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QGSX 001—2022 鲜食玉米栽培技术规程-团体标准

目录


收录自团体标准信息平台,认准啦(RenZhunLa.com)为执行该团体标准的产品或服务提供推介展位,欢迎留言交流。


标准详细信息
标准状态  现行
标准编号  T/QGSX 001—2022
中文标题  鲜食玉米栽培技术规程
英文标题  
国际标准分类号  65.020.20 植物栽培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民经济分类  A011 谷物种植
发布日期  2022年09月01日
实施日期  2023年01月01日
起草人  赵立琴、杨凤军、史绪梅、高敏、金一鸣、王智慧、高树仁、范博文、高文祥、叶志、徐洪福、滑亮、魏国明、姜涛、尹德才、阮万超、牛玉冰、于德军、魏立安
起草单位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青冈县农业农村局、青冈县蔬菜(鲜食玉米)协会、绥化市农业农村局、青冈县综合检验检测中心、黑龙江大董黑土地农业有限公司、青冈县万德福食品有限公司、黑龙江福禾生态科技有限公司、青冈县青玉食品有限公司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鲜食玉米栽培的名词术语、产地环境、选地、整地、施肥、种子、隔离种植、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技术措施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青冈县域内的鲜食玉米栽培。
主要技术内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粮食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 38400  肥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395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NY/T 396  农用水源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NY/T 397  农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NY/T 523  专用籽粒玉米和鲜食玉米
NY/T 525  有机肥料
3.1  
鲜食玉米  fresh corn
适用于鲜食或鲜果穗加工的玉米。鲜食玉米分为糯玉米、甜玉米、甜加糯玉米、笋玉米,以及适合鲜食或鲜果穗加工的其它类型玉米。
3.2  
鲜果穗  fresh ear corn
在乳熟期采食的玉米穗。
3.3  
鲜食糯玉米  fresh waxy corn
适宜采收期的鲜食糯玉米,同一果穗上单纯存在糯籽粒,干基籽粒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占淀粉总量的比率 ≤ 2.0% 的糯质型玉米。
[来源:NY/T 523—2020,3.9,有修改]
3.4  
甜玉米  sweet corn
适宜采收期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鲜样)≥ 6.0% 的甜质型玉米。
[来源:NY/T 523—2020,3.11]
3.5  
甜加糯玉米  sweet plus waxy corn
适宜采收期的鲜甜加糯玉米穗,同一果穗上同时存在以糯为主的甜和糯两种类型籽粒,干基籽粒淀粉中直链淀粉占淀粉总量的比率 ≤ 8.0%。
[来源:NY/T 523—2020,3.10,有修改]
3.6  
时间隔离  time isolation
相邻区域种植不同类型玉米错开授粉期的种植措施。
3.7  
空间隔离  space isolation
不同类型玉米同期播种时,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不种植其它玉米品种,防止外来花粉串杂。
3.8  
自然屏障隔离  natural barriersisolation
利用村庄、树林、山岭、山林等自然环境作为隔离物障。
4 产地环境
土壤环境质量、农田灌溉水质及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 NY/T 391的规定。监测方法按照 NY/T 395、NY/T 396、NY/T 397 规定执行。
5 选地整地
5.1  选地
