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_AHSF 001—2024 银缕梅育苗技术规程-团体标准

目录


收录自团体标准信息平台,认准啦(RenZhunLa.com)为执行该团体标准的产品或服务提供推介展位,欢迎留言交流。


标准详细信息
标准状态  现行
标准编号  T/AHSF 001—2024
中文标题  银缕梅育苗技术规程
英文标题  
国际标准分类号  65.020.20 植物栽培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民经济分类  A021 林木育种和育苗
发布日期  2024年06月04日
实施日期  2024年06月04日
起草人  胡晓兰、许思华、项阳、何俊、余滨、周玉兰、马载勤、李源、周正东、梁志苍
起草单位  霍山县东方大地生态农林有限责任公司、霍山县林业局坑木林总场、霍山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
范围  
主要技术内容  银缕梅育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银缕梅(Parrotia subaequalis)的播种育苗、扦插育苗、苗木移植、病虫害防治、苗木出圃和档案管理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银缕梅育苗和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001  育苗技术规程
LY/T 2289  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档案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播种育苗
种子采集
10 月中下旬,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母树采集成熟饱满的种子。
种子处理
种子采集且净种消毒后,按1︰3比例与含水量10%的干净细河沙拌匀,沙藏过冬。
圃地选择
圃地选择靠近水源、光照充足、交通方便的地块。要求排水良好、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湿润、肥沃、pH值5.5~6.5的砂壤土或中壤土。
整地
4.4.1 细致整地
秋冬季土壤深耕细耙,清除杂草、树根、石子等,深度 30 cm~40 cm。
4.4.2 消毒施肥
用硫酸亚铁50 kg/hm2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倍液10 kg/hm2~15 kg/hm2对土壤进行消毒;施复合肥750 kg/hm2~1000 kg/hm2。
4.4.3 作床
苗床规格按照GB/T 6001规定执行。
播种
4.5.1 播种时间
春播,以3月初播种为宜。
4.5.2 播种方法
以点播为主,深度1 cm,株行距10 cm×20 cm,覆土以刚好不露出种子为宜,再加盖地膜或稻草、茅草,轻压保湿。
4.5.3 播种量
20 kg/hm2~30 kg/hm2。
苗期管理
4.6.1 间苗和补苗
待出苗60%~70%时,选择晴天傍晚或阴天揭去地膜、稻草或茅草。幼苗稠密的地方应间苗,稀疏的地方应补苗,保持60 株/m2~70 株/m2,且分布均匀。补苗宜阴雨天进行。
4.6.2 遮荫
 6月~9月,用遮阳网及时遮荫,防止幼苗日灼。视天气情况,提前或延长遮荫期。
4.6.3 除草松土
遵循“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及时清除杂草。每15 d~20 d松土一次,深度以1 cm~2 cm为宜。
4.6.4 水肥管理
灌溉与排水
灌溉按照“前期浇水忌大水漫灌,后期不旱不灌”的原则。具体操作如下:
——适时适量浇水,保证圃地土壤疏松、湿润;
——持续干旱无雨时,视旱情浇水,坚持少量多次、喷洒均匀,严重时对苗木进行漫灌;
——梅雨季节或连续阴雨天气,及时排出沟内积水,防止苗木烂根。
施肥
施肥时间应在4月~10月间,薄肥勤施。具体步骤如下:
a)4月~6月,每20 d施 1 次稀薄的复合肥,以尿素、磷酸二氢钾、水按1.5︰1︰2000的比例配制;
b)6月~8月,每40 d 追施一次农家肥、稻草、落叶等沤制的稀薄有机肥,并不定期浇灌比例为3‰的硫酸亚铁溶液;
c)8月后,增施磷钾肥,用量为60 kg/hm2~90 kg/hm2。10 月份停止施肥。
5 扦插育苗
扦插设施
5.1.1 搭棚
选在背风、向阳、土质肥沃、便于排灌、交通方便的地方建造大拱棚。在大拱棚内,按照苗床南北走向,搭建半径60 cm的半圆形小拱棚。长度、宽度、高度视结构的强度、地势位置、苗床规格、管理操作方便而定。顶部覆盖塑料薄膜和遮阳网。
5.1.2 喷灌设施
应安装能覆盖整个大棚内苗床的喷雾系统。
5.1.3 容器规格
选用可降解、网眼状、无纺布、圆柱形容器袋,直径4 cm、高8 cm。
5.1.4 扦插苗床
容器苗床
苗床以南北向为宜,床面宽1 m~1.2 m,高于步道3 cm~5 cm,步道宽约50 cm,上面平铺一层透水无纺布保湿材料。
圃地苗床
规格同5.1.4.1,底部低于地面10 cm~12 cm,插床四周用红砖或塑料板作围挡,中间采用细河砂做成扦插基质,将基质均铺在扦插床上,厚度12 cm~15 cm,不可超过围挡高度。
苗床处理
插床整平后,采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或50%多菌灵粉剂300倍~500倍液对扦插床或基质进行消毒。然后,用塑料薄膜将苗床部位覆盖,7 d~10 d后即可掀开薄膜进行扦插作业。
