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NRZ 015—2023 无花果高效栽培技术规程-团体标准
目录
标准详细信息 | |
---|---|
标准状态 | 现行 |
标准编号 | T/YNRZ 015—2023 |
中文标题 | 无花果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
英文标题 |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fficient cultivation of Ficus carica Linn. |
国际标准分类号 | 65.020.20 植物栽培 |
中国标准分类号 | B05 |
国民经济分类 | A015 水果种植 |
发布日期 | 2023年11月14日 |
实施日期 | 2023年11月30日 |
起草人 | 李梅、普兴林、聂胜勇、龙荣华、朱彩华、李石开、侯杰、舒兴香、舒音美、高婷、朱维贤、杨丕琼、苏应熙、贺廷东、毛成华、袁花、刘申喜、阳厚才、王明红、张燕林、林华、文玲、张丽芹、杨树琼、王武勇、杨金兰、王静昆、叶帆、杨波、沈雪梅、杨可、耿其勇、陈树国、杨和团、李志杨、周晓波、王勇、何品斌、董四洪。 |
起草单位 | 昆明市东川区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昆明市东川区植保植检站、昆明市东川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昆明糯鑫种植有限公司、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碧谷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昆明市东川区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曲靖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双柏县农业农村局、鲁甸县农业农村局、曲靖市沾益区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 |
范围 | 本文件规定了无花果(Ficus carica Linn.)高效栽培技术的产地环境选择、品种选择、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无花果的高效栽培。 |
主要技术内容 | 1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2 产地环境选择 可在海拔900 m~2200 m,年平均温度15℃~22℃,年降雨量600 mm~1000 mm的区域内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质为沙壤或轻质黏土,pH值为6.5~8.0;不宜与核果类果树和桑科作物重茬。水质应符合GB 5084的规定,土壤环境应符合GB 15618的规定,产地环境应符合NY/T 391的规定。 3 品种选择 宜选择抗逆性强,品质优,较耐贮运,且符合市场需求的品种,推荐品种见附录A。 4 育苗 4.1 圃地选择 地势平整、背风向阳、交通便利、排灌方便的地块。 4.2 育苗准备 4.2.1 育苗容器 15 cm×20 cm的黑色营养袋。 4.2.2 插条 落叶期剪取生长健壮、叶芽饱满、无病虫危害的茎粗1 cm~1.5 cm成熟枝条作为插条。将枝条绑扎成捆横卧置于阴凉处沙藏。 4.3 扦插 2月下旬至3月上旬取出沙藏枝条剪为长度15 cm~20 cm的插穗,上剪口离芽1 cm平剪,下剪口斜剪,用100 mg/L的ABT生根粉溶液蘸插条下部,随蘸随插,插入装满营养土的育苗容器,上端露出地面1~2个芽眼,育苗袋摆放成宽度为1.5 m的条状。及时浇透水,上方拉遮阳网。 4.4 扦插苗管理 适时浇水保持营养土湿润,及时清除杂草。60 d~80 d后结合灌水每亩追施复合肥(15:15:15)5 kg;夏季幼苗旺盛生长期结合灌水每亩间隔25 d,追施复合肥(15:15:15)10 kg1~2次。过旺苗木除去下部1/3叶片。 4.5 嫁接 选择健壮枝条上生长饱满的芽1个芽接在插条离地高20 cm的光滑处,随取随接,用嫁接膜把新芽缠结实并微破嫁接膜露出新芽点。在嫁接口上方2 cm处剪平插条并用嫁接膜包裹。 4.6 嫁接苗管理 适时浇水保持营养土湿润,及时清除杂草,及时除去插条上的嫩芽。