郭亚男、王晓亮、宗亮泽、张学军、李萍、李莉娟。 |
起草单位 | 宁夏回族自治区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宁夏回族自治区畜牧工作站、宁夏回族自治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彭阳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泾源县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宁夏农林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 |
范围 | 本文件规定了肉牛养殖场的消毒制度、消毒设施、消毒方法、消毒记录和注意事项。 本文件适用于宁夏六盘山地区肉牛养殖场消毒。 |
主要技术内容 |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肉牛养殖场消毒 Disinfection of beef cattle farms 为预防、控制和扑灭肉牛疫病,对肉牛及其生产场所、用具、器械、运载工具、员工及外来人员等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方法,以杀灭或清除致病微生物或其他有害微生物,切断疫病传播途径的一种防疫措施。 生物消毒 Biological disinfection 应用发酵等生物学方法杀灭或清除病原微生物的消毒方法。 辐射消毒 Disinfection by radiation 采用紫外线或电离辐射杀灭致病原微生物的消毒方法。 预防性消毒 Preventive disinfection 未发现传染源而对可能受到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环境和物品所进行的消毒。 4 技术要求 消毒制度 按照生产日程、消毒程序的要求,将各种消毒工作制度化,明确消毒工作的管理者和执行人,使用消毒剂的种类、浓度、方法及消毒间隔时间、消毒剂的轮换使用,消毒设施的管理等都应详细规定。 消毒设施 4.2.1 消毒池 肉牛养殖场门口和生产区入口设置消毒池。肉牛养殖场门口消毒池宽度与大门等宽,长度为大型机动车车轮一周半长,深度为20 cm~30 cm,肉牛养殖场生产区入口消毒池长、宽、深与运输工具车相匹配。消毒池为防渗硬质水泥结构。池内存积3 %~5 %氢氧化钠溶液、5 %甲酚皂溶液等有效消毒液,3 d更换1次。如使用氯制剂等易挥发、易降解的消毒剂,应每隔1 d更换1次。 有条件的肉牛场,可在场区入口处设置覆盖整车消毒的设施设备。 4.2.2 消毒室 肉牛养殖场门口和生产区入口设置消毒室。肉牛养殖场门口的消毒室应设置喷淋消毒设施,地面设消毒垫或消毒池。生产区入口的消毒室应设置喷淋消毒设施,地面设消毒垫,室内设洗手池(盆)。 4.2.3 更衣室 更衣室的紫外灯应固定吊装在天花板上,距地面2 m,按2.5 W/m3的要求安装。晚间更衣室内的工作服可打开紫外灯消毒,保证2 h以上的照射和密闭空间。灯管每两周用酒精棉擦拭1次,紫外灯使用超过1000 h后,及时更换紫外灯管,保持消毒效果。工作服应保持清洁,每周清洗、消毒。接触或可能接触传染源的衣、帽、鞋等,先用有效浓度的消毒剂浸泡,洗涤后熏蒸消毒或紫外线灯辐射消毒。 消毒方法 4.3.1 肉牛消毒 健康牛 按照肉牛养殖场养殖情况制订相应的预防性消毒程序。每周带畜消毒2次~4次。宜用0.1 %苯扎溴铵溶液、0.2 %~0.3 %过氧乙酸溶液、0.2 %次氯酸钠溶液等喷雾消毒。 发病牛 每天至少带畜消毒1次,每隔3 d更换一类消毒剂,直到疫情平息,再按正常的消毒程序进行。 病死牛 病死牛挪动前,用0.1 %苯扎溴铵溶液或0.2 %过氧乙酸溶液喷洒体表消毒后再行处理,处理应符合农医发〔2017〕25号文件要求。躺卧区域同步消毒。分泌物或排泄物等无害化处理,处理应符合GB/T 36195的规定。 4.3.2 环境消毒 肉牛舍 4.3.2.1.1 喷洒消毒 舍内常规消毒时,先清扫和冲洗干净,再用消毒剂进行喷洒。喷洒时,以表面湿润为度,宜从离门远处开始,按顶棚、墙壁、地面的顺序依次喷洒一遍后,再由内向外将地面重复喷洒一次,关闭门窗2 h~3 h,然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再用清水冲洗饲料槽、地面等,将残余的消毒剂清除干净。