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_LQHS 002—2024 甘薯地下害虫绿色防控生产技术规程-团体标准

目录


收录自团体标准信息平台,认准啦(RenZhunLa.com)为执行该团体标准的产品或服务提供推介展位,欢迎留言交流。


标准详细信息
标准状态  现行
标准编号  T/LQHS 002—2024
中文标题  甘薯地下害虫绿色防控生产技术规程
英文标题  
国际标准分类号  65.020.01 农业和林业综合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民经济分类  A012 豆类、油料和薯类种植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30日
实施日期  2024年11月30日
起草人  张燕、张星、张立娇、常震、常吉武
起草单位  河北启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石家庄市鹿泉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石家庄市鹿泉区新能源服务中心
范围  
主要技术内容  甘薯地下害虫绿色防控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甘薯地下害虫的防治原则和绿色防控技术。
本文件适用于本地区甘薯种植区域的地下害虫防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NY/T 2642 甘薯等级规格 
DB 21/T 2308 甘薯收获机械化作业技术规程 
DB 21/T 3128 甘薯贮运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绿色防控
优先采取农业、生态、物理等技术措施,辅助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控制甘薯地下害虫危害,减少化学农药使用,确保甘薯生产安全、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的行为。
3.2甘薯地下害虫
成虫或生活史中某一阶段生活在土中危害薯块的害虫;主要是金针虫、蛴螬、叶甲、地老虎。
4 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采用物理和生物防治技术,辅之化学防治应急控害。使用化学农药应符合GB/T 8321和NY/T 1276的规定,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并注意交替用药、合理混用。
5冬前土壤深翻
冬前对下年度种植甘薯的大田深翻30cm晾垡,打破犁底层,有利于甘薯根系下扎发育、水分下渗上升,防涝保墒,可使土壤疏松,利于块根膨大,最重要的是破坏病虫越冬环境,利用低温实现物理防虫。幼虫翻出地表后,人工捡出杀死。
6 品种与种苗选择 
6.1 品种 
选择优质、高产稳产、高抗,薯形好、口感好、商品性好的适宜本地区种植的登记品种。 
6.2种苗
从正规种薯种苗企业引进所需甘薯品种的脱毒种苗或健康大田苗。引进种苗,须严格剔除弱苗、差苗,并用药剂消毒处理。
7 安装杀虫灯
按照50亩/盏密度,安装太阳能杀虫灯,诱杀成虫,降低虫源量。
8 栽插 
8.1 选地 
选择肥力中上的平地或山区薄地、排灌方便、无除草剂药害、非重茬的沙壤土或壤土地块。 
8.2 整地与施肥 
采用机械耕翻整地,应做到地表平整、细碎,耕层上松下实。结合整地施基肥,整地前每 667m2施 入腐熟农家肥 2m3~2.5m3,起垄时每 667m2施入硫基氮、磷、钾(15:15:15)复合肥 40kg~50kg。肥 料使用应符合 NY/T 496 的规定
8.3 做垄与覆膜 
整地后,疏通排水沟渠,然后做垄。每垄栽插 1 行薯苗时,采用垄距 60cm、垄面宽 30cm、垄高 15cm~ 20cm 的单垄覆膜;每垄栽插 2 行薯苗时,采用垄距 100cm~120cm、垄面宽 70cm~80cm、垄高 20cm~30cm、 行距 30cm~40cm 的大垄覆膜,垄向宜为南北方向。地膜质量选择应符合 GB 13735 的规定。 
8.4 时间 
一般为 5 月上旬~5 月下旬,且土壤耕层 10cm 地温稳定通过 17℃时栽插。
8.5 密度 
根据肥地宜稀、薄地宜密的原则。平肥地每 667m2为 3500 株~4000 株,山区薄地每 667m2为 4500 株~6000 株。 
8.6 薯苗消毒 
栽插前,用 50%甲基硫菌灵可湿度性粉剂 500 倍~800 倍液浸泡薯苗基部 10cm 处 10min。 
8.7 方法 
8.7.1 直插法 
带水将薯苗直插沙壤土中,入土 3 个~5 个节,水干封埯,留 2 叶 1 心。 
8.7.2 斜插法 
带水将薯苗以斜度 45°插入沙壤土,入土 3 个~5 个节,水干封埯,留 2 叶 1 心。 
8.7.3 水平插法 
栽插时在垄面开 5cm 的浅沟,带水将薯苗水平放入 3 个~5 个节,水干封埯,盖土压紧后留 2 叶 1 心。 
9 田间管理 
9.1定植用药
5月上中旬定植。起垄施肥施药定植一体化机械作业,每亩施用商品颗粒有机肥40kg、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颗粒剂3kg。定植后随浇水追施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750ml。及时查苗、补苗,确保全苗。补苗应选用壮苗,在阴雨天或晴天午后进行。补苗栽插后遇晴天浇水。
9.2灌溉与排涝
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为宜(地表5cm以下土手握成团,松开即散),干旱时及时浇水,涝时及时排水,防止积水。
9.3控制旺长
甘薯地上部有旺长时趋势时,采用打顶机控旺,封垄后采用清垄机控旺。
9.4追肥追药
块根膨大期随水追施80亿孢子/毫升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可分散油悬浮剂40毫升/亩,每亩可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1-2次,间隔5-7天。
10 收获 
10.1 时间 
根据市场需要,适时收获。一般为10 月上中旬,一般在霜降前晴天上午刨收。
10.2 方法 
采用人工或机械收获,收获前 1d~2d,进行杀秧。收获时应选择晴天上午,及时剔除残薯和病薯, 并带出田间集中处理。机械收获应符合 DB 21/T 2308 的规定。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标准文本  查看
团体详细信息
团体名称石家庄市鹿泉区红薯协会
登记证号51130110MJ0784633E发证机关石家庄市鹿泉区行政审批局
业务范围调查研究红薯种植业的发展,为建设特色农业区提供帮助,大力宣传红薯的种植科学技术,组织会员参加与科学技术交流。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常吉武
依托单位名称
通讯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宜安镇西邱陵村邮编 : 050200

收录自团体标准信息平台,认准啦(RenZhunLa.com)为执行该团体标准的产品或服务提供推介展位,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