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_YNRZ 015—2024 无核荔生产技术规程-团体标准
目录
标准详细信息 | |
---|---|
标准状态 | 现行 |
标准编号 | T/YNRZ 015—2024 |
中文标题 | 无核荔生产技术规程 |
英文标题 |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wuhe' litchi production |
国际标准分类号 | 65.020.20 植物栽培 |
中国标准分类号 | B31 |
国民经济分类 | A015 水果种植 |
发布日期 | 2024年05月24日 |
实施日期 | 2024年06月10日 |
起草人 | 张惠云、宋云连、郑健、罗心平、毕珏、王跃全、章勇、王美存、陈于福、姜艳、余卫霖、刘思源、李戈、段程久、刘能翠、何美祥、黎旺刚、陈德香、李聪元、马维丽、吕娟、周浩、罗玉江、江虺、赵秀华、李阳、林上钰。 |
起草单位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屏边苗族自治县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元阳县热带作物技术推广工作站、红河丰硕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元阳强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范围 | 本文件规定了无核荔生产技术的产地环境、园地规划、定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控梢、疏花疏果、病虫害防治、采收、贮藏与运输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无核荔的生产。 |
主要技术内容 | 1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2 产地环境 2.1 环境要求 选择生态环境良好,有机质丰富,靠近水源、引水容易、排水方便,开阔向阳,交通便利。海拔在700 m~1000 m之间。 2.2 气候条件 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0 ℃~23 ℃,年平均无霜期小于5 d,年平均降雨量1000 mm~1500 mm。 2.3 土壤条件 土壤质地良好,地下水位小于1 m,土壤保水保肥性好,pH 5.0~6.5。 3 园地规划 园地规划包含以下内容: a)园地四周营造防护林带,树种选择速生且不与荔枝具有共性的主要病虫害。 b)合理规划小区,平缓坡地小区面积宜3 hm2~7 hm2,丘陵山地小区面积宜1 hm2~2 hm2。 c)沿等高线修筑梯田式台地,台地外高内低,内侧设排水沟,梯壁按60°~80°坡度倾斜。 d)设立完善的排水系统和道路系统,排水系统由防洪沟、排水沟组成,道路系统包括主干道、支干道和作业道,并贯穿整个果园。 e)每个小区建一个容积为100 m3~200 m3的水池及配套灌溉系统。 f)园区配废弃物收集设施。 4 定植 4.1 定植穴 定植穴规格为长宽深:1 m1 m1 m,每穴用有机肥30 kg~40 kg、生石灰0.5 kg~1.0 kg、钙镁磷肥0.5 kg~1.0 kg与表土混匀,提前2个月回穴。回穴高于地面10 cm ~15 cm。 4.2 苗木 应符合NY/T 355规定的要求。 4.3 定植时期 有灌溉条件,春、秋定植,避免高温干旱季节定植。 4.4 定植密度 株行距(4 m~5 m)(5 m~6 m),每亩定植22株~33株。 4.5 定植方法 袋装苗去袋,剪掉四周、底部和弯曲的根系,带营养土定植,嫁接口高于土表10 cm以上,填实压紧,浇足定根水。 4.6 苗期管理 a)小苗用支柱固定。 b)定植15 d~20 d检查成活情况,及时补栽。 c)小苗萌发2次梢后摘心。 d)树盘覆盖农作物秸秆、木屑等覆盖物,保持土壤墒情、防杂草生长。 5 土肥水管理 5.1 土壤 5.1.1 果园覆盖 行间自然生草,或间作紫花苜蓿、百喜草等矮杆牧草;或大豆、土豆等作物。生草时,草高30 cm以上时刈割后覆盖在树盘;大豆等待收获后再翻耕。 5.1.2 中耕除草 结合冬季清园进行种植带中耕,深20 cm~30 cm。中耕翻土后用生石灰消毒,不得使用化学除草剂。 5.2 施肥 5.2.1 肥料 肥料的使用应符合NY/T 394的规定。施用复合肥应符合GB/T 15063规定,有机肥应符合NY/T 525 的规定,叶面肥应符合GB/T 17420的规定。 5.2.2 施肥方法 施肥方法按下列要求进行: a)科学配方施肥,做到有机、无机结合; b)土壤施肥采用环状沟施、条沟施、辐射沟施肥,在树冠滴水线外缘开不同形状施肥沟。有机肥宜深施至25 cm~30 cm,无机肥至20 cm~25 cm,沟宽以20 cm~30 cm为宜。也可在根际开浅穴2个~3个,施后覆土。