舍内严重污染时,先用热的2 %~3 %氢氧化钠溶液冲洗,作用4 h~6 h后,把粪便污物彻底清除并冲洗干净,用有效消毒剂喷洒消毒,维持24 h后再重复进行1次。 4.3.2.1.2 火焰消毒 适用于地面、墙面、围栏等肉牛经常接触并可耐高温地方的消毒。用酒精、汽油、液化气喷灯火焰喷射进行灼烧消毒。 地面和道路 肉牛养殖场内的地面和道路保持清洁,可用2 %~3 %氢氧化钠溶液、10 %漂白粉溶液或0.5 %过氧乙酸溶液等消毒剂每周进行喷洒消毒,处理应符合NY/T 3075的规定。净道和污道存在交叉的,应定时、定人消毒。 粪便 常规消毒宜用生物消毒法,将稀薄粪便倒入发酵池发酵,干粪堆积发酵,作用时间应至少1个月以上,发生疫情时,可用5 %~10 %漂白粉溶液、20 %石灰水、5 %~10 %甲酚皂溶液或0.5 %~1 %过氧乙酸溶液喷湿粪便,充分拌匀,作用2 h~6 h以上。 污水 每1 L污水中加入2 g~5 g漂白粉进行消毒。污水量少,可排入粪便中堆积发酵。 设施设备的消毒 4.3.2.5.1 运载工具 装运病原污染的畜及其产品、污染物的运载工具,机械清洗后用 0.1 %苯扎溴铵溶液或 0.2 %~0.5 %过氧乙酸溶液喷洒;装运病原污染的畜及其产品、污染物的运载工具,应先用消毒剂喷洒,然后机械清洗,再用20 %漂白粉溶液或2 %~3 %氢氧化钠溶液洗涤,0.5 h后再重复进行1次上述消毒过程。 4.3.2.5.2 兽医器械 注射器、针头、耳号钳等耐高温的物品采用煮沸消毒法。体温计使用后用酒精棉擦拭干净,再浸泡消毒。刀、剪、鼻钳等器械使用后洗净放入消毒液浸泡消毒。 4.3.2.5.3 用具 每天对饮水器、料糟、扫把、拖把等用具进行清洗消毒,用0.1 %苯扎溴铵溶液或0.2 %~0.5 %过氧乙酸溶液喷洒消毒,然后在密闭的室内进行熏蒸消毒。 人员消毒 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应先在淋浴室淋浴、更换专用工作服和胶靴等、经生产区门前消毒池(垫)及肉牛棚舍门前消毒池(垫)消毒后入内,处理应符合NY/T 3075的规定。工作完毕后,将双手浸泡于0.1 %苯扎溴铵溶液内2 min,再用肥皂流水冲洗。更换下来的工作服,先用消毒剂浸泡,洗涤后熏蒸消毒或紫外线灯辐射消毒。 发生疫情时消毒 肉牛养殖场或周边区域发生重大动物疫病疫情时,应按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的规定程序及方法实施消毒。 肉牛养殖场发生其它动物疫情时,应增加场区道路、牛舍周围和带畜消毒频次。 消毒记录 消毒记录应包括消毒日期、消毒场所、消毒面积、消毒剂名称、消毒浓度、消毒方法、消毒用量、操作人员签字等内容。 消毒记录应保存2年以上。 5 注意事项 应选用广谱、高效、低毒,具有产品批准文号和生产批号的消毒剂。 注意消毒剂的配伍禁忌,酸类和碱类药物、氧化剂和还原剂、卤素类和其他类消毒剂等不得同时使用。 不宜频繁更换不同类型的消毒剂。 使用强酸类、强碱类及强氧化剂类消毒剂后,应用清水彻底冲洗。 根据不同病原特性和不同消毒对象,选择不同的消毒剂。 消毒剂应现配现用,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完。 消毒操作人员应做好自我保护,穿戴手套、胶靴和眼罩等防护用品。 |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 否 |
标准文本 | 查看 |
团体详细信息 | |||
---|---|---|---|
团体名称 |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学会 | ||
登记证号 | 51640000MJX153778E | 发证机关 | 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政厅 |
业务范围 | 理论、政策研究,学术经验交流,人才培训,技术咨询。 | ||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 虞景龙 | ||
依托单位名称 |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 ||
通讯地址 |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北京中路159号 | 邮编 : 750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