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QPYX 000001—2022 包装绿色印刷管理通则-团体标准

目录


收录自团体标准信息平台,认准啦(RenZhunLa.com)为执行该团体标准的产品或服务提供推介展位,欢迎留言交流。


标准详细信息
标准状态  现行
标准编号  T/QPYX 000001—2022
中文标题  包装绿色印刷管理通则
英文标题  General rules for green printing management of packaging
国际标准分类号  01.020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民经济分类  C231 印刷
发布日期  2022年10月30日
实施日期  2022年11月06日
起草人  袁宝根、王宏艳、张晓迁、蒋向新、黄海峰、章海峰
起草单位  上海市青浦区印刷协会、上海中华印刷有限公司 、上海铂客思艺术包装有限公司、上海宝磊印刷厂、上海浩隆实业有限公司、上海永富印务有限公司、上海一柯印务有限公司、上海市青浦区宣传部、上海市青浦区文旅局、上海市青浦区社会文化管理所、上海市青浦区计量质量检测所、上海馨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包装绿色印刷的技术要求和运行管理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采用平版印刷方式进行包装绿色印刷。采用凹版印刷、柔版印刷、丝网印刷等其他类型印刷方式进行包装绿色印刷的企业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主要技术内容  4 技术要求
4.1 印前
4.1.1 资源节约要求
印前应采用以下措施推进资源节约,包括但不限于:
a)印前版面设计应符合国家有关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要求,起到优化版面设计、提高印刷材料利用率的效果等;
示例:当遇到设计到含有“金”、“银色”等金属颜色时,宜尽量与客户沟通,启用三原色减色法,用三原色值填值,使颜色接近相对所需的金属色。
b)建立实施版面优化设计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下列要求:
1)在无特殊情况下,应在计算机上进行文稿修改;
2)做到版面结构协调、美观,文字、图案简洁明了,篇章内容大方紧凑,尽量用有限的版面承载最多内容;
3)排版时,充分利用缩放和打印预览功能,减少打印纸的用量;
4)在设计时候满足工艺要求前提下缩小“出血”放量,避免印刷纸张浪费。
c)宜采用长版烤版、计算机直接制版(CTP)系统、数字化工作流程软件、节省油墨软件、底色去除(UCR)工艺、软打样和数码打样等技术措施,确保印前工序各环节资源节约。
4.1.2 原辅料采购要求
采购的纸张、油墨、热熔胶、喷粉、润版液、覆膜胶粘剂、橡皮布、上光油等应符合以下要求,并获得由供应商提供的有关资质证明和证明其质量环保保证能力的客观证据:
a)油墨、上光油、橡皮布和胶黏剂等原辅材料不得添加包括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NO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已基)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D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等在内的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
b)宜采购通过FSC森林认证的纸张,纸张亮(白)度应符合 GB/T 24999的要求;
c)胶印油墨应符合HJ 2542的要求;
d)润湿液不得含有甲醇、环己酮等有害物质;
e)上光油应为水基或光固化上光油;
f)喷粉应为植物类喷粉;
g)即涂膜覆膜胶粘剂应为水基覆膜胶。
4.2 印刷
4.2.1 节能降耗
4.2.1.1 能源节约
4.2.1.1.1 印刷车间管理
应建立实施印刷机能耗考核制度,并尽可能避免印刷机空转情况的发生。
印刷车间应采用发光二极管(LED)灯和小直径灯。
应安装自动门,对印刷车间的温度进行有效控,并做好车间温度记录。
生产彩色印件应使用四色机印刷,双色印件应使用双色机印刷,单色印件应使用单色机印刷,UV印刷应使用LED-UV印刷方式。
车间设备在动力允许情况下,宜使用变频节能电机。
应根据上年度车间用水情况制定本年度节约用水计划并严格贯彻实施,避免超计划用水和浪费现象的发生。
4.2.1.1.2 其他区域管理
应按下列要求采购和使用空调等大功率电器:
a)新购置大功率电器时,应选择节能型产品;
b)使用大功率电器时,应做到用时合闸,不用时随手将电闸拉下,避免电能损失,从而节能降耗;
c)环境温度为22℃~28℃间宜关闭空调。
应按下列要求推进公共区域照明节能,做到随手关灯,不得出现长明灯或白昼灯的情况:
a)办公室、会议室等场所宜采用自然光,尽可能少开灯或不开灯,离开时应随手关灯;
b)公共区域上班时间应尽量使用自然光照明,确需开灯时要隔盏开灯;
c)非工作时间,应由专人对公共区域、办公室、会议室等的灯进行全面检查,若发现未关闭的,应及时关闭。
强化员工节水意识,应在公司各卫生间张贴节水标志,发现漏水现象应及时维修处理。
4.2.1.2 资源节约
企业应建立健全以下印刷过程资源节约控制制度或程序,包括但不限于:
a)上版、卸印版、校正套准规矩时间程序;
b)纸张放量控制制度;
c)印版、橡皮布消耗定额控制制度; 
d)印刷油墨定量发放控制程序,集中配墨,定量发放:
1)大批量专色油墨宜交专业油墨公司定量配置;
2)少量专色油墨自行配置时,宜选用相近色相原色墨,减少原墨使用的品种,并按比例称重调配。
印刷过程中,在确保满足后序工艺质量的前提下,应按以下要求采用静电喷粉器和喷粉收集装置,包括但不限于:
a)印刷铜版纸印件时,为防止粘花、影响质量,应开启静电喷粉器;
b)胶版纸印刷时不得使用喷粉器。
应采用中央供墨系统,进行油墨监测,实现自动供给、节省油墨的效果。
应采用墨色预调和水/墨快速调节装置。
注:在条件成熟的情况,宜启用G7色彩管理和CIP3或色彩管理系统。
为对余墨进行充分利用,应每周将盛装红、黄、蓝、黑余墨的小容器内的余墨集中盛装,由车间管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在不影响质量的情况下使用在低档的、单色的印件上。
机器检修时更换下来的机油,须经过多次沉淀、过滤后反复使用。沉淀、过滤下来的废物应在指定储存点盛装,并定期移送第三方回收处置。