选择耕层深厚、排灌方便、保水保肥、物理性状良好和耕层养分含量高的集中连片壤质土地块种植。不宜在低洼易涝、排水不良的盐碱地上种植。
5.2  整地
5.2.1  整地时期
灭茬、整地推荐最佳时期是秋季采收后进行;特殊条件下允许在春季播种前整地。
5.2.2  整地方法
5.2.2.1  秋整地
用深翻或浅翻深松的方法,耕翻深度 20 cm~22 cm,做到无漏耕、无立垡、无坷垃。翻后耙耢按种植方式要求起垄镇压。深松深度 30 cm~35 cm,以改善土壤的通透性,提高抗旱抗涝能力,提高地温。
5.2.2.2 春整地
在墒情适宜时耙茬深松,深松深度 30 cm~35 cm。春整地地块,采取旋耕灭茬、深松、起垄及镇压连续作业。
5.2.3  整地标准
整地后应达到土地平整、土壤细碎、土层疏松,整地质量应力求做到“深、松、细、匀、肥、温”。
6 施肥
6.1  施肥原则
应符合NY/T 394 的规定。
6.2  一般要求
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做到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合理搭配;有机肥质量应符合 NY/T 525 的要求;化肥质量应符合 GB 38400 的要求;杜绝化肥做秋施底肥。
6.3  施肥方法
玉米高产施肥技术分为基肥、种肥、追肥和根外追肥。
6.4  肥料用量
6.4.1  基肥和种肥
6.4.1.1  用量1
每公顷施用农家肥 15 t~30 t,施用化学氮肥(N)75 kg~90 kg、磷肥 (P2O5) 75 kg~90 kg、硫基钾肥(K2O) 90 kg~120 kg。
6.4.1.2  用量2
每公顷施用商品有机肥 300 kg~500 kg,施用化学氮肥(N)90 kg~105 kg、磷肥 (P2O5)90 kg~120 kg、硫基钾肥(K2O) 105 kg~135 kg。
注:生产过程中6.4.1.1和6.4.1.2任选其一即可。
6.4.1.3  施肥深度
农家肥或有机肥结合整地施入;化肥采用破垄夹肥或整地夹肥方式施入,施肥深度为 18 cm~20 cm 土层;种肥同步时施于种下 8 cm~10 cm。
6.4.2  追肥
大喇叭口期每公顷追施尿素 225 kg~250 kg,适量追施钾肥可以增加产量,提高品质。
7 隔离种植
7.1  空间隔离
不同类型的玉米品种,同期播种距离相隔300 m 以上。或利用山岗、树林、村庄等自然屏障隔离,隔离距离 ≥100m。
7.2  时间隔离
达不到空间隔离要求时,采用时间隔离,不同类型的玉米品种错开授粉期 20d以上。
8 播种
8.1  品种选择
选择通过国家或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的优质高产、适应性广、抗性强、适口性和商品性好的适合青冈种植的优良鲜食玉米品种。
8.2  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符合 GB 4404.1 要求,发芽率90%以上。购买已包衣的种子,使用的种衣剂应符合 NY/T 393 的要求。
8.3晒种
播种前 2 d~3 d,选择晴天在阳光下晾晒种子 2 h~3 h。
8.4  播种
8.4.1  播种时期
8.4.1.1糯玉米
8.4.1.1.1  正常播种
播种时期应根据气象条件、品种特性,结合鲜食玉米的市场供应时间、加工厂加工时间等因素综合考虑。春季最早播种期应在 5 cm~10 cm 土层地温稳定达到 8 ℃~10 ℃时视墒情适时播种,最早不能早于4月28日。
8.4.1.1.2  错期播种
一般连续播种 4 d~5 d 后,停播 3 d,然后再开始下一批次播种,最迟播期(最后一批播期应保证所种品种在初霜期前达到采收标准)一般不晚于6月20日。土壤干旱时必需做水播种,且水量充足。
8.4.1.2甜玉米
正常播种时期应该在5月6日~7日,此时 5 cm~10 cm 土层温度稳定通过10℃;甜玉米错期播种按照8.4.1.1.2 执行。
8.4.2  种植方式
8.4.2.1  机械直播
根据品种特性,合理密植,公顷保苗株数为 45000 株~50000 株。糯玉米播种深度 5 cm~6 cm;甜玉米播种深度3 cm~4 cm。要求机车行走速度均匀,播种深浅一致。
8.4.2.2  地膜覆盖
播种初期如果采用地膜覆盖可以与播种同步进行,1 叶 1 心期破膜放苗,在拔节期结合中耕除草和追施穗肥,揭除地膜。
9 田间管理
9.1  浇水
生育期内,正午心叶出现萎蔫时应当及时灌溉。
9.2  去除分蘖
拔节期发现分蘖,及时去除。
9.3  化学除草
9.3.1  农药使用准则
农药合理使用应符合NY/T 393 的规定。
9.3.2  播后苗前封闭除草