扦插时间
硬枝扦插以2月上旬至3月上旬为宜;嫩枝扦插以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宜。
扦插技术
5.3.1 插穗制备
穗条选取和时间
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10年生以上的母树作为采穗母株,于阴天或晴天早晨、傍晚采集穗条。
插穗制作
将枝条上端平截、下端斜截。嫩枝穗条剪成6 cm~8 cm长,上切口离第1片叶基部1 cm,保留1片~3片叶;硬枝穗条剪成8 cm~10 cm长,留1个~3个芽。
插穗处理
扦插前用0.1%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80%退菌特800倍液浸泡插穗 15 min。
5.3.2 扦插方法
苗木扦插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扦插时插穗基部用1‰的GGR-6或ABT 1号生根粉水剂,浸5 min~20 min,取出晾5 s即可扦插;
——直插法,用竹筷在容器袋基质或圃地苗床基质上插4 cm~6 cm深小孔,孔深依插穗长度而定。圃地扦插株行距宜保持5 cm×5 cm或4 cm×5 cm;
——将处理好的穗条插入孔内,轻压插穗基部基质,浇透水。扦插深度以插穗上端1个~3个芽体(叶片)露出基质为宜,或保持插穗在基质面以上三分之一左右;
——将容器袋依次摆放在30 cm×40 cm的塑料托盘上,再把托盘依次摆在容器苗床床面上。
苗期管理
5.4.1 温湿度管理
温湿度管理具体操作如下:
——湿度:使用大棚喷雾系统进行保湿,喷雾的次数、时间视天气情况而定,空气湿度维持在80%~95%为宜。一般每天喷水2次~3次,如气温高时每天喷3次~4次。
——温度:大棚内的温度控制在18 ℃~28 ℃为宜。温度过高应采取降温措施,喷水、遮荫或通风等。
5.4.2 遮荫管理
6月~9月间,使用黑色遮阳网在大棚顶部遮荫,遮光度40%~60% ,温度控制在28 ℃以内。
5.4.3 除草施肥
除草参照4.6.3,施肥参照4.6.4.2。
6 苗木移植
播种苗、扦插苗宜在1年后进行苗木移植。
扦插苗移植
6.1.1 移植准备
作床
露天圃地作床,床面宽1 m~1.2 m,高6 cm~10 cm,步道宽50 cm,上面平铺一层透水无纺布保湿材料。
喷灌设施
作床前安装喷灌系统,喷水头的数量、喷水管的布局,应能够完全覆盖整个育苗地,不留死角。
容器规格
购买直径12 cm、高12 cm的成品容器袋。
基质配方
基质由黄心土40%~45%、泥炭沼泽土40%~45%、农家肥10%~20%,硫酸亚铁0.1 kg/m3,添加碎稻草、碎秸秆沤制。黄心土、泥炭沼泽土粉碎、过筛,除去石砾等杂物。
基质制作
用福尔马林加水配成100倍溶液喷洒基质,喷洒后充分混合拌和均匀堆积起来,用薄膜覆盖10 d~20 d使其腐熟发酵。此项工作宜在上一年冬季完成。
6.1.2 移植时间
次年2月底树液萌动前换床移植。
6.1.3 移植方法
剔除无根和根系发育不良的扦插苗,剪去过长的根系,连同原无纺布容器袋放入12 cm×12 cm的容器袋中,装满基质,轻轻压实,将容器袋依次摆放在床面上。
6.1.4 移植后管理
使用苗木喷灌系统,移栽后立即浇透水1次,以后视天气状况,干旱时及时浇水,雨季及时排除积水。
除草参照4.6.3,施肥参照4.6.4.2。
播种苗、苗床扦插苗移植
6.2.1 作床
作床参照GB/T 6001之规定执行。
6.2.2 移植时间
参照6.1.2。
6.2.3 移植方法
移植于苗圃地,株行距20 cm×20 cm。
6.2.4 水肥管理
水肥分管理具体步骤如下:
a)栽后灌水,1 周~2 周灌水1次,直至苗木成活;遇持续高温干旱,可搭架遮荫、增加灌水次数,保持土壤湿润;雨季注意排水,避免圃地积涝。
b)苗木成活后的5月展叶间,趁雨季撒施尿素100 kg/hm2~150 kg/hm2;6月~8月间开沟条施复合肥2 次~3 次,每次200 kg/hm2~300 kg/hm2;若不下雨,施肥后应灌水。
c)及时适时松土除草4 次~5 次,保持土壤疏松,促进根系深扎。
7 病虫害防治
参见附录B。
8 苗木出圃
起苗
8.1.1 起苗时间
应在苗木休眠期起苗。
8.1.2 起苗准备
圃地苗木起苗前1周,根据土壤墒情浇水1次。
8.1.3 起苗方法
容器袋土应随苗起走,切断穿出容器袋的主根,不能硬拔,防止撕破容器袋;圃地苗木应深起,保持根系完整,不折断苗干。
分级
参见附录A。
包装
按照GB/T 6001之规定执行。
运输
8.4.1 裸根苗
用草包或编织袋将苗木打包成50株1捆,保持根部湿润,捆好后挂标签,露出苗木顶部,装车运输。
8.4.2 容器苗
本地栽植的苗木,可用塑料袋包装,装运数量视苗株大小而定,做到随栽植随起运,以保证苗木的质量;长途运输的苗木,将容器苗放入苗木筐(袋、箱)中,装车运输。
9 档案管理
按照LY/T 2289要求执行。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标准文本  查看
团体详细信息
团体名称安徽省林学会
登记证号513400005113554447发证机关安徽省民政厅
业务范围调研、交流、咨询、培训等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高乾奉
依托单位名称
通讯地址合肥市蜀山区长江西路820号邮编 : 230031

收录自团体标准信息平台,认准啦(RenZhunLa.com)为执行该团体标准的产品或服务提供推介展位,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