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_GDSM 0006—2024 绿色办公场所评价规范-团体标准
目录
标准详细信息 | |
---|---|
标准状态 | 现行 |
标准编号 | T/GDSM 0006—2024 |
中文标题 | 绿色办公场所评价规范 |
英文标题 | Evaluation Specification for Green Workspace |
国际标准分类号 | 17.020 |
中国标准分类号 | |
国民经济分类 | M731 自然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 |
发布日期 | 2024年08月26日 |
实施日期 | 2024年09月01日 |
起草人 | 罗旭东、郭文捷、周军红、吴忠杰、彭希、刘欣健、赵家瑜、刘俊杰、冯文滔、陈祥、胡永仪、林飞、黄雪涛、伍珂、成贝贝、谢燕君、邱骏光、史志浧、钟翠萍、黄贤鸿、张桂军 |
起草单位 | 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工业发展基金有限公司、澳门质量品牌国际认证联盟、安华理达风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广东省低碳发展促进会、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广州分中心、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江经济台、广东省计量测试学会 |
范围 | 本文件规定了办公场所绿色低碳运行的基本要求、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及评价结果,以及评价结果信息公开。 本文件主要适用于办公用场所绿色低碳运行性能的评价。 |
主要技术内容 | 5 评价指标体系 安全与健康 5.1.1 确保安全 走廊、疏散通道等通行空间满足紧急疏散、应急救护等要求,且保持畅通。 具有安全防护的警示和引导标识系统。 配备必要的消防措施,满足所在地的消防要求。 其他。 注:5.1.1.4 应是确保安全的措施,但与 5.1.1.1 ~ 5.1.1.3 有一定差别。 5.1.2 促进健康舒适 采取措施避免餐厅、打印复印室、地下车库等区域的空气和污染物逸散到其他空间。 防止厨房、卫生间的排气倒灌。 采取措施优化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隔声效果。 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室内照度和照明时间宜结合办公使用需求和自然采光状况进行调节。 主要功能房间具有现场独立控制的温度调节装置,具有良好的温度环境。 具有良好的湿度环境。 其他。 注:5.1.2.7 应是促进健康舒适的措施,但与 5.1.2.1 ~ 5.1.2.6 有一定差别。 环境宜居与工作生活便利 5.2.1 促进环境宜居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垃圾容器和收集点的设置合理并与周围景观协调。 室外吸烟区布置在办公场所主出入口的主导风的下风向,与所有办公场所出入口、新风进气口和可开启窗扇的距离不少于8m。 室外吸烟区与绿植结合布置,并合理配置座椅和带烟头收集的垃圾桶,从办公场所主入口至室外吸烟区的导向标识完整、定位标识醒目,吸烟区设置吸烟有害健康的警示标识。 其他。 注:5.2.1.4 应是促进环境宜居的措施,但与 5.2.1.1 ~ 5.2.1.3 有一定差别。 5.2.2 促进工作生活便利 办公场所应设置信息网络系统。 配置有智能化服务系统,具有供电控制、照明控制、安全报警、环境监测、办公区域设备(如,投影设备、打印机、碎纸机)控制、工作生活服务设备(如,空调、抽湿机、加湿器)控制等至少3种类型的服务功能。 其他。 注:5.2.2.3 应是促进工作生活便利的措施,但与 5.2.2.1 ~ 5.2.2.2 有一定差别。 绿色低碳管理 5.3.1 工作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 内部成立绿色低碳工作机构,并安排专职人员开展工作。 定期安排绿色低碳工作会议,监测和评估绿色低碳工作的进展和绩效。 其他。 注:5.3.1.3 应是与工作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相关的措施,但与 5.3.1.1 ~ 5.3.1.2 有一定差别。 5.3.2 采用具环保效益的新科技和设备 广泛采用定时器或插头负载控制器来控制上班时间前后灯光的开关。 广泛采用定时器或插头负载控制器来控制上班时间前后空调的开关。 采用LED紧急出口指示牌。 阳光照射过多的窗户广泛采用遮阳膜或遮光罩。 使用隔热膜来减少能源消耗。 根据办公场所空间功能及朝向设置分区温度,合理降低室内过渡区空间的温度设定标准。 