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_CZBXBZ 028—2024 紫花风铃木栽培技术规范-团体标准
目录
标准详细信息 | |
---|---|
标准状态 | 现行 |
标准编号 | T/CZBXBZ 028—2024 |
中文标题 | 紫花风铃木栽培技术规范 |
英文标题 | Technical regulations on cultivation of Handroanthus impetiginosus |
国际标准分类号 | 65.020.40 绿化和造林 |
中国标准分类号 | B 62 |
国民经济分类 | A011 谷物种植 |
发布日期 | 2024年11月10日 |
实施日期 | 2024年11月10日 |
起草人 | 翁振坚、张建生、郑玉忠、吴国典、黄永平、刘亚群、黄伟潮、文佳玲、余奕 勤、谢卓容、刘培珊、沈刚、李钰钿、柯锦洵。 |
起草单位 | 潮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韩山师范学院、潮州市标准化协会、广东基泰 农业种植有限公司。 |
范围 | 本文件规定了紫花风铃木[Handroanthus impetiginosus (Mart. ex DC.) Mattos]的苗木培育、苗木出圃、 栽植管理、养护管理、有害生物防治和档案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紫花风铃木的栽培。 |
主要技术内容 | 4.2.1 苗床整地 苗床整地按LY/T 1000执行。 4.2.2 播种 将种子用70%甲基硫菌灵1000倍溶液浸泡1 h,晾干表面水分后均匀散播于芽苗床,密度为130粒/m2~155粒/m 2,播种后用细沙或轻质松软营养土覆盖,厚度以盖过种子1.5 cm~2.5 cm为宜。 4.2.3 播后管理 播后喷淋 1 次透水,盖薄膜防雨水冲刷。播种后约 7 d 可发芽,幼苗出土后合理控制幼苗密度,及 时疏除苗床中过弱、过密的芽苗,使芽苗分布均匀,密度 100 株/m 2为宜。 4.3 小苗培育 4.3.1 容器与基质 容器规格 7 cm×12 cm。基质配制按 LY/T 1000 执行。 4.3.2 芽苗移栽 芽苗长出 5 片以上真叶,苗高 6 cm~12 cm 时,将裸根芽苗移栽于育苗容器中心位置。移栽方法按 LY/T 1000 执行。 4.3.3 苗期管理 4.3.3.1 水肥 移栽后的前 7 d 内,除阴雨天土壤比较湿润外,每天早晚各淋透水 1 次,水量以容器底部渗出为宜。 移栽 7 d 后,每天 16:00 后淋透水 1 次。移栽 30 d 后,进行追肥催苗,每月施用 1~2 次 0.1 %浓度的 复合肥溶液。 4.3.3.2 遮阴 移栽后的前 15 d 内用遮光率 50%~70%的遮阳网遮光培育,15 d 后置于全光照条件下培育。 4.3.3.3 炼苗 移栽后每隔 2 个月移动容器苗 1 次,促进根系在容器内的生长,防止穿根。 4.4 大田苗培育 4.4.1 圃地管理 圃地土质中性至微酸性、土壤疏松肥沃、排水灌溉条件良好。种植前进行深耕除草,若采用除草剂 除草,其种类和使用方法按 GB/T 6001 执行。 T/CZBXBZ 028—2024 3 圃地除草后翻耕深度 30 cm~40 cm,打碎土块,移除杂物,耙平起床做沟,苗床宽度 1 m,沟宽 0.5 m。于苗床中央开挖种植穴,株行距 1.5 m×1.5 m,穴规格 40 cm×40 cm×30 cm。种植穴施足基 肥,每穴施过磷酸钙 0.5 kg、复合肥 0.5 kg,用植土拌匀。 4.4.2 移栽管理 宜选择在花期之后、新梢抽出之前移栽,以 3~4 月为宜。 去除小苗容器,保持土球完整,栽植深度以将根颈部埋入土中 5 cm 为宜。移栽后压实根系周围土 壤,用支撑物对苗木进行支撑,苗木茎杆用细纤维绳适度固定于支撑杆,浇透定根水,水量不低于 5 倍土球体积。 4.6.1 质量要求 植株生长正常,苗干粗而直。冠形完整,上下匀称,枝条充分木质化,枝叶繁茂,叶色正常,生命 力旺盛,根系发达,有较多的侧根和不定根。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土球完整。 |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 否 |
标准文本 | 不公开 |
团体详细信息 | |||
---|---|---|---|
团体名称 | 潮州市标准化协会 | ||
登记证号 | 51445100756457369U | 发证机关 | 潮州市民政局 |
业务范围 | 开展标准化活动,普及标准化法律,承担标准化技术,培训标准化人员,提供服务标准化。 | ||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 蔡新雁 | ||
依托单位名称 | 潮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
通讯地址 | 潮州市湘桥区凤新街道凤新大厦首层西侧6号铺面 | 邮编 : 521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