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_HCPA 005—2024 点茶感官审评方法-团体标准

目录


收录自团体标准信息平台,认准啦(RenZhunLa.com)为执行该团体标准的产品或服务提供推介展位,欢迎留言交流。


标准详细信息
标准状态  现行
标准编号  T/HCPA 005—2024
中文标题  点茶感官审评方法
英文标题  Methodology for Sensory Evaluation of Diancha
国际标准分类号  01.040.01 综合、术语学、标准化、文献 (词汇)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民经济分类  R884 文物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15日
实施日期  2024年11月18日
起草人  宋联可、常月红、尹福生、李传德、朱婧汐、管永祥、唐锁海、尹娟、陈晓宏、李园莉、王亚茹、韩娟、安逸、何记、刘琦、秦丽莉、安夙、李荣坤、张秀梅、陈月兰、余艳梅、钟锦立、田启明。
起草单位  江苏大学、华夏文化促进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会、江苏省茶叶协会、镇江市茶业协会、江苏鑫品茶业有限公司、润州区宋联可点茶工作室、镇江宋联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市钟楼区了易文化产业发展中心、成都无由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都物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崇川区在熙文化艺术工作室、广州市杰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河池嘉木文化有限责任公司、雷山县脚尧一味三杯茶叶专业合作社、临汾市如雅茶艺有限公司、卢仝茶院(河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勐海古茶研究会、南京南潮云瑾茶业有限公司、宁波优昙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清远市晓颜茶业有限公司、青岛市李沧区宋式点茶交流工作室、曲靖市麒麟区简叙茶空间茶艺馆、润州区艺博艺术培训工作室、厦门茶山语录茶业有限公司、山西海堤紫棠轩商贸有限公司、山西黔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尚璟轩(北京)文化有限公司、深圳一茶一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铜仁市碧江区古城记忆茶文化展示中心、无锡辛壬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吴中区东山山居吟民宿、延清友文化发展(瑞丽)有限公司、镇江茗门憩心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镇江五迪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重庆朗逸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珠海宋韵点茶文化有限公司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点茶感官审评的术语和定义、审评条件、审评方法及审评结果与判定。 本文件适用于各类点茶的感官审评。
主要技术内容  目录
前言
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审评条件
5审评
6审评结果与判定
7实施与修订
附录A(资料性附录) 点茶审评评分表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编制。

点茶作为中国传统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然而,当前点茶感官审评方法尚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在生产、加工、销售和评价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和不规范性。为此,制定本标准,旨在规范点茶的感官审评方法,提高点茶品质评价的科学性和一致性,促进点茶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本标准主要规定了点茶感官审评的术语和定义、审评条件、审评方法以及审评结果与判定,适用于各类点茶的感官审评。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参考了相关标准,结合了行业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引言
点茶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遗产,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饮茶艺术和审美情趣。随着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点茶文化逐渐受到关注和复兴。
本标准的制定,将优化点茶感官审评领域的标准,满足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对于弘扬中华茶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点茶感官审评的术语和定义、审评条件、审评方法及审评结果与判定。
本文件适用于各类点茶的感官审评。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版)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02茶 取样
GB/T 14487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GB/T 15608中国颜色体系
GB/T 18797茶叶感官审评室基本条件
GB/T 23776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GB/T 34778—2017抹茶
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DB3211/T 1011—2019非物质文化遗产点茶操作规范
T/HCPA 008—2023点茶器术语和技术要求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 14487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点茶(Diancha)
将点茶原料放入容器中,注入饮用沸水,用点茶器快速击拂,使茶与水充分交融,得到表面出现沫饽的茶汤的过程。

