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CGS 313003—2023 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技术 影像质量评价规范-团体标准

目录


收录自团体标准信息平台,认准啦(RenZhunLa.com)为执行该团体标准的产品或服务提供推介展位,欢迎留言交流。


标准详细信息
标准状态  现行
标准编号  T/SCGS 313003—2023
中文标题  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技术 影像质量评价规范
英文标题  
国际标准分类号  01.100.01 技术制图综合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民经济分类  C358 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
发布日期  2023年08月04日
实施日期  2023年08月05日
起草人  胡振华、史小静、曹财广、张泽宇、迟崇巍、何坤山、马会民、王宏光、王艳丽、王强斌、方程、尹大龙、刘连新、杨黄浩、李波、李聪、吴长锋、张凡、张宇华、范曲立、季楠、周健、庞代文、钱骏、程树群、程震、蒙轩、唐本忠、田捷
起草单位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海南医学院、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州大学、复旦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南京邮电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南开大学、浙江大学、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范围  
主要技术内容  近红外二区成像技术具有无辐射、信号穿透更深、生物组织吸收和散射更少、分辨率更高等优势,近年来逐渐成为光学成像,尤其是活体光学成像的研究前沿。利用近红外二区荧光进行成像能够获得更深的成像深度和更高的分辨率,且具有较低的自体荧光,使得近红外二区荧光分子成像具有更高的信背比,更利于开展血流的实时超快速监测、脑损伤检测、高分辨率脑血管成像、高分辨率淋巴结成像等,这些使得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技术在基础研究和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技术呈现出的影像质量,直接影响到诊断检查结果的准确性,继而影响治疗措施的准确性,因此做好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技术影像质量评价和控制工作至关重要。然而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技术影像质量评价和控制方面,目前尚无相应的标准对成像质量进行评价。因此迫切需要对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质量的评定形成统一标准。
本文件就“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技术 影像质量评价规范”制定通用要求,以规范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的应用,促进其技术发展,并推动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标准文本  查看
团体详细信息
团体名称中国图学学会
登记证号51100000500002395F发证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业务范围开展工程图学 学术交流 书刊编辑 科学普及 继续教育 技术培训 咨询服务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赵罡
依托单位名称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1号学院国际大厦1006室邮编 : 100191

收录自团体标准信息平台,认准啦(RenZhunLa.com)为执行该团体标准的产品或服务提供推介展位,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