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_SOECC 019—2024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耐热105℃ PVC绝缘护套软电缆-团体标准
目录
标准详细信息 | |
---|---|
标准状态 | 现行 |
标准编号 | T/SOECC 019—2024 |
中文标题 |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耐热105℃ PVC绝缘护套软电缆 |
英文标题 | Heat resistant 105℃ PVC insulated sheathed flexible cable with rated voltage 450/750V and below |
国际标准分类号 | 29.060.20 电缆 |
中国标准分类号 | |
国民经济分类 | C383 电线、电缆、光缆及电工器材制造 |
发布日期 | 2024年09月23日 |
实施日期 | 2024年09月26日 |
起草人 | 赵伍、史振涛、李霞、王传棽、刘立文、张万里、李韦桦、王卫东、王学森、王维林、冯峰、邢伟义、向志林、谈诚燕、耿文黎。 |
起草单位 | 派纳维森(苏州)电气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江苏有限公司、震雄铜业集团有限公司、昆山键讯电子有限公司、常熟市鑫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利多多利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意华电工有限公司。 |
范围 | |
主要技术内容 |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交流额定电压U0/U为450/750V及以下耐热105℃ PVC绝缘护套软电缆(以下简称电缆)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等。 本文件适用于交流额定电压U0/U为450/750V及以下耐热105℃ PVC绝缘护套软电缆的要求,应用于电力、电子设备内外部连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900.10 电工术语 电缆(GB/T 2900.10-2013,IEC 60050-461:2008,IDT) GB/T 2951.11-200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1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机械性能试验(IEC 60811-1-1:2001,IDT) GB/T 2951.12-200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12 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热老化试验方法(IEC 60811-1-2:1985,IDT) GB/T 2951.14-200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14部分:通用试验方法——低温试验(IEC 60811-1-4:1985,IDT) GB/T 2951.21-200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21部分:弹性体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耐臭氧试验——热延伸试验-浸矿物油试验(IEC 60811-2-1:2001,IDT) GB/T 2951.31-200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31部分:聚氯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高温压力试验——抗开裂试验(IEC 60811-3-1:1985,IDT) GB/T 2951.32-200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32部分:聚氯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失重试验——热稳定性试验(IEC 60811-3-2:1985,IDT) GB/T 3956-2008 电缆的导体(IEC 60228:2004,IDT) GB/T 5013.2-2008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 第2部分:实验方法(IEC 60245-2:1998,IDT) GB/T 5023.1-2008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第1部分:一般要求(IEC 60227-1:2007,IDT) GB/T 5023.2-2008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第2部分:试验方法(IEC 