4审评条件
4.1环境要求
审评室应符合GB/T 18797的规定,具体要求如下:
a) 清洁卫生:室内应清洁、卫生、干燥,无灰尘和杂物;
b) 光线条件:自然光线明亮柔和,避免直射光和反射光,以利于观察茶样的色泽和外观;
c) 空气质量:空气新鲜流通,无异味,不受外界污染影响;
d) 温湿度控制:室温保持在25℃左右,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
4.2审评设备
4.2.1审评台
应符合GB/T 23776的要求,高度适中,表面平整,便于审评操作。
4.2.2审评盏
使用玻璃束口盏,规格如下:
口径:125mm;
高度:75mm;
容量:360mL。
4.2.3评茶碟
白色圆形瓷碟,直径80mm,用于盛放茶样,便于观察。
4.2.4称量用具
感量为0.1g的电子天平,用于精确称量茶样。
4.2.5计时器
精确到1秒的计时器或电子秒表,用于控制击拂时间。
4.2.6其他用具
a) 烧水壶:食品级不锈钢制成,容量不限,用于加热和储存沸水;
b) 汤瓶:瓷制,斜领敞口,溜肩鼓腹,腹下渐收,肩部有长流,用于注水;
c) 茶合:用于盛放点茶粉的容器,材质应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d) 取样匙:竹制,用于量取点茶粉,保持茶粉的纯净;
e) 茶筅:竹制,一端多穗,另一端平整,用于击拂茶汤,选用100穗、截面为圆形的茶筅,以保证击拂效果;
f) 茶匙:瓷制,形状如汤匙,容量约为10mL,用于取茶汤品尝。
4.3审评用水
审评用水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均达标。审评过程中应使用同一水源的水,水质应一致,水温应保持在100℃。
4.4审评人员
4.4.1资格要求
审评人员应持有《点茶制作专项技能》证书和评茶员资格证书,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4.4.2健康要求
审评人员应身心健康,无影响感官判定的疾病,如嗅觉或味觉障碍。
4.4.3个人卫生
审评前应更换洁净的工作服,用无气味的洗手液洗手,保持手部清洁,并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保持个人卫生。
4.4.4审评纪律
审评过程中不得使用化妆品,不得吸烟、饮酒或食用有强烈气味的食物,以免影响感官判定。

5审评
5.1取样方法
按照GB/T 8302的规定执行,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取样过程中应避免污染和损耗。
5.2审评内容
5.2.1审评因子
对点茶的以下五项因子进行审评:
a) 外形(色泽、颗粒细腻度);
b) 香气;
c) 沫饽;
d) 汤色;
e) 滋味。
5.2.2审评要素
5.2.2.1外形
观察点茶粉的色泽和颗粒细腻度。颜色的描述应按照GB/T 15608的规定进行,使用统一的颜色术语。
5.2.2.2香气
审评香气的类型、浓度、纯度和持久性等。
5.2.2.3沫饽
审评沫饽的起沫难易、颜色、体积、细腻度、持久性等。
5.2.2.4汤色
审评汤色的颜色种类与色度、明暗度和清浊度等。颜色的描述应按照GB/T 15608的规定进行。
5.2.2.5滋味
滋味审评茶汤和沫饽的浓淡、厚薄、醇涩、纯异、鲜钝、质感等。
5.3审评方法
5.3.1外形审评方法
用取样匙取3.0g~5.0g具有代表性的点茶粉,置于评茶碟中,平铺均匀,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其色泽和颗粒细腻度,嗅闻其香气。
5.3.2点茶制备方法
在审评盏中进行点茶制备,步骤如下:
a) 称取1.0g(精确至0.01g)点茶粉,置于审评盏中,均匀铺平;
b) 第一次注水:注入5mL沸水(100℃),用茶筅将点茶粉搅拌均匀,调成稠状膏体,消除结块;
c) 第二次注水:注入50mL沸水,握持茶筅,以腕力带动,按前后方向快速击拂60秒,形成初步的沫饽;
d) 第三次注水:注入45mL沸水,按旋转方式快速击拂60秒,使沫饽更加细腻、均匀,完成点茶。
5.3.3内质审评方法
按以下顺序进行审评:
5.3.3.1香气
将鼻孔距离审评盏上方约1cm,嗅闻香气2~3次,每次持续2~3秒,感受香气的类型和浓度。
5.3.3.2沫饽
在点茶完成后1分钟内,目测审评沫饽的特征,包括颜色、细腻度、厚度和持久性。
5.3.3.3汤色
在点茶完成后2分钟内,透过沫饽观察汤色的色泽、明亮度和清澈度。
5.3.3.4滋味
用茶匙取约5mL茶汤与沫饽混合物入口,在口腔中回味,品尝滋味的浓淡、醇和度和鲜爽度。审评时茶汤温度应在50℃左右。

