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NRZ 003—2024 苦瓜高产种植技术规范-团体标准
目录
标准详细信息 | |
---|---|
标准状态 | 现行 |
标准编号 | T/YNRZ 003—2024 |
中文标题 | 苦瓜高产种植技术规范 |
英文标题 |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high-yield planting of bitter gourd |
国际标准分类号 | 65.020.20 植物栽培 |
中国标准分类号 | B31 |
国民经济分类 | A014 蔬菜、食用菌及园艺作物种植 |
发布日期 | 2024年02月08日 |
实施日期 | 2024年02月25日 |
起草人 | 龙荣华、朱彩华、刘凌、杨树祥、高婷、杨和团、李志杨、李梅、普兴林、聂胜勇、杨树琼、周晓波、李顺勇、李静、陈伟、李洪文、李石开、陆琳、陈树国、耿其勇、张振林、李玉华、邰杰、蔺应达、李谦、王勇、何品斌、章凤、唐梅、董四洪、李财刚、卢宝宏、袁丽萍、蒋艳梅、张辉林、徐继宏、尚磊、王兴荣、赵秀华、罗靖、李兴宏、李建开、江华琼、刘秀英、刘双泽、杨丽娟、杨槟瑜、邢贵荣。 |
起草单位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陆良县中枢街道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陆良县农业农村局、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昆明市东川区农业农村局、双柏县农业农村局、曲靖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保山市隆阳区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鲁甸县农业农村局、曲靖市沾益区农业农村局、曲靖绿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元阳县农业农村局、罗平县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 |
范围 | 本文件规定了苦瓜高产种植技术的品种选择、环境选择、育苗、整地、定植、田间管理、采收和生产管理档案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苦瓜的种植。 |
主要技术内容 | 1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2 品种选择 根据种植目的、市场需求,以及当地的气候环境,选择适应性好、抗性强、高产的品种。 3 环境选择 选择交通便利、耕作层≥30 cm、排灌方便的地块,前作为非瓜类作物,土壤符合GB 15618的规定。灌溉水符合GB 5084的规定。 4 育苗 育苗按照T/YNRZ 002-2024的规定执行。 5 整地 5.1 深翻 深翻土地30 cm以上,晒垡30 d左右。 5.2 作畦 翻耕晒垡后整地作畦。畦面宽1.2 m~1.5 m,畦高20 cm~25 cm,畦沟宽20 cm~30 cm。 5.3 挖定植塘 塘距0.6 m×(1 m~1.3 m),塘深≥25 cm。 5.4 施底肥 每亩施普通过磷酸钙50 kg,拌入有机肥1000 kg~1500 kg,施于定植塘中,覆土3 cm~5 cm。 6 定植 6.1 定植时间 地温稳定在15℃以上即可定植。 6.2 定植方法 把苗定植于塘中,苗的根系不能直接接触肥料,浇足定根水。 7 田间管理 7.1 中耕培土 定植后10 d左右,第一次中耕除草、培土;20 d~25 d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培土。 7.2 搭架 第二次中耕后搭架,架高2 m左右。 7.3 引蔓 沿架引蔓,在植株顶端下约10 cm处固定,以后每隔4~5节固定一次。植株高1.5 m以上时,把植株80 cm以下的侧蔓打掉。在缺苗旁边的植株根部留1侧芽,待此侧芽成蔓后引向缺苗位置。 7.4 植株调整 7.4.1 选留主蔓和基部2个~3个从地表根茎部发出的侧枝,去掉所有地表节以上到第15节的营养侧枝,带有雌花的侧枝从雌花以上留1个~2个叶片后将侧蔓枝去掉,去除过密的老枝及细弱的侧枝。 7.4.2 摘除主蔓50 cm以下的雌花。主蔓坐稳6个~7个瓜时,于最上部瓜后留5片~6片叶打顶。适时进行疏枝,去除老叶、病叶。 7.5 水肥管理 7.5.1 生长期间需要保持65%~70%的土壤相对湿度。 7.5.2 定植后结合中耕除草,每亩追施尿素5 kg~10 kg、硫酸钾5 kg;当出现雌花时,每亩追施45%的N:P2O5:K2O(20:15:15)25 kg;盛果期每亩施用硫酸钾8 kg~10 kg、N:P2O5:K2O(15:15:15)15 kg。 7.6 人工授粉 盛花期上午7:00~10:30为授粉最佳时间。露地栽培的选择晴天当天开放的雄花和雌花,采摘雄花剥去花瓣,在雌花柱头粘上雄花的花粉,1朵雄花最多配4朵雌花。设施栽培的每天上午选择无露水时进行操作。 7.7 主要病虫害防治 7.7.1 主要病虫害种类 7.7.1.1 主要病害有猝倒病、炭疽病、褐斑病、白粉病、病毒病等。 7.7.1.2 主要虫害有瓜蚜、蓟马、白粉虱、瓜实蝇等。 7.7.2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 7.7.3 防治方法 7.7.3.1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措施如下: ——选用抗病品种并进行种子消毒; ——加强与非瓜类蔬菜进行轮作; ——合理密植,及时搭棚、整蔓、摘除病叶、病枝和病瓜,增强植株通风透光; ——采用配方施肥,按需施用中、微量元素肥; ——雨后及时排除积水; ——发现病株及时拔除; ——及时清除田间杂草。 7.7.3.2 物理防治 可采用防虫网、黄板、蓝板、诱虫灯等防治方法。 7.7.3.3 化学防治 具体防治方法见附录A。农药使用应符合NY/T 393的规定。 7.7.3.4 缺素症及其防治 缺素症防治详见附录B。 8 采收 果实表面的条状或瘤状突起饱满、果皮有光泽、果顶颜色开始变淡时进行采收。用剪刀在距藤蔓3 cm~5 cm处剪下。 9 生产管理档案 每个生产地块应建立独立、完整的生产管理档案。记录种子种苗、农药、肥料等来源信息,保留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记录,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 否 |
标准文本 | 查看 |
团体详细信息 | |||
---|---|---|---|
团体名称 | 云南省热带作物学会 | ||
登记证号 | 51530000518357661E | 发证机关 | 云南省民政局 |
业务范围 | 学术交流,培训咨询。 | ||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 李岫峰 | ||
依托单位名称 | 云南省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 | ||
通讯地址 |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凉亭西路111号 | 邮编 : 65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