60227-2:2007,IDT) GB/T 5023.7-2008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第7部分:二芯或多芯屏蔽和非屏蔽软电缆(IEC 60227-7:2007,IDT) GB/T 18380.11-2022 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 第11部分:单根绝缘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 试验装置(IEC 60332-1-1:2015) GB/T 18380.12-2022 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 第12部分:单根绝缘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 1kW 预混合型火焰试验方法(IEC 60332-1-2:2015,IDT) GB/T 18380.13-2022 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 第13部分:单根绝缘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 测定燃烧的滴落(物)/微粒的试验方法(IEC 60332-1-3:2015) GB/T 39560(所有部分)电子电气产品中某些物质的测定 JB/T 8137(所有部分)电线电缆交货盘 JB/T 8734.5-2016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 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电线和软线 第5部分:屏蔽电线 3 术语和定义 PVC混合物 polyvinyl chloride compound;PVC PVC混合物是指它的特定组分是PVC或它的一种共聚物经适当选择、配比和加工后制成的材料。该术语也可表示为含有PVC或某种PVC聚合物的混合物。 混合物的型号 type of compound 混合物按照规定的试验测得的性能进行分类。型号与混合物的组分没有直接关系。 型式试验(符号 T) type tests(symbol T ) 型式试验是指按一般商业原则,对本标准规定的一种型号电缆在供货前进行的试验,以证明电缆具有良好的性能,能满足规定的使用要求。型式试验的本质是一旦进行这些试验后,不必重复进行。如果改变电缆材料或设计会影响电缆的性能,则必须重复进行型式试验。 抽样试验(符号S) sample tests(symbol S 抽样试验是在成品电缆试样上或取自成品电缆的元件上进行的试验,以证明成品电缆产品符合设计规范。 交流额定电压 rated voltage 交流额定电压是电缆结构设计和电性能试验用的基准电压。 交流额定电压用U?/U表示,单位为V。 U。任一绝缘导体和“地”(电缆的金属护层或周围介质)之间的电压有效值。 U 多芯电缆或单芯电缆系统任何两相导体之间的电压有效值。 当用于交流系统时,电缆的额定电压应至少等于使用电缆系统的标称电压。该条件均适用于U?和U值。 当用于直流系统时,该系统的标称电压应不大于电缆额定电压的1.5倍。 注:系统的工作电压允许长时间地超过该系统标称电压的10%,如果电缆的额定电压至少等于该系统的标称电压,则电缆可在高于额定电压10%的工作电压下使用。 4 产品分类 概述 电缆的额定电压U0/U为450/750V。 导体最高正常运行工作温度为105℃。 电缆型式代号 电缆型式代号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具体要求如下: 铜导体…………………………………………………………………………………………………………………………………………… 省略 合金铜导体…………………………………………………………………………………………………………………………………… A 柔性电缆……………………………………………………………………………………………………………………………………… R PVC绝缘………………………………………………………………………………………………………………………………………… V 耐油PVC护套……………………………………………………………………………………………………………………………… VY 屏蔽……………………………………………………………………………………………………………………………………………… P 温度等级……………………………………………………………………………………………………………………………………… 105 电缆型号名称 电缆的型号和名称如表1所示。 表1 电缆的型号和名称 型号 名称 用途 RVVYP105 额定电压 450/750V 及以下105℃ PVC绝缘护套屏蔽软电缆 电力、工业领域电子设备内外部连接用 ARVVYP105 额定电压 450/750V 及以下105℃ PVC绝缘护套屏蔽合金软电缆 RVVY105 额定电压 450/750V 及以下105℃ PVC绝缘护套软电缆 ARVVY105 额定电压 450/750V 及以下105℃ PVC绝缘护套合金软电缆 产品标识方法 产品用型式代号、额定电压代号、规格代号和本文件编号表示。产品用型号规格、屏蔽、耐热等级、额定电压等级、芯数、导体面积表示。 