土壤墒情较好的年份,播后3 d~5 d 可使用乙草胺、异丙甲草胺、精异丙甲草胺、莠去津、2.4-D 异辛酯、嗪草酮等药剂进行封闭除草。如出土阔叶杂草较多,可混加 2.4-D 异辛酯;或施用精异丙甲草胺+噻吩磺隆水分散剂;如部分杂草已出苗,可加草甘膦丙胺盐水剂,或 2.4-D 异辛酯乳油。或施用精异丙甲草胺+嗪草酮+噻吩磺隆水分散剂。
9.3.3  苗后茎叶处理
玉米苗后3叶~5叶期,一般用苯唑草酮(包卫)和硝磺草酮进行苗后除草。要选择无风或风小(小于3级风)的天气,利用早晚进行施药,空气相对湿度在65%以上,避开中午高温,药剂喷液量以喷雾机每公顷75 L~100 L为宜。
9.3.4  化学除草要求
播后苗前封闭除草要求地平、土碎、地表无植物残体,播种后要及时施药,喷洒均匀,实际用药量与设计量误差要小于±5 %,药剂喷液量以喷雾机每公顷 75 L~100 L为宜,均匀喷洒。有机质含量低于2%的土壤或沙质土、低洼易积水地块、低温高湿等条件禁用2.4-D类和嗪草酮除草剂;玉米拱土期或土壤出现裂缝,禁止施用草甘膦。
9.4  病虫害防治
9.4.1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采用物理和生物防治技术;化学防治应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药剂选择和使用应符合 NY/T 393 的要求。
9.4.2  玉米螟
9.4.2.1  农业防治
前茬玉米收获后及时旋耕灭茬深翻,消灭越冬幼虫。
9.4.2.2  物理防治
投射式杀虫灯诱杀:一般情况下,围绕玉米秸秆集中堆放处于 6 月下旬至 7 月下旬设置,视秸秆堆垛适度集中投放,可酌情增加灯数量,每台灯相隔 200 m,杀虫灯加性诱剂技术。
9.4.2.3  生物防治
根据前期测报调查,以及玉米生长、密度情况,共释放赤眼蜂三次。在玉米螟化蛹率达到20%时,后推 10 d 为第一次放蜂日,间隔 5 d 后第二次放蜂,间隔 10 d 后第三次放蜂。每公顷总放蜂量不低于 22.5万头,每公顷设置30个点,每点放1块蜂卡,每次每公顷放7.5万头。
9.4.2.4  化学防治
在大喇叭口期,用阿维菌素、氯氟氰菊酯、吡虫啉、Bt可湿性粉剂喷雾。
9.4.3  双斑萤叶甲
用阿维?三唑磷乳油,或氯氰菊酯,兑水采用高杆喷雾机、无人机或航化方式喷雾。
9.4.4  蚜虫
用吡虫啉悬浮剂,或啶虫脒乳油,兑水采用高杆喷雾机、无人机或航化方式喷雾。
9.4.5  粘虫
9.4.5.1  防治指标
做好粘虫的预测预报工作,当虫口密度达到5头/株时,需进行防治。
9.4.5.2  防治方法
用触杀剂和胃毒剂均可,或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施药机械可用自走式高秆作物喷雾机或无人机;虫口密度高,发生面积大并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飞机航化作业。
9.4.6  玉米顶腐病 
发病初期可用具有内吸作用的广谱性杀菌剂,如多菌灵混悬剂,或菌克毒克水剂,或甲基托布津加优质叶面肥喷雾。
9.5  人工辅助授粉 
鲜食玉米吐丝阶段如遇到刮风、连续下雨,需人工辅助授粉,时间为上午 9 h~11 h。
10 采收时期
宜在清晨或傍晚采收,鲜食糯玉米在吐丝后 24 d~28 d,甜玉米在吐丝后 20 d~23 d 适时采收,覆膜地块采收期提前 5 d~7 d。判断标准是果穗苞叶有点松,花丝干枯变黑褐色,子粒有光泽,达到乳熟中期,连苞叶采收;采收后在阴凉处存放,不宜大堆存放。果穗采收后 6 h 内加工或销售完毕。
鲜穗安全指标应符合 GB 2715 规定。
11 生产记录
应建立田间生产记录档案,对生产过程实施全程记录,档案保存2年以上。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标准文本  查看
团体详细信息
团体名称青冈县蔬菜(鲜食玉米)协会
登记证号51231223MJ46861842发证机关青冈县民政局
业务范围青冈玉米、蔬菜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技术培训、品种选育,市场供求信息发布等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才德强
依托单位名称
通讯地址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农村农业局东厢房二楼邮编 : 151600

收录自团体标准信息平台,认准啦(RenZhunLa.com)为执行该团体标准的产品或服务提供推介展位,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