公共区域的照明系统设有分区、定时、感应等节能控制。 其他。 注:5.3.2.8 应是与采用具环保效益的新科技和设备相关的措施,但与 5.3.2.1 ~ 5.3.2.7 有一定差别。 5.3.3 制定并推行环保采购政策 制定并实施绿色采购政策和计划,不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和产品。 将绿色采购要求(节能)纳入采购审批制度。 将绿色采购要求(节水)纳入采购审批制度。 将绿色采购要求(生物多样性)纳入采购审批制度。 使用国6或更节能的车辆。 使用森林管理委员会认证(FSC)、森林认证(PEFC)、或中国森林认证(CFCC)等同等标准纸张。 选用符合所在地环保要求的建筑材料。 其他。 注:5.3.3.8 应是与制定并推行环保采购政策相关的措施,但与 5.3.3.1 ~ 5.3.3.7 有一定差别。 5.3.4 关注绿色金融 主动了解政府或团体是否有财政资源支持创新环保项目。 提供财政资源支持环保相关行动。 其他。 注:5.3.4.2 应是与关注绿色金融相关的措施,但与 5.3.4.1 ~ 5.3.4.2 有一定差别。 5.3.5 申请或延续环保方面的管理系统认证/奖项 申请绿色办公场所评价时已取得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或同等标准。 申请绿色办公场所评价时已取得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或同等标准。 申请绿色办公场所评价时已取得ISO20121活动可持续性管理体系,或同等标准。 申请绿色办公场所评价前3年内获得环保奖项。 绿色建筑标准一星、香港绿色建筑BEAM Plus铜级或其他同等及以上水平。 其他。 注:5.3.5.6 应是与申请或延续环保方面的管理系统认证/奖项相关的措施,但与 5.3.5.1 ~ 5.3.5.5 有一定差别。 5.3.6 关注本地和海外的环保法规 主动了解本地和海外的环保法规是否有更新而影响公司营运或存在一定的风险。 举办本地、国际最新环保法规相关的研讨会、培训会。 其他。 注:5.3.6.3 应是与关注本地和海外的环保法规相关的措施,但与 5.3.6.1 ~ 5.3.6.2 有一定差别。 5.3.7 开展相关活动及培训 为员工组织生态保育/生物多样性相关活动及培训。 为员工提供温室气体排放相关的培训。 其他。 注:5.3.7.3 应是与开展相关活动及培训相关的措施,但与 5.3.7.1 ~ 5.3.7.2 有一定差别。 节约资源与能源 5.4.1 应用可再生能源 应用光伏储能系统改善能源结构。 采用太阳能充电的小型电器。 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 其他。 注:5.4.1.4 应是与应用可再生能源相关的措施,但与 5.4.1.1 ~ 5.4.1.3 有一定差别。 5.4.2 节省资源、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制定节水的操作规程、应急预案,实施水资源管理激励机制。 采取有效措施后,相比上一年度(或自行设定的基准年)人均用水量降低了3%以上,或总量下降了10%以上。 制定废旧物品管理政策并向员工宣贯。 对废电池进行合规处理。 从供货商处获得有关正确处置设备/硬件的信息。 充分回收利用旧制服或工作服。 指定区域收集办公场所废旧物品和可回收物。 鼓励员工重复使用打印过的单面纸。 鼓励使用双面打印。 鼓励回收废纸。 其他。 注:5.4.2.11 应是与节省资源、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相关的措施,但与 5.4.2.1 ~ 5.4.2.10 有一定差别。 5.4.3 推行无纸化办公 制定无纸化政策并鼓励员工执行。 鼓励员工采取措施避免接收垃圾传真。 广泛采用电子设备进行内部通信和操作等。 鼓励员工使用电子邮件而不是传真。 其他。 注:5.4.3.5 应是与推行无纸化办公相关的措施,但与 5.4.3.1 ~ 5.4.3.4 有一定差别。 5.4.4 鼓励员工节约资源 鼓励员工不使用一次性胶囊咖啡机、不购买一次性小包装的咖啡或其他饮料。 提供雨伞架,鼓励员工不要使用一次性雨伞袋,回收利用传统的一次性雨伞袋。 鼓励员工不要使用一次性塑料袋、餐盒、餐具、饮管、搅拌棒等,鼓励重复使用塑料袋、塑料盒等包装材料。 鼓励员工重复使用、回收容器和器具。 鼓励员工交易闲置物品。 持续记录可回收物品数量。 鼓励员工“先压扁、后丢弃”。 鼓励员工共享垃圾桶,减少使用塑料垃圾袋。 其他。 注:5.4.4.9 应是与鼓励员工节约资源相关的措施,但与 5.4.4.1 ~ 5.4.4.8 有一定差别。 5.4.5 降低能源消耗 制定节能的操作规程、应急预案,实施能源资源管理激励机制。 鼓励避免不必要地长时间使用办公场所设备,或减少电器处于“备用模式”。 鼓励员工着装轻便,尽量减少使用空调。 鼓励员工长时间(>1小时)离开前关掉独立空调或电灯。 鼓励员工在不使用时拔下所有设备充电器和适配器。 