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_GZSE 0001—2024 广州市中小学新教师专业发展指标体系框架-团体标准

目录


收录自团体标准信息平台,认准啦(RenZhunLa.com)为执行该团体标准的产品或服务提供推介展位,欢迎留言交流。


标准详细信息
标准状态  现行
标准编号  T/GZSE 0001—2024
中文标题  广州市中小学新教师专业发展指标体系框架
英文标题  
国际标准分类号  03.180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民经济分类  P839 技能培训、教育辅助及其他教育
发布日期  2024年07月22日
实施日期  2024年07月22日
起草人  广州开放大学、北京小致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师培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起草单位  曾海、张学波、吴君胜、卢笛、吴强、梁剑峰、柯清超、王冬青、张伟春、程德松、李春明、汤少冰、刘成通、黄雯、洪亚楠、郑燕芬
范围  
主要技术内容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新教师专业发展指标体系框架:针对教龄在一年至三年左右的中小学新教师,所构建的一套可衡量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旨在为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胜任能力提升的培训与评价提供参考标准和依据。
4 新教师专业发展指标体系框架
新教师专业发展指标框架包括5个一级维度、22个二级指标和72个三级指标,见图1。一级维度包括:师德师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自我发展、数字素养。每个一级维度由若干二级指标组成,每个二级指标由若干三级指标组成。
第5章到第9章分别规定了各个维度的具体内容。
5 师德师风
5.1 概述
新教师需要履行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作风,包括遵守师德与教育法规、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
5.2 遵守师德与教育法规
新教师需要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与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包括树立理想信念、恪守师德规范、涵养教育情怀。

5.3 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新教师对学生所展现的品德、人格、行为等身心发展各个方面所持有的看法、态度与教育行动,包括关爱学生身心健康、尊重学生人格和差异、信任学生自主发展。
5.4 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新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包括树立育人理念、遵循发展规律、发挥团/队作用。
5.5 个人修养与行为
新教师在职业生涯中所展现的行为规范、言谈举止甚至服饰仪表等,包括践行行为规范、体现举止文明。
6 专业知识
6.1 概述
新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了解和掌握的基本知识,包括教育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学科知识、通识性知识。
6.2 教育知识
教育学科所涉及的基础理论、方法论以及实践知识,包括教育基础知识、学生发展知识、学生学段衔接方法、学生群体文化。
6.3 学科教学知识
新教师必须拥有所教学科的具体知识,是一种学科内容和教学知识的整合知识,包括课程标准、课程开发方法、学生学习学科内容认知特点、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方法。
6.4 学科知识
特定学科领域中的基础概念、理论、法则、原则和方法等,包括学科知识体系、学科知识原理、跨学科知识。
6.5 通识性知识
新教师拥有的有利于开展有效地教育教学工作的普通文化知识,包括中国教育情况、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科学知识、艺术审美知识。
7 专业能力
7.1 概述
新教师在教学、育人、科研、管理等方面所需能力、素质等的综合体现,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反思、课程育人、班级管理、学生指导、沟通合作。
7.2 教学设计
新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资源,设计出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的能力,包括课标教材分析、学生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过程设计、学生学习计划设计。
7.3 教学实施
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能力,包括激发动机、有效教学、学习指导、多向互动、课堂调控、信息传递。
7.4 教学评价
新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表现、学习成绩等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价,并能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的能力,包括学生课堂评价、学生阶段性评价、学生综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
7.5 教学反思
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个视角和方法,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评估和改进的能力,包括信息收集与反思、智能辅助的课堂分析与反思、自我诊断的教学改进与反思。
7.6 课程育人
新教师以各类课程为主要载体,对学生进行培养和训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动态过程,包括课程育人意识、课程育人实践。
7.7 班级管理
新教师对学生的校园班级生活进行组织、管理和协调的能力,包括做好班级管理、守护学生安全等。
7.8 学生指导
面向学生全面、个性发展教师所提供的咨询、培育与支持,包括建立良好关系、组织德育活动育人、组织主题教育活动育人、组织团/队活动。
7.9 沟通合作
新教师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理解他人的观点,能够求同存异,愉快地同他人进行合作,包括与学生平等交流、与同伴沟通合作、与家长沟通合作、与社区沟通合作。
8 自我发展
8.1 概述
新教师根据个人意愿、能力和专业发展需求,自主制定并实施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不断促进自身获得进一步发展的过程,包括终身学习、自我效能感。
8.2 终身学习
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自己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的过程,包括自我规划、自主学习、自我反思。
8.3 自我效能感
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对自己能否去完成任务、克服困难、创造价值等的推测、判断和自信程度,包括教学效能感、职业幸福感。

9 数字素养
9.1 概述
新教师适当利用数字技术获取、加工、使用、管理和评价数字信息和资源,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而具有的意识、能力和责任,包括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
9.2 数字化意识
客观存在的数字化相关活动在教师头脑中的能动反映,包括数字化认识、数字化意愿、数字化意志。
9.3 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
新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应了解的数字技术知识与需要掌握的数字技术技能,包括数字技术知识、数字技术技能。
9.4 数字化应用
新教师应用数字技术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包括数字化教学设计、数字化教学实施、数字化学业评价、数字化协同育人。
9.5 数字社会责任
新教师在数字化活动中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方面的责任,包括法治道德规范、数字安全保护。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标准文本  查看
团体详细信息
团体名称广州教育学会
登记证号51440100C14906599F发证机关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
业务范围开展群众性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改革实验和学术交流活动;编写教材和出版学术书刊;举办基础教育的实验学校,开展培训活动。(法律法规规章明确规定需经有关部门批准方可开展的活动,须依法经过批准。)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马学军
依托单位名称
通讯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先烈中路75号,77号自编1栋A506室邮编 : 510000

收录自团体标准信息平台,认准啦(RenZhunLa.com)为执行该团体标准的产品或服务提供推介展位,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