待嫁接芽长至20 cm~30 cm时结合灌水每亩追施复合肥(15:15:15)40 kg;嫁接苗旺盛生长期结合灌水每亩间隔25 d,追施复合肥(15:15:15)50 kg。 4.7 出圃 当苗木达到一级苗标准时出圃。苗木分级标准见附录B。 5 定植 5.1 定植时间 裸根苗休眠期定植,有灌溉条件的容器苗全年均可定植。 5.2 定植密度 株距2 m~3 m,行距3 m。 5.3 定植方法 5.3.1 聚土起垄栽培:每亩施有机肥2000 kg~3000 kg,复合肥(15:15:15)50 kg,按行距撒施在定植行向,深翻做垄,垄宽1 m、垄高35 cm,依株距定植。 5.3.2 定植穴栽培:定植穴规格80 cm×80 cm×60 cm。挖穴时表土与底土分别堆放,亩施有机肥2000 kg~3000 kg,复合肥(15:15:15)50 kg。基肥与表土混合施入定植穴。 5.3.3 定植前用3°Be~5°Be石硫合剂喷洒,根系用30%甲霜灵锰锌+辛硫磷2000倍液浸泡15 min,晾干。 5.3.4 定植后浇透水,树盘薄膜覆盖。 6 田间管理 6.1 水分 种植园配置滴灌系统或沟灌系统,视土壤墒情适时排灌。 6.2 施肥 6.2.1 基肥 12月~次年1月,落叶前后每亩施入腐熟有机肥2000 kg,垄栽沟施,穴栽环施。 6.2.2 追肥 6.2.2.1 萌芽后 结合灌水每亩施30 kg~40 kg氮肥。 6.2.2.2 新梢生长 结合灌水每亩施80 kg~100 kg氮肥。 6.2.2.3 果实转色期间 结合灌水间隔30 d每亩施50 kg复合肥1次。 6.3 整形修剪 6.3.1 整形 自然开心形整形,干高60 cm~80 cm处留主枝3枝,每主枝留3~5个侧枝,待侧枝生长到100 cm~120 cm开始摘心,拉枝开张角度,梢头与地面呈30°~45°。 6.3.2 修剪 冬季疏除徒长枝、密生枝和干枯枝,回缩下垂枝,不宜短截健壮枝条。对分枝少或者结果部位逐年外移的无花果树,适当回缩,短截徒长枝。除去根部萌蘖。 6.4 抹芽除梢 萌芽期每个结果母枝留一外口芽,其他多余的芽分2~3次抹除。 6.5 疏枝 生长期及时疏除过密弱小枝。 7 病虫害防治 7.1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强化病虫害的测报,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应选用符合NY/T 393规定的化学农药,。 7.2 防治方法 7.2.1 农业防治 加强栽培管理,培养健壮树势;合理密度。落叶后树干涂白。 7.2.2 物理防治 采用粘虫板、香氛喷胶、黑光灯或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防治虫害。 7.2.3 生物防治 果蝇性诱剂诱捕器。 7.3.4 化学防治措施 农药的选择和使用应符合NY/T 393的规定。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见附录C。 8 采收 8.1 采收期 8.1.1 当地鲜销的无花果,应在八成熟采收,即果实长到标准大小、表现出品种固有色泽、且稍微发软时采收;外运,七成熟为宜,即果实长到固定大小且基本转色但未明显软化;加工干果,成熟度可达到6成熟。酿酒可完全成熟。果实成熟期,每天应将达到采收标准的果实采收完,不得隔日采收,晴天早、晚温度较低时采收为宜。 8.1.2 禁止雨天采收,禁止果面带露水时采收。戴硅胶手套操作。 8.3 采收方法 用手掌轻托果实,食指抵住果柄基部,向上轻抬(折),果柄与果实自然分离,禁止硬扯。应先采收达到采收标准的果实,将采收下的果子放在垫有软布的竹筐或泡沫箱中,容器在5 kg以下,以防果实挤压腐烂。 |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 否 |
标准文本 | 查看 |
团体详细信息 | |||
---|---|---|---|
团体名称 | 云南省热带作物学会 | ||
登记证号 | 51530000518357661E | 发证机关 | 云南省民政局 |
业务范围 | 学术交流,培训咨询。 | ||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 李岫峰 | ||
依托单位名称 | 云南省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 | ||
通讯地址 |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凉亭西路111号 | 邮编 : 65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