车间应选用符合环保要求且低于60°闪点的还原剂、洗车水,并在使用过程中按下列要求执行:
a)为防止挥发、节约溶剂,应在每次使用后马上拧紧瓶盖;
b)每天下班前应由专人负责将各机台上剩余的还原剂收集盛装并密闭保存。
4.2.2 印刷面积
企业在印刷生产封套、包装箱、包装袋等包装产品时,应避免满版印刷,印刷面积不超过其表面总面积的50%。
4.3 印后
4.3.1 成品要求
4.3.1.1 合格证明
应提供产品合格证明,证明印刷产品有害物质限量符合HJ 2503-2011中5.2表2的要求以及本文件表 1的要求。
表1 印刷产品有害物限量值
序号 环境管制物质 限量标准 (ppm 或 mg/kg)
1 铅(Pb) 90
2 镉(Cd) 75
3 汞(Hg) 60
4 六价铬(CrⅥ) 60
5 多溴联苯(PBBs) 1000
6 多溴苯醚(PBDEs) 四溴、五溴、六溴、七溴、十溴苯醚单项不超10
五项成分之和不超500ppm
7 六溴环十二烷(HBCDD) 100ppm
8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已基)酯(DEHP) 1000ppm
9 邻苯二甲酸丁苄脂(BBP) 1000ppm
10 邻苯二甲酸二丁脂(DBP) 1000ppm
11 全氟辛烷磺酸(PFOS) 50ppm
12 SVHC最新候选物质 1000ppm
13 Pb+Cd+Hg+Cr+6 、邻苯二甲酸酯(16P)
(包装材料) Pb+Cd+Hg+Cr+6<100ppm
所有邻苯二甲酸酯总量不超100ppm
14 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
(包装材料) 不得检出
4.3.1.2 产品标识
对印刷生产的可回收利用产品应按GB/T 16288、GB/T 18455等要求标示回收标志。回收标志应比例适当、清晰牢固,醒目易识别。
4.3.1.3 特别要求
印刷生产的食品化妆品包装物,应符合GB 23350中关于包装空隙率、层数和成本的要求。
印刷生产的通信终端产品包装物,应符合GB/T 30963中关于包装空隙率、层数和成本的要求等。
印刷生产的邮件快件包装,在满足寄递需要的前提下,防止包装层数过多、空隙率过大。邮件快件包装空隙率原则上不超过20%。
4.3.2 绿色认证
企业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宜通过绿色印刷产品相关认证并获得证书。
4.3.3 环境保护
4.3.3.1 污染物控制
企业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应积极采用绿色环保低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企业应使用低VOCs含量的油墨、胶黏剂、清洗剂等,并通过采用末端VOCs综合治理措施,推进排放浓度稳定达标且排放速率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要求。 
4.3.3.2 废弃物回收利用
企业应建立健全并贯彻实施剩余油墨及其容器、电化铝废料、下脚料、废纸料、残余胶料、印刷设备清洁抹布等废弃物回收处置程序和综合利用制度,并做好废弃物台账记录工作。
印刷生产列入相关包装物回收目录的企业,应按以下要求进行包装物回收处置,包括但不限于:
a)对属于一般固废可再生利用的,按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有关规定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企业进行回收利用;
b)对属于一般固废不可再生利用的,按照一般工业固废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企业进行无害化处理;
c)对属于危险废物的,按照危险废物处置规定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危废处置企业进行处置。
企业宜向客户发送纸箱回收利用告知书。
所有车间使用过或过期失效的电化铝应在指定储存点放置,由专人定期负责集中计量、保管和移送第三方回收处置,并做好相关记录。
5 运行管理
5.1 制度机制
企业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宜按GB/T 19001、GB/T 24001、GB/T 23331等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能源管理体系等。
企业应建立健全绿色采购供应体系,建立绿色供应商名录,加强绿色采购管理。
企业应建立健全绿色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对设计制作、印版管理、印刷过程、用量统计、回收利用、检测认证等包装绿色印刷所涉关键环节进行规范。
企业应建立健全考核评估和奖惩机制,对包装绿色印刷落实情况开展常态化检查与评估,并根据日常评估结果采取相应分析和改进措施。
5.2 信息化管理
    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企业宜建立完整的产品信息档案,对绿色印刷包装产品的采购、设计、生产、出库、回收等实行全过程记录。
5.3 科研与培训
企业应建立健全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制度,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强化从业人员包装绿色印刷操作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教育。
企业宜加大科研投入,通过采用与上下游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环保组织等开展产学研合作模式,推进包装绿色印刷技术的科技创新,提升企业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标准文本  查看
团体详细信息
团体名称上海市青浦区印刷协会
登记证号513101185011860770发证机关青浦区民政局
业务范围开展印刷科技咨询、培训、交流。(涉及行政许可的,凭许可证开展业务)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袁宝根
依托单位名称
通讯地址上海市青浦区宝庆街143号邮编 : 201700

收录自团体标准信息平台,认准啦(RenZhunLa.com)为执行该团体标准的产品或服务提供推介展位,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