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_BIAIM 0005—2024 汽车动力学仿真分析软件工具测评规范-团体标准
目录
标准详细信息 | |
---|---|
标准状态 | 现行 |
标准编号 | T/BIAIM 0005—2024 |
中文标题 | 汽车动力学仿真分析软件工具测评规范 |
英文标题 | |
国际标准分类号 | 35.240.50 信息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 |
中国标准分类号 | |
国民经济分类 | I651 软件开发 |
发布日期 | 2024年06月27日 |
实施日期 | 2024年09月27日 |
起草人 | 王泽兴、郝维、原诚寅、吴钊、丁娟、张桥、张常有、杨世春、叶璐、肖程欢、王保帅、曹浟扬、赵元、李林华、陈飞、任秉韬、彭剑坤、朱波、郑敏毅、邹广才、黄思德、季双、张媛、王明、杨军、于静、贾霞、郄耀军、高敏、陈光、李子俊、王鑫、王愚山、陈忠、曹耀光、郭欣、于双志、吴长城 |
起草单位 | 北京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北京经纬恒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天行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世冠金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 |
范围 | |
主要技术内容 | 除了标准的规范性要素(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等)外,本标准的正文部分主要内容包括软件功能要求、汽车应用场景需求、软件测试、软件评价。其中: (1)功能要求:根据软件产品特性、操作描述和用户场景,提出软件的功能分为如下8类:车辆模型组成、车辆参数配置、道路设置、车辆行为配置、动画渲染、数据可视化、求解器、接口功能,并针对上述8类功能提出具体要求; (2)汽车应用场景需求:针对汽车行业定义汽车动力学仿真分析软件的应用场景,全面覆盖动力学性能开发范围,分为如下6类:车辆仿真参数需求、操纵稳定性性能开发需求、平顺性性能开发需求、制动性性能开发需求、动力性性能开发需求、燃油经济性分析需求,标准中已明确针对以上性能开发对软件提出的需求,供软件厂商参考; (3)软件测试:标准中已明确测试对象、测试流程、测试准备、测试需求分析、测试计划、测试条件、测试方法。其中测试方法针对前述功能要求一一对应,明确测试项、测试步骤等内容; (4)软件评价:标准中已明确动力学仿真分析软件工具的评价体系、评分计算方法以及测评结论。 标准的附录部分包含两类内容: (1)附录A评分标准使用建议:包含车辆模型组成、车辆参数配置、道路设置、车辆行为配置、动画渲染、数据可视化、求解器、接口功能评价,以上八项评价标准与软件功能要求一一对应,已明确测试项及详细评分细则的使用建议,软件测试方可根据实际需求设定不同功能的权重继而计算软件评分; (2)附录B软件评价等级使用建议:根据测评结果对软件进行等级评价,包含A(优)、B(良)、C(及格)、D(差)四个等级,标准给出软件等级评价与评分范围的使用建议。 |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 否 |
标准文本 | 不公开 |
团体详细信息 | |||
---|---|---|---|
团体名称 | 北京智能制造创新联盟 | ||
登记证号 | 51110000500317194Q | 发证机关 | 北京市民政局 |
业务范围 | 开展技术研发、咨询与服务;制定行业标准;组织技术培训、会议与展览;承接政府委托项目;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 ||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 周恢 | ||
依托单位名称 | |||
通讯地址 | 北京海淀区北三环中路31号生产力大楼 | 邮编 : 1000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