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_CQGFA 03—2004 有机黄连生产技术规程-团体标准

目录


收录自团体标准信息平台,认准啦(RenZhunLa.com)为执行该团体标准的产品或服务提供推介展位,欢迎留言交流。


标准详细信息
标准状态  现行
标准编号  T/CQGFA 03—2004
中文标题  有机黄连生产技术规程
英文标题  
国际标准分类号  65.020.01 农业和林业综合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民经济分类  A017 中药材种植
发布日期  2024年07月01日
实施日期  2024年07月16日
起草人  刘严、李杰、江彬彬、谢未晞、冉孟国、曾世洪、李学琼、董悦、张登忠、卢劲托、廖华乔、谭荣国、宋学群、袁相勇。
起草单位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重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黄连经济协会。
范围  
主要技术内容  
4 产地环境
4.1 气候
1000 m ~ 1800 m 的中高山区,植被丰富。日均气温 5 ℃ ~ 22 ℃,年均气温 10 ℃,相对湿度 80 % ~ 90 %。
4.2 环境空气 
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 GB 3095 的要求。
4.3 灌溉水
灌溉水质量应符合 GB 5084 的要求。
4.4 土壤
应符合 GB 15618 的要求,紫色土、黄棕壤或腐质壤土,疏松透气,富含有机质,土层厚度不少于 20 cm,pH值 4.6 ~ 7.5。
5 种植
5.1 选种
种质基源为毛茛科黄连属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选择植株健壮,芽苞数多,叶片多,无病虫害,移栽后 4 年 ~ 5 年的黄连植株为种源植株。
5.2 采种
立夏前后,选晴天采收黄连果实植株,在室内阴凉干燥处摊放 2 d ~ 3 d,待果实裂开时搓揉、翻抖出种子,去除杂物。按重量 1:5 ~ 10 的比例加沙混合,采用搭棚层积法或洞藏法贮藏。
5.3 育苗
5.3.1 选地
苗圃地宜选择避风阴山或日晒时间短的半阳山,土壤肥沃,腐殖质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山腰、山脚和槽地。坡度不超过 20 度。
5.3.2 整地作厢
10 月 ~ 11 月,清除地上杂物,深挖翻土,整细开厢,每 667 ㎡ 撒施腐熟厩肥 400 kg ~ 500 kg,与表土混匀,覆熏土 5.0 cm ~ 7.5 cm。
5.3.3 蔽荫
搭棚荫蔽度达到 80 % ~ 85 %。
5.3.4 播种
12 月至次年 1 月,按每 667 ㎡ 用种量 2.5 kg 均匀撒播于厢面,用木板轻压,覆一层松针,待黄连苗全部出土后清除覆盖物。
5.4 苗期管理
5 月,待幼苗长出 1 片 ~ 2 片真叶时,每 667 ㎡ 施有机肥 50 kg~ 60 kg。7 月,每 667 ㎡追施有机肥 90 kg。10 月 ~ 11 月,每 667 ㎡以干厩肥粉或生物有机肥 150 kg~ 500 kg 撒于苗床,以备越冬。
5.5 移栽
5.5.1 选地
选海拔 1200 m ~ 1800 m的早晚阳山,坡度 10 度 ~ 30 度,疏松透气,富含有机质的紫色土、黄棕壤或腐质壤土。
5.5.2 整地作厢
按5.3.2的要求操作,整地时每 667 ㎡ 撒生石灰粉 500 kg;根据地势,挖宽 30 cm、深 30 cm的排水沟。
5.5.3 蔽荫
搭棚荫蔽度达到 70 % ~ 80 %。
5.5.4 施基肥
每 667 ㎡ 施腐熟厩肥 2000 kg ~ 2500 kg,或商品有机肥 1000 kg。
5.5.5 移栽
宜 3 月 ~ 5 月的阴天或雨后晴天,选择 6 片叶子以上的壮苗,剪去部分须根,留根 3 cm ~ 4 cm,用水清洗,按 10 cm × 12 cm的株行距移栽。栽植深度以表土覆盖根茎为宜。
6 田间管理
6.1 拦边 
移栽后,用竹子、树枝或者篱笆栏在四周。
6.2 除草
移栽后的第 1 年 ~ 2 年,每年除草 4 次 ~ 5 次,保持厢面上无杂草;第 3 年 ~ 4 年,每年春、夏、秋季各除草 1 次。
6.3 补苗
移栽当年的秋季须及时进行查苗补苗 1 次。第二年春季进行第 2 次查苗补苗。
6.4 追肥培土
栽后 7 d 内,每 667 ㎡ 均匀撒施腐熟厩肥 1000 kg 或商品有机肥 300 kg。栽后 1 个月,在晴天无露水时,每 667 ㎡ 拌细土撒施腐熟油饼 30 kg,用竹子或细树枝轻扫厢面。
