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_CMIF 238—2024 锂电池磷酸铁锂材料智能化生产线-团体标准
目录
标准详细信息 | |
---|---|
标准状态 | 现行 |
标准编号 | T/CMIF 238—2024 |
中文标题 | 锂电池磷酸铁锂材料智能化生产线 |
英文标题 | Intelligent production line for lithium iron phosphate materials of lithiumbattery |
国际标准分类号 | 71.120.99 其他化工设备 |
中国标准分类号 | G92 |
国民经济分类 | C266 专用化学产品制造 |
发布日期 | 2024年01月23日 |
实施日期 | 2024年04月01日 |
起草人 | 王海荣、虞兰剑、石俊峰、陈继涛、胡国荣、任玉荣、杨志宽、刘智敏、张洪常、颜华、郑传伟、潘祖荣、王旭芳、袁红东、陈玉、蔡凡朋、陆文、施明中、吴来东、何剑浩、颜国平、孙卫明、王京旭、查协芳、杨小燕、杨小成、蔺文化、江陵江、丁晓峰。 |
起草单位 | 常州百利锂电智慧工厂有限公司、北京大学、中南大学、常州大学、常州锂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富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海创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宜宾天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国安盟固利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州检验检测标准认证研究院、苏州云栖谷智能系统装备有限公司、兮然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江苏先锋干燥工程有限公司、东莞市亿富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常州百韩科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常州百和菱智能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常州雁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柏瑞思智能装备(常州)有限公司、无锡百擎智能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范围 | |
主要技术内容 | 伴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能源电动汽车替代传统燃油汽车已成为趋势。锂电池是新能源电动汽车最为核心的部件,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是锂电池正极主要材料之一。磷酸铁锂材料的品质和批次稳定性影响终端电池产品的质量。为了促进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行业的发展,生产工艺及生产线的标准化至关重要。锂电池磷酸铁锂材料智能化生产线是锂电池磷酸铁锂材料生产的成套装备。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材料的生产企业对生产线的智能化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国内尚无与锂电池磷酸铁锂材料智能化生产线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改变当前行业在生产、检验和交易环节无标准可依据的状况,急需制定标准。 本文件为锂电池磷酸铁锂材料智能化生产线的设计与制造提供技术依据,有助于企业生产优质可靠的产品,对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持续发展、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起到技术基础作用。 本文件规定了锂电池磷酸铁锂材料智能化生产线的分类、组成、基本参数、总体要求、技术要求和其他要求,描述了相应的试验方法,规定了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文件适用于锂电池磷酸铁锂材料智能化生产线的制造。 前言 III 引言 IV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分类、组成与基本参数 2 5 总体要求 2 6 技术要求 2 6.1 外观 3 6.2 生产线性能 3 6.3 主要功能单元 3 6.4 智能化要求 4 6.5 空载运行 4 6.6 安全要求 4 7 其他要求 5 7.1 外购件及材料 5 7.2 安装质量 6 8 试验方法 6 8.1 外观检验 6 8.2 生产线性能 6 8.3 主要功能单元性能检验 6 8.4 智能化要求 7 8.5 空载运行 7 8.6 安全要求 8 8.7 环境保护 8 8.8 外购件及材料检验 9 8.9 安装质量 9 9 检验规则 9 9.1 检验分类 9 9.2 出厂检验 9 9.3 型式检验 10 9.4 判定规则 10 10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10 10.1 标志 10 10.2 包装 11 10.3 运输 11 10.4 贮存 11 附录A(资料性) 生产线典型组成示意图 12 参考文献 13 |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 否 |
标准文本 | 不公开 |
团体详细信息 | |||
---|---|---|---|
团体名称 |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 ||
登记证号 | 51100000500012104F | 发证机关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
业务范围 | 行业管理 信息交流 国际合作 展览展示 教育培训 书刊编辑 咨询服务 | ||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 薛一平 | ||
依托单位名称 | |||
通讯地址 |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46号 | 邮编 : 100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