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QXZJ Q001—2023 抛丸器-团体标准
目录
标准详细信息 | |
---|---|
标准状态 | 现行 |
标准编号 | T/QXZJ Q001—2023 |
中文标题 | 抛丸器 |
英文标题 | |
国际标准分类号 | 25.120.30 模制设备和铸造设备 |
中国标准分类号 | |
国民经济分类 | C342 金属加工机械制造 |
发布日期 | 2023年02月07日 |
实施日期 | 2023年09月01日 |
起草人 | 刘剑峰、张美军、曹生辉、纪岩、郭合松,徐明森、逄宗刚 |
起草单位 | 青岛滨海金成铸造机械有限公司、青岛昊为科达机械有限公司、青岛宏盛铸造机械有限公司、青岛安泰重工机械有限公司、青岛淳九机器控股有限公司、青岛盛美机械有限公司 |
范围 | |
主要技术内容 | 技术要求 5.1 一般要求 5.1.1 抛丸器应符合GB/T 23576和本文件的规定,并按照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进行制造。 5.1.2 抛丸器的结构参数应以工件所需的抛丸加工工艺要求为依据,并达到技术文件的要求。 5.1.3 机械加工零件的未注公差尺寸极限偏差不应低于GB/T 1804-2000规定的m级公差要求。 5.1.4 焊接件应符合GB/T 23570的规定。 5.1.5 锻件应符合JB/T 4385.1的规定。 5.1.6 抛丸器的涂漆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 5.1.7 抛丸器罩壳应安全可靠,内衬板、护板的接缝应有良好的封闭性。各种形式的接缝间隙不应大于表2的规定。 表2 接缝的间隙 单位为毫米 接缝型式 对接 斜接 搭接 间隙 0.8 1.2 1.5 5.1.8 抛丸器外露的传动部分应有可靠的安全护罩,并应符合GB 20905和GB/T 8196的有关规定。 5.1.9 抛丸器的叶片、分丸轮、定向套及衬、护板应具有互换性并固定可靠,分丸轮应采用特制内六角螺钉固定。 5.1.10 抛丸器的叶片、分丸轮、定向套及护板的硬度应不小于58 HRC。 5.1.11 每台抛丸器中的叶片、分丸轮、定向套及护板各自的硬度最大值或最小值与平均值之差应在±3 HRC的范围内。 5.1.12 叶片、分丸轮、定向套的使用面和进丸管内部表面应平整、光滑,其尺寸公差不应大于GB/T 6414的CT12级,并符合有关规定。 5.1.13 叶轮体的径向圆跳动不应大于0.1 mm。 5.1.14 叶轮体的端面圆跳动不应大于0.1 mm。 5.1.15 叶轮体(未装叶片)应作平衡校正,平衡校正后的许用剩余不平衡量的数值按GB/T 32567-2016中附录A的规定计算,其中平衡品质级别的数值选用GB/T 9239.1-2006表1的G6.3级的量值。叶轮体实际测量的剩余不平衡量不应大于该值。 5.1.16 同一叶轮体叶片之间的质量差不应大于叶片公称质量的0.3%,相对位置每对叶片之间的质量差不应大于叶片公称质量的0.2%。 5.1.17 定向套外露表面上应带有抛出口位置的定位标志及定向套调整位置的标志。 5.1.18 抛丸器应有叶轮旋转方向的标志,该标志应固定在导丸管侧抛丸器罩壳的合适位置。 5.1.19抛丸器在结构上应能保证维修的方便性。 5.1.20 各紧固件连接处不应出现松动。 5.1.21 抛丸器的抛丸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允差应在-10%~+10%范围内。 5.1.22 抛丸器的抛射带区域应符合抛丸加工的工艺规定。 5.1.23 抛丸器的标牌应符合GB/T 13306的规定,抛丸器罩壳上应设置安全警示标牌,并符合GB 2894的规定。 5.1.24 轴承及润滑部位应密封和润滑良好,使用说明书中应明确润滑脂型号。 5.1.25 抛丸器无论采用何种结构(电动机直联或皮带传动),均应设置起吊装置。 5.1.26 随机附件、备件应齐全。 |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 否 |
标准文本 | 不公开 |
团体详细信息 | |||
---|---|---|---|
团体名称 | 青岛西海岸新区铸造机械制造协会 | ||
登记证号 | 51370211MJD897017Q | 发证机关 | 青岛市黄岛区行政审批服务局 |
业务范围 | (一)进行业务调研、统计、信息收集;(二)组织行业培训、技术咨询、对外交流、会展招商及产品推介活动;(三)制定并负责实施行业内部争议处理规则,协调本行业与其他行业或其他组织的关系;(四)协调会员关系,进行行业自律,制定并监督执行行规行约,维护行业秩序和行业整体利益;(五)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行业情况,提出涉及行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的建议;(六)承担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或者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委托的其他职能。 | ||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 逄宗刚 | ||
依托单位名称 | 青岛盛美机械有限公司 | ||
通讯地址 |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王家楼工业园 | 邮编 : 2664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