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_HASNJX 002—2024 芡实绿色生产技术规程-团体标准
目录
标准详细信息 | |
---|---|
标准状态 | 现行 |
标准编号 | T/HASNJX 002—2024 |
中文标题 | 芡实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
英文标题 |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green production of Euryale Ferox Salisb |
国际标准分类号 | 67.080.10 水果及其制品 |
中国标准分类号 | B31 |
国民经济分类 | A014 蔬菜、食用菌及园艺作物种植 |
发布日期 | 2024年10月12日 |
实施日期 | 2024年10月18日 |
起草人 | 张国良、周万永、张杰、杨卫新、陈星、赵宏亮、闫飞宇、范松、牛远、黄志炜、张林青、齐波、侍瑞高、陈杰。 |
起草单位 | 淮阴工学院、淮安区车桥镇农村工作办公室、江苏省科协农村技术服务中心、淮安区农机化推广中心、创兴德(淮安)农业有限公司 |
范围 | 本文件规定了芡实绿色生产的有关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育苗前准备、育苗、定植、大田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与储藏、生产记录等。 本文件适用于淮安市及周边地区芡实的绿色生产。 |
主要技术内容 | 芡实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芡实绿色生产的有关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育苗前准备、育苗、定植、大田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与储藏、生产记录等。 本文件适用于淮安市及周边地区芡实的绿色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要求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658 绿色食品 包装通用准则 NY/T 1056 绿色食品 贮藏运输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芡实 Euryale Ferox Salisb 睡莲科芡属 Euryale Ferox Salisb,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分为南芡和北芡两个栽培变种。本文件涉及南芡,也称苏芡。 3.2 绿色生产 Green Production 全程强调绿色理念,按照NY/T 393、NY/T 394要求使用农药、肥料等投入品,对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 4 产地环境 符合 GB 3095、GB 15618、GB 5084、NY/T 391的规定。 5 育苗前准备 5.1 品种选择与种子准备 选择适合本地的南芡品种,将籽粒饱满、色泽鲜亮、硕大、黑褐色、种皮坚硬无损伤的留种,百粒重不低于 180 g。 5.2 田块选择与苗床准备 选用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有机质丰富的稻田、低洼田及较浅的池溏等。播种前准备好苗床(池),捣烂床土,整平床底,清除青苔、浮萍,每亩大田准备苗床2 m2~4 m2,灌水深度10 cm~15 cm,待水澄清后播种。 6 育苗 6.1 育苗时间 早茬在每年2月底3月初开始育苗。晚茬3月底4月初育苗。 6.2 催芽 将种子清洗后放入1%高锰酸钾溶液中消毒杀菌 20 min~25 min后,再将种子放入催芽容器内,加水淹没种子,水温白天控制在20℃以上,夜间15℃以上,待多数种子露白后播种。 6.3 播种量及方式 大田每667m2用种 1 kg,种子芽眼向上,人工均匀撒播,覆土 1 cm~2 cm。 6.4 分苗假植 播种后30 d~40 d,幼苗2片~3片箭叶时,带籽起苗假植,行距40 cm,株距40 cm。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的水田,清除杂草和杂物,施少量复合肥和有机肥,精细平整,四周做高田埂。在阴天分苗,将种子和根系全部栽入土中,并防止泥土埋没心叶。栽后保持浅水层,待幼苗扎根后,水层逐步加深到30 cm以上,促进叶柄伸长。 6.5 壮苗指标 苗龄60 d 以上,主、侧根 10 条以上,叶龄4叶~5叶,叶片直径达 25 cm~30 cm,无病虫害和 机械损伤。 