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_HSXLXH 004—2024 额定电压6kV(Um=7.2kV)到35kV(Um=40.5kV)挤包绝缘耐火电力电缆-团体标准
目录
标准详细信息 | |
---|---|
标准状态 | 现行 |
标准编号 | T/HSXLXH 004—2024 |
中文标题 | 额定电压6kV(Um=7.2kV)到35kV(Um=40.5kV)挤包绝缘耐火电力电缆 |
英文标题 | Rated voltage 6kV(Um=7.2kV) to 35kV(Um=40.5 kV) extruded insulated fire-resistant power cable |
国际标准分类号 | 29.060.01 电线和电缆综合 |
中国标准分类号 | |
国民经济分类 | C383 电线、电缆、光缆及电工器材制造 |
发布日期 | 2024年11月18日 |
实施日期 | 2024年11月18日 |
起草人 | 孙化超、李彦孚、李豪冲、荆文召、张静涛、刘少卿、周 静、江 宁、段庆涛、张新录、井秋军、朱朋飞、王东方、牛小华、孔德庆、杨建廷、宿润善、李广波、曹海宁、刘阳、牛诗哲、杨素红、王硕硕、李昀、张伟晓。 |
起草单位 | 西隆电缆有限公司、亚星线缆集团有限公司、河北万方线缆集团有限公司、五弘线缆集团有限公司、远洋线缆有限公司、雄安保迪电缆有限公司、河北华伦线缆有限公司、华旗线缆有限公司、常丰线缆有限公司、建业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小熊猫线缆有限公司、益跃宏电缆有限公司、河北神舟电缆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河北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机关服务中心。 |
范围 | 本文件规定了额定电压6kV(Um=7.2kV)到35kV(Um=40.5kV)挤包绝缘耐火电力电缆的符号和代号、产品表示方法,以及产品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验收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固定敷设用额定电压6kV(Um=7.2kV)到35kV(Um=40.5kV)挤包绝缘耐火电力电缆。 |
主要技术内容 | 6 技术要求 6.1 导体 导体应符合GB/T 3956-2008的第2种圆线紧压绞合或型线紧压绞合结构,20℃时导体最大直流电阻应符合其表2规定。 铝合金电缆的化学成分应符合GB/T 31840.2的规定。 导体表面应光洁、无油污、无损伤绝缘的毛刺,以及凸起或断裂的单线。 6.2 屏蔽和绝缘 6.2.1 导体屏蔽 导体屏蔽应是非金属的,由挤包半导电层或在导体上先包半导电带再挤包半导电层组成,并和绝缘紧密结合。 导体屏蔽表面光滑,无明显绞线凸纹,不应有尖角、颗粒、烧焦或擦伤的痕迹。 6.2.2 绝缘 绝缘应是符合GB/T 12706.2或GB/T 12706.3规定的交联聚乙烯(XLPE)。 绝缘标称厚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 导体或绝缘外面的任何隔离层或半导电屏蔽层的厚度不应包括在绝缘厚度之中。 绝缘任一点最小测量厚度不应小于规定的标称厚度的90%-0.1。任一断面的偏心度(最大测量厚度-最小测量厚度)/最大测量厚度不应大于0.15。 电缆的绝缘偏心度应符合下式规定 (tmax- tmin)/tmax≤0.15 式中: tmax——绝缘最大厚度,mm; tmin——绝缘最小厚度,mm; tmax和tmin在绝缘同一断面上测得。 表2 交联聚乙烯(XLPE)绝缘标称厚度 额定电压U0/U(Um)kV下的绝缘标称厚度 mm 6/6(7.2) 8.7/10(12) 12/20(24) 18/20(24) 21/35(40.5) 26/35(40.5) 6/10(12) 8.7/15(17.5) 18/30(36) 3.4 4.5 5.5 8.0 9.3 10.5 6.2.3 绝缘屏蔽 绝缘屏蔽应由非金属半导电层与金属层组合而成。 每根绝缘线芯上应直接挤包与绝缘线芯紧密结合或可剥离的非金属半导电层。 然后对每根绝缘线芯或缆芯也可绕包一层半导电带或挤包半导电料。 金属屏蔽层应包覆在每根绝缘线芯或缆芯的外面,并应符合第6.3的规定。 6.3 金属屏蔽 6.3.1 金属屏蔽应由一根或多根金属带、金属编织、金属丝的同心层或金属丝与金属带的组合结构组成。 6.3.2 铜带屏蔽由一层重叠绕包的软铜带组成,绕包连续均匀、平整光滑、没有断裂,铜带间的标称搭盖率为15%,其最小搭盖率不应小于5%。 软铜带应符合GB/T 11091的规定要求,铜带标称厚度为: --单芯电缆:≥0.12mm; --三芯电缆:≥0.10mm; 铜带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标称值的90%。 