第 2 年 3 月,每 667 ㎡ 撒施厩肥 1500 kg或商品有机肥 500 kg。 5 月 ~ 6 月,每 667 ㎡撒施腐熟厩肥 1500 kg 或商品有机肥 400 kg。10 月 ~ 11 月,每 667 ㎡撒施厩肥 2000 kg 或商品有机肥 500 kg,生石灰 150 kg。
第 3 年 ~ 4 年,5 月 ~ 7 月,每 667 ㎡ 撒施腐熟厩肥 3000 kg或商品有机肥 1000 kg,生石灰 300 kg。11 月 ~ 12 月,每 667 ㎡撒施腐熟厩肥 3000 kg或商品有机肥 800 kg,培土 7 cm~ 8 cm。
第 5 年,若不采收,追肥、培土的方法同第 3 年 ~ 4 年;若采收,3 月每 667 ㎡ 撒施腐熟厩肥 3000 kg 或商品有机肥 1000 kg,生石灰 300 kg。
6.5 补棚与亮棚
定期检修遮阴棚和围栏;采收的前 1 年,拆去棚上盖材。
7 病虫害防治
7.1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防治原则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为主,药物防治为辅。
7.2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优质种苗,科学施肥,及时清除病株,病区撒施生石灰,及时排涝排灌,保持通风良好。
7.3 生物防治
保护天敌,施用低毒或无毒的生物菌剂。
7.4 物理防治
采用诱虫灯、粘虫板和防虫网等防治害虫。
7.5 药物防治。
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见附录A,用药原则见 GB/T 19630 附录A。
8 采收
9 月下旬至 11 月,选择晴天采收移栽后第 5 年 ~ 6 年的黄连,使用两齿铁抓子,把黄连植株抓扯出地面,抖掉基部泥土,用剪刀剪去叶柄和须根。 
9 包装贮藏
按净重 30 kg~ 40 kg每袋包装,应符合GB/T 19630的要求。
10 档案管理?
有机黄连生产、贮藏要配备专门的生产技术指导人员,对整个过程进行全程质量控制记录,建立可追溯体系并开展“二维码”运用,建立完整的生产贮藏档案。生产过程所有原始记录、生产和质量管理制度、标准、规程和各种物料原始凭证票据规范存档,保存时间为 5 年。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病虫害防治方法
表A.1 病虫害防治方法
B
C资料性附录
D()
E推荐使用的生物制剂
防治对象 使用方法
白绢病 麦麸 10 kg,加水 3 kg,放在蒸笼里蒸 1 h,待麦麸凉后,拌入哈茨木霉菌种 250 g 均匀撒在黄连植株周围。
白粉病 及时将病株移出棚外烧毁。调节荫蔽度过大、积水较多的地块,及时排水。
根腐病 移栽前结合整地,每 667 ㎡ 施用生石灰粉 500 kg 消毒。合理轮作,带菌地与豆科禾本科作物轮作。及时排水,发病初期销毁病株。
炭疽病 摘除病叶,消灭发病中心;冬季清园,将枯枝病叶集中烧毁。对荫蔽度过大、积水较多的地块应根据植株的生长状况调节荫蔽度,拆除边棚,及时排水。
晚疫病 发病后,及时剪除病叶集中烧毁。
蛴螬 栽栽黄连秧苗前半月,每 667 ㎡ 用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撒于土面,翻入土中;成虫发生高峰期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
小地老虎 清除黄连植株周围杂草和枯枝落叶。日落前投放炒熟的麦麸诱集,清晨捕杀诱虫。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标准文本  查看
团体详细信息
团体名称重庆市绿色食品协会
登记证号515000007474716799发证机关重庆市民政局
业务范围组织理论探讨及学术交流,开展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技术咨询、人员培训、科学普及、宣传推荐、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等章程范围内的相关活动。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陈义康
依托单位名称
通讯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黄山大道东段186号重庆农牧科技大厦14楼1406室邮编 : 401120

收录自团体标准信息平台,认准啦(RenZhunLa.com)为执行该团体标准的产品或服务提供推介展位,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