施肥沟位置随树冠扩展可逐年向外扩展。旱季宜施液肥或干施后灌水增效; c)枝梢转绿期、花穗期、果实发育等时期采用叶面肥,禁止高温条件下喷施; d)有条件的果园可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 5.2.3 施肥用量 5.2.3.1 幼龄树 萌芽前和叶片转绿前各施肥一次。第一年每次单株施有机肥3 kg ~5 kg、尿素10 g、复合肥50 g。第二年起施肥量比上一年增加30%~50%。 5.3.2.2 结果树 全年施肥量按每生产50 kg的鲜果计算,需N 2.0 kg~2.5 kg、P2O5 0.7 kg~0.8 kg、K2O 0.8 kg~1.3 kg。结果树施肥方法如下: a)促梢肥:采果后施复合肥(N:P2O5:K2O=15:15:15)2 kg~3 kg、尿素0.5 kg~1.0 kg、钙镁磷0.8 kg~1.0 kg,有机肥20 kg~30 kg。 b)花前肥:复合肥(N:P2O5:K2O=15:15:15)1.5 kg~2 kg、氯化钾0.5 kg~1 kg、钙镁磷0.5 kg~0.8 kg,有机肥10 kg~15 kg。 c)壮果肥:第一次生理落果施尿素0.3 kg~0.5 kg、氯化钾0.5 kg~1 kg;第二次生理落果施尿素0.2 kg~0.3 kg、氯化钾0.5 kg~1 kg。 5.2.4 叶面肥 在枝梢老熟前、花穗、果实膨大期用0.1%~0.2%磷酸二氢钾、0.1%~0.2%硼酸、0.05%~0.10%钼酸铵、0.1%~0.2%硫酸锌喷雾树冠。叶面施肥间隔7 d~10 d,在果实采收前20 d内停止追肥。 5.3 水分 5.3.1 秋梢萌芽抽梢期、露白点期和抽穗期、谢花期各灌溉一次,每株100 kg~150 kg。 5.3.2 果实发育期每15 d~20 d灌溉一次,每株50 kg~80 kg。 5.3.3 末次秋梢老熟后至花芽分化期停止灌溉。 6 整形修剪 6.1 幼龄树 定干高度40 cm~60 cm,选留主枝与主干夹角45°~ 60°、分布均匀、长势均衡的主枝3条~4条。每个主枝距主干30 cm~40 cm处选留二级主枝2条~3条,以此方法培养下级分枝。定植3年~4年后,通过拉枝、摘心、短截、疏删、抹芽等方法培养圆头形或开心形丰产树形。 6.2 成年树 6.2.1 采果修剪 荔枝采摘时,剪除上年末次秋梢。 6.2.2 采后修剪 采后修剪按以下方法进行: a)整个果园采果结束后,及时去除或回缩过密骨干枝、病虫枝; b)第一次梢萌发至10 cm~15 cm,疏除过密新梢,保留1个~2个新梢; c)第二次梢保留1个新梢; d)内膛的新梢间隔30 cm~40 cm保留一个,多余的去除。 7 控梢 7.1 短剪末次梢 11月中旬末次梢未老熟时,剪除未转绿的部分,结合喷施叶面肥。 7.2 螺旋环剥 长势壮旺的树体在末次梢充分老熟时,对主枝进行螺旋环剥1.2圈~1.5圈,宽度0.1 cm~0.3 cm,深达木质部。 7.3 环割 12月末次梢芽口鳞片松动时,对主枝采用环割方法抑制冬梢萌发。 7.4 化学控梢 7.4.1 10月下旬后萌发的梢,长至5 cm~10 cm时,用24%乙氧氟草醚4 ml~5 ml兑水15 kg喷雾。 7.4.2 11月中下旬萌发的梢,长至5 cm~10 cm时,用24%乙氧氟草醚6 ml~7.5 ml兑水15 kg喷雾。 8 疏花疏果 8.1 花穗长至8 cm~12 cm时,保留1支粗壮主花穗,其中部留2支~3支强壮侧花穗。 8.2 果实第二次生理落果后,疏除饱满果、畸形果;第一次疏果15天~20天后,每穗保留大小一致的6个~8个果实,其余摘除。 9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按NY/T 1478规定执行。 10 采收 达到本品种固有的品质特性(色泽、香味、风味和口感等)后采收,采收在阴天或晴天上午10点前为宜,整个采收过程中须避免机械损伤和暴晒,采收的果品质量应符合NY/T 750的规定。 11 贮藏与运输 贮藏与运输按照NY/T 1530的规定执行。 |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 否 |
标准文本 | 查看 |
团体详细信息 | |||
---|---|---|---|
团体名称 | 云南省热带作物学会 | ||
登记证号 | 51530000518357661E | 发证机关 | 云南省民政局 |
业务范围 | 学术交流,培训咨询。 | ||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 李岫峰 | ||
依托单位名称 | 云南省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 | ||
通讯地址 |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凉亭西路111号 | 邮编 : 65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