6.3.3 金属屏蔽中铜丝屏蔽的总电阻,适用时应符合GB/T 3956的要求。铜丝屏蔽的标称截面积应根据故障电流容量确定。 6.3.4 额定电压为21/35(40.5) kV和 26/35(40.5)kV,并且标称截面积为500mm2及以上电缆的金属屏蔽应采用铜丝屏蔽结构。铜丝屏蔽由疏绕的软铜线组成,其表面应用反向绕包的铜丝或铜带扎紧,相邻铜丝的平均间隙不应大于4mm。相邻铜丝平均间隙的定义和计算见GB/T 11017.2-2014 中6.5.2的规定。 6.4 成缆、填充和绕包 三芯成缆后填充应密实,外形应圆整。在缆芯间的间隙被密实填充时,应采用多根带材重叠绕包而成,不应露出下层缆芯或下层包带。 填充物材料应适合电缆的运行温度并与电缆绝缘材料相兼容,填充物材料在成品电缆段附加老化试验后应不粉化。 6.5 隔氧层 单芯电缆金属屏蔽外或三芯电缆的缆芯外应挤包隔氧层,隔氧层材料应适合电缆的运行温度并和电缆绝缘材料相兼容。 隔氧层任一点测量厚度不应小于标称厚度的80%。 隔氧层标称厚度值按下式计算: ty=0.02Df+0.6 式中:ty--隔氧层标称厚度(mm) Df--挤包前电缆的假定直径(mm) 隔氧层外推荐重叠绕包两层非吸湿性或其它适当的阻燃材料, 6.6 耐火隔离层 隔氧层外应挤包耐火隔离层,任一点测量厚度不应小于标称厚度的80%。 耐火隔离层标称厚度值按下式计算: th=0.03Dy+0.8 式中:th--耐火隔离层标称厚度(mm) Dy--挤包前电缆的假定直径(mm) 按公式计算出的数值应修约到0.1mm,修约规则应符合GB/T 12706.2-2020附录B的规定。 非铠装电缆当耐火隔离层的计算值小于6.0mm时,耐火隔离层标称厚度取值为6.0mm。铠装电缆当耐火隔离层的计算值小于4.0mm时,耐火隔离层标称厚度取值为4.0mm。 允许三芯电缆采用分相耐火隔离层,但绝缘金属屏蔽应符合单芯电缆的要求。分相隔离层三芯电缆的假设尺寸计算方法仍按附录A进行计算(每相绝缘线芯外耐火隔离层厚度不计)。 耐火隔离层外推荐重叠绕包非吸湿性或其他适当的阻燃材料。 6.7 金属铠装 需要时,金属铠装层应包覆在6.6条的耐火隔离层外。 6.7.1 金属带铠装 金属带铠装采用双层镀锌钢带或非磁性钢带,螺旋绕包两层。 外层钢带的中间部位大致在内层钢带间隙上方,每层钢带间隙率不应大于50%,绕包应平整光滑。 金属带铠装的标称厚度和偏差应符合表3规定。 表3 金属带标称厚度和偏差 铠装前假定直径 金属带标称厚度 允许偏差 mm mm mm ≤30 0.2 +0.02/-0.02 >30 ≤70 0.5 +0.03/-0.05 - >70 0.8 +0.04/-0.06 6.7.2 金属丝铠装 金属丝铠装应紧密,即使相邻金属丝的间隙很小。 必要时,可在金属丝铠装外疏绕一条标称厚度最小为0.3mm的镀锌钢带,钢带厚度偏差应符合YB/T 024规定。 铠装金属丝的标称直径和偏差应符合表4规定。 表4 金属丝标称直径和偏差 铠装前假定直径 金属丝标称直径 允许偏差 mm mm mm >25 ≤35 2.0 ±0.06 >35 ≤60 2.5 ±0.06 >60 - 3.15,4.0 ±0.08 6.8 外护套 外护套采用热塑性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以下简称ST8)材料,其特性要求应符合GB/T 12706.2的规定,包覆在铠装上的电缆外护套应经受GB/T 3048.10的火花试验。 外护套标称厚度值按下式计算: tw=0.035D+1.0 式中:tw--外护套标称厚度(mm); Dk--挤包护套前电缆的假定直径(mm) 按公式计算出的数值应修约到0.1mm,修约规则应符合GB/T 12706.2-2020附录B的规定。 当单芯电缆外护套标称厚度的计算值小于1.4mm时,外护套标称厚度取值为1.4 mm 。当多芯电缆外护套标称厚度的计算值小于1.8mm时,外护套标称厚度取值为1.8mm。 |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 是 |
标准文本 | 查看 |
团体详细信息 | |||
---|---|---|---|
团体名称 | 河北省电线电缆行业协会 | ||
登记证号 | 511300007288107004 | 发证机关 | 河北省民政厅 |
业务范围 | 调研、信息、推广、服务 | ||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 许小松 | ||
依托单位名称 | |||
通讯地址 | 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合作路81号 | 邮编 : 0500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