办公时间前后都有专人控制照明的开关。 鼓励员工在不使用后关闭灯光及空调。 冰箱及饮水机远离阳光。 相比上一年度(或自行设定的基准年)人均用电量降低了3%以上,或总量下降了10%以上。 其他。 注:5.4.5.10 应是与降低能源消耗相关的措施,但与 5.4.5.1 ~ 5.4.5.9 有一定差别。 减少碳排放 5.5.1 开展碳核算 收集各种电器(如空调、照明、自动扶梯等)的信息,为能源审计、碳核算的开展做好数据收集。 定期开展碳盘查。 委托第三方机构,以通用标准(如,ISO14064等)进行碳核查。 其他。 注:5.5.1.4 应是与开展碳核算相关的措施,但与 5.5.1.1 ~ 5.5.1.3 有一定差别。 5.5.2 致力减少碳排放 鼓励员工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适用时,允许弹性工作时间以避免交通拥堵。 制定措施鼓励使用绿色交通工具出行。 适用时,允许在家工作。 使用温室气体排放系数较低的灭火化学品(如,粉剂等)。 使用较低温室气体排放因子(GWP)制冷剂的冷冻设备。 采取有效措施后,相比上一年度(或自行设的基准年)人均碳排放量降低了3%以上,或总量下降了10%以上。 其他。 注:5.5.2.8 应是与致力减少碳排放相关的措施,但与 5.5.2.1 ~ 5.5.2.7 有一定差别。 6 评价与评价结果 评价要求 申请评价方应向具有资质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开展绿色办公场所评价,提交的评价材料应符合相关要求,并对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评价机构应对申请评价方提交的资料进行审查和现场审核,出具评价结果,明确评价结果。 绿色办公场所的评价方法为打分法,评价结果为通过或不通过绿色办公场所评价,绿色办公场所评价结果有效期为一年。 在每项一级指标中,申请评价方已有效实施规定的项数,即可取得该项指标分数: 总分: /18 首年参加,达到10/18以上,即可通过绿色办公场所评价; 第二年,需达到11/18以上,方可通过绿色办公场所评价; 如此类推,每年达标分数按年递增。 各类指标需有效实施的办公场所绿色性能措施项数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各类指标有效实施的办公场所绿色性能措施最少项数 编号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应实施的最低有效项数 1 安全与健康 确保安全 3 2 促进健康舒适 2 3 环境宜居与工作生活便利 促进环境宜居 1 4 促进工作生活便利 1 5 绿色低碳管理 工作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 1 6 采用具环保效益的新科技和设备 2 7 制定并推行环保采购政策 2 8 关注绿色金融 1 9 申请或延续环保方面的管理系统认证/奖项 1 10 关注本地和海外的环保法规 1 11 开展相关活动及培训 1 12 节约资源与能源 应用可再生能源 1 13 节约资源、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3 14 推行无纸化办公 1 15 鼓励员工节约资源 2 16 降低能源消耗 2 17 减少碳排放 开展碳核算 1 18 致力减少碳排放 2 评价工作流程 绿色办公场所评价步骤如下: —— 确定主体和边界; —— 评价是否满足本文件第4章的要求; —— 按照本文件第5章要求进行评价; —— 评价得分; —— 编制绿色办公场所评价报告。 评价流程见附录A。 7 评价结果信息应用与公开 通过绿色办公场所评价的组织应由第三方评价机构出具评价报告。 通过绿色办公场所评价的组织应按照相关主管部门要求,接受社会监督,按自身意愿公开或不公开。 注:如开展绿色办公场所自评,评价结果仅用于办公场所的绿色低碳性能改善,本文件的归口及起草单位不对评价结果承担任何责任。 |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 否 |
标准文本 | 不公开 |
团体详细信息 | |||
---|---|---|---|
团体名称 | 广东省计量测试学会 | ||
登记证号 | 51440000C03631067P | 发证机关 | 广东省民政厅 |
业务范围 | 学术交流、宣传推广、业务培训、咨询服务、技术服务、编辑出版 | ||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 陈明华 | ||
依托单位名称 | |||
通讯地址 |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广园中路松柏东街30号 | 邮编 : 5104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