6审评结果与判定
6.1级别判定
6.1.1外形级别判定
对照一组标准样品,从色泽和颗粒细腻度两个方面综合判定未知样品的外形级别。
6.1.2内质级别判定
从香气、沫饽、汤色、滋味四个方面综合判定未知样品的内质级别。
6.1.3综合级别计算
未知样品的综合级别按下式计算:
未知样的级别 = (外形级别 + 4 × 内质级别)÷ 5
6.2合格判定
6.2.1评分方法
采用“七档制”对各审评因子进行评分,评分标准见表1。

表1七档制审评评分标准
七档制 评分 说明
高 +3 差异大,明显好于标准样
较高 +2 差异较大,好于标准样
稍高 +1 仔细辨别才能区分,稍好于标准样
相当 0 标准样的水平
稍低 -1 仔细辨别才能区分,稍差于标准样
较低 -2 差异较大,差于标准样
低 -3 差异大,明显差于标准样

6.2.2结果计算
审评总得分按下式计算:
Y = A? + B? + C? + D? + E?
其中:
Y —— 点茶审评总得分;
A?、B?、C?、D?、E?—— 各审评因子的得分。
6.2.3合格判定标准
单项否决:任何单一审评因子得 -3 分,该样品判为不合格;
总分判定:总得分 ≤ -3 分,该样品判为不合格。
6.3品质评定
6.3.1评分形式
6.3.1.1独立评分
由一个或若干个评茶员独立完成审评,互不干扰。
6.3.1.2集体评分
由三名或以上(奇数)评茶员组成审评小组,共同完成审评。主评先评出分数,其他成员讨论后确定最终分数。如有争议,采取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6.3.2评分方法
在进行点茶品质排序时,样品数量应不少于两个。评分前,工作人员应对茶样进行分类,并进行密码编号。审评人员在不了解茶样来源和编号的情况下,按照盲评方式进行审评。根据审评知识和品质标准,按外形、香气、沫饽、汤色、滋味五个因子,采用百分制对每个审评因子进行评分,并加注评语(评语用语参照 GB/T 14487)。
6.3.3分数确定
独立评分:取所有评茶员评分的平均值,保留两位小数;
集体评分:若评茶员人数 ≥ 5,可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取其余评茶员评分的平均值。
6.3.4结果计算
审评总得分按下式计算:
Y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E × e
其中:
Y —— 点茶审评总得分;
A、B、C、D、E —— 各审评因子的得分(百分制);
a、b、c、d、e —— 各审评因子的权重系数(见表2)。

表2点茶审评因子评分权重系数
茶 外形(a) 香气(d) 沫饽(b) 汤色(c) 滋味(e)
点茶 10 25 25 15 25

6.3.5结果判定
排名:根据总得分对样品进行排名,分数高者名次列前;
单项比较:如出现分数相同,则按“滋味→香气→沫饽→汤色→外形”的顺序比较单项得分,高者名次列前。

7实施与修订
7.1实施日期
本标准自2024年11月18日起实施。
7.2修订说明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如需修订,将按照华夏文化促进会的标准管理制度进行,并及时公布修订内容。



附录A(资料性附录)
点茶审评评分表
审评因子 得分(百分制) 权重系数(%) 加权得分
外形(A)  10(a) 
香气(B)  25(b) 
沫饽(C)  25(c) 

汤色(D)  15(d) 
滋味(E)  25(e) 
总计  100 Y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标准文本  不公开
团体详细信息
团体名称华夏文化促进会
登记证号511000005000112240发证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业务范围专业交流 业务培训 书刊编辑 展览展示 国际合作 咨询服务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周鹏
依托单位名称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红霞路7号院邮编 : 100016

收录自团体标准信息平台,认准啦(RenZhunLa.com)为执行该团体标准的产品或服务提供推介展位,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