7 定植 7.1 定植时间 幼苗4片圆叶以上、大叶直径25cm时即可定植。5月中旬~5月下旬定植大田。4月底到5月上旬可在大棚内定植。 7.2 定植密度 行距2.3 m、株距2.3 m,每穴定植 1 株。 7.3 移栽 当天起苗并定植,带土将芡实苗挖出,保护好根、茎、叶不受损伤。定植时扒穴(30 cm×30 cm),穴深15 cm,每穴1棵,壅土将根稳住,以不埋心叶为度。定植后水深0.2 m,以后逐渐加深。 8 大田管理 8.1 水层管理 移栽后田间水层保持在 15 cm~20 cm。如遇寒流,可适当加深水层。芡实成活后水层加深至30 cm,旺盛生长期至开花结果初期,水层加深至 50cm~60cm。开花结果后期水层35 cm以上。 8.2 壅根补苗 移栽后,风大时可加水淹灌防芡实苗被损伤。出现死苗缺苗的立即补苗。芡实苗定植后10 d-15d,进行壅根除草。 8.3 肥料管理 当幼苗长到2片~3片盾形叶时,在起苗前3 d,每667m2撒施(N:P:K=15:15:15)45 %复合肥15 kg起苗肥。每穴挖槽施0.5 kg菜籽饼做基肥。移栽成活后每667m2施(N:P:K=15:15:15)45 %复合肥25 kg;6月下旬芡叶初封行时,每667m2施(N:P:K=15:15:15)45 %复合肥15 kg;7 月下旬在第一次采摘后,每667m2施(N:P:K=15:15:15)45 %复合肥10 kg;第三次采摘后喷施富含钾、锌、硅、硼等液态肥。 8.4 人工除草(萍) 芡实田发现浮萍后应在下风口打捞,以防浮萍疯长。除草时可结合根际壅土进行。移栽后 15 d~20 d第一次除草,移栽后 30 d第二次除草和打捞水面浮萍,收获前 20 d,水面基本封死,浮萍和杂草已没有空间生长,应停止除草。也可每 667m2养殖 100 尾草鱼预防浮萍。 9 病虫害防治 9.1 基本要求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统筹使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等措施防治,主要病害有叶斑病、叶瘤病、炭疽病;主要虫害有福寿螺、食根金花虫、莲缢管蚜、斜纹夜蛾等。 9.2 农业防治 于定植前 7 d 大田每 667m2施生石灰粉 5 kg,也可每 667m2养殖 3 尾~4 尾青鱼。 9.3 物理防治 利用黄板、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等害虫,叶面上发现叶瘤病时可在叶瘤病发生部位用刀割除。 9.4 生物防治 利用昆虫性诱剂进行防治食根金花虫、莲缢管蚜等害虫,并保护天敌。 9.5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中农药的使用应符合 NY/T 393 要求,具体防治对象及防治方法见资料性附录 A。 10 采收、加工与贮存运输 10.1 采收标准 植株心叶收缩、新叶生长缓慢、果柄发软、果皮发红光滑时,表明果实已成熟,可分批采收。 10.2 采收方法 在水面老叶上清出一个直径约 30 cm 的采收孔,注意不能割破新叶。将果实拉出水面,用刀从果实基部割断。割除时果实基部下部应多留少许,防止果颈感染腐烂,影响植株生长。 10.3 加工脱皮 将芡果用清水冲洗干净,送进脱皮机加水脱皮。经脱皮机处理好的芡实籽皮分别从出籽口和出皮口排出。将果皮清扫,集中运到预置好的田头专用废皮壳回收塘内,经发酵后还田。 10.4 包装、标识、贮存、运输 芡实米可真空包装,贮存于冷库中。在运输过程中应运用冷链运输。其余按NY/T 658和NY/T 1056 的规定执行。 11 生产记录 生产者应按照规定如实记录病虫草害发生和防治情况,使用农业投入品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和停用日期及安全间隔期,农产品收获日期及销售去向等信息,生产记录保存 2 年。 |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 否 |
标准文本 | 查看 |
团体详细信息 | |||
---|---|---|---|
团体名称 | 淮安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 ||
登记证号 | 51320800MJ7301016Y | 发证机关 | 淮安市行政审批局 |
业务范围 | 开展农村专业技术的学术研究、合作交流、培训指导、咨询服务、普及推广。 | ||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 张国良 | ||
依托单位名称 | |||
通讯地址 | 淮安市清江浦区万达广场万达中心楼703室 | 邮编 : 223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