示例1: 105℃ PVC绝缘护套屏蔽软电缆、额定电压为450/750V、2芯、0.75mm2软铜导体结构,表示为: RVVYP105 450/750V 2×0.75 T/SOECC-XXXX-202X 示例2: 105℃ PVC绝缘护套软电缆、额定电压为450/750V、2芯、0.75mm2软铜导体结构,表示为: RVVY105 450/750V 2×0.75 T/SOECC-XXXX-202X 5 技术要求 结构 5.1.1 产品示意图 电缆的结构由导体、绝缘、填充、绕包、内护层(若有)、屏蔽(若有)和护套组成, 屏蔽软电缆推荐的截面示意图见下图1,非屏蔽软电缆截面示意图见下图2。 图1 RVVYP105截面示意图 图2 RVVY105截面示意图 产品内部电缆芯线排列结构,如表2的所示(不限于以下成缆方式,可由供需双方确定)。 表2 产品内部电缆芯线排列结构 2芯 3芯 4芯 5芯 6芯 7芯 12芯 18芯 27芯 36芯 48芯 60芯 导体 导体应是退火软铜线,也可使用合金铜。导体单丝可以不镀锡或镀锡。表面应光洁,无油污,无尖锐凸起或其它损伤绝缘的缺陷。导体结构及电气性能应符合表3要求,合金铜以锡铜合金铜为例,其它合金导体要求可由供需双方协商。 表3 导体结构及电气性能要求 标称截面积 mm2 导体内最大单线直径 mm 20℃时导体最大电阻(Ω/km) 铜导体 镀锡铜导体 合金铜 0.5 0.21 39.0 40.1 52.0 0.75 0.21 26.0 26.7 34.7 1.0 0.21 19.5 20.0 26.0 1.5 0.26 13.3 13.7 17.7 2.5 0.26 7.98 8.21 10.6 绝缘 5.3.1 绝缘混合物电缆的导体最高温度应满足以下要求 绝缘混合物 正常运行时导体最高温度 PVC 105℃ 5.3.2 结构与性能 绝缘应紧密挤包在导体上,且应容易剥离而不损伤绝缘体和导体。 绝缘厚度应符合表6、表7的规定值。 绝缘电阻应不小于表6、表7的规定值。 绝缘机械物理性能、环境性能应符合表4规定。 应按表4规定的试验检查是否符合要求。 表4 绝缘的机械物理性能、环境性能及试验方法 序 号 试 验 项 目 单 位 技术要求 试 验 方 法 1 老化前抗张强度最小中间值 N/mm2 ≥10.0 GB/T 2951.11-2008 9.1 2 老化前断裂伸长率最小中间值 % ≥150 3 老化条件(150±2℃×168h) 3.1 老化后抗张强度最大变化率 % ±30 GB/T 2951.11-2008 9.1 GB/T 2951.12-2008 8.1 3.1 3.2 老化后断裂伸长率最大变化率 % ±30 4 失重试验(115±2℃)×240h mg/cm2 ≤2.0 GB/T 2951.32-2008 8.1 5 热冲击试验(150±2℃)×1h - 不开裂 GB/T 2951.31-2008 9.1 6 高温压力试验90±2℃压痕深度,最大中间值 % ≤50 GB/T 2951.31-2008 8.1 7 低温弯曲试验(-15±2℃) - 不开裂 GB/T 2951.14-2008 8.1 5.3.3 绝缘线芯识别 除黄绿组合绝缘线芯(若有)外,绝缘线芯可优先采用数字识别,也可使用其它方式识别,由供需双方确定。 5.3.4 绝缘线芯的数字识别方法 一般要求 绝缘应是同一种颜色并按数序排列,但黄/绿组合色绝缘线芯(若有)除外。 黄/绿组合色绝缘线芯(若有)应符合5.3.7要求,并应放置在外层。 数字编号应从内层由1开始。 数字应用阿拉伯数字印在绝缘线芯的外表面上。数字颜色相同并与绝缘颜色有明显反差。阿拉伯数字应字迹清楚。 5.3.5 标志的优先排列方法 数字标志应沿着绝缘线芯以相等的间隔重复出现,相邻两组数字标志应彼此颠倒。当标志由单个数字组成时,则应在数字的下面放一破折号。如果标志是由两个数字组成,则应上下排列并在下面数字的下方放置破折号。相邻两组数字标志的间距d应不大于50mm。 标志的排列如下图2所示: 图2 标志排列图 5.3.6 耐擦性 数字标志应耐擦,并按GB/T 5023.2-2008中1.8规定的试验检查是否符合要求。 5.3.7 黄绿组合色 黄/绿组合色绝缘线芯的双色分配应符合下列条件(按GB/T 5023.1-2008): 对每一段长15mm的双色绝缘线芯,其中一种颜色应至少覆盖绝缘线芯表面的30%,且不大于70%,而另一种颜色则覆盖绝缘线芯的其余部分。 填充物与绕包 5.4.1 填充物 填充物应由下列一种或任一种组合材料组成,如需其它填充材料,可由供需双方确定材质: ——非硫化型橡皮或塑料混合物; ——天然或合成纺纤; ——纸。 当采用非硫化型橡皮填充时,其组分与绝缘和(或)护套之间不应产生有害的相互作用。 5.4.2 绕包 在产品标准中,对每种型号电缆规定是否有填充物或者是否由护套或内护层嵌入绝缘线芯之间构成填充。 填充物应填满绝缘线芯之间的空隙、形成实际上的圆形。填充物应不粘连绝缘线芯。成缆线芯和填充物可以用薄膜或带子扎在一起。 包覆应由下列一种或任一种组合材料组成,如需其它填充材料,可由供需双方确定材质: ——纸带; ——无纺布; ——塑料材质包带。 ——金属与塑料混合型包带。 成缆 芯数:2-60芯 优先使用芯数:2、3、4、5、6、7、12、18、27、36、48和60芯。 绝缘线芯应选取合适的同心层排列,绞合在一起,最外层的绞合方向应为右向。 成缆时各层可以重叠或间隙绕包一层带子,包带应不粘连绝缘线芯。 两芯电缆绝缘线芯之间的间隙可单独填充或用护套填充。 内护层 挤包在缆芯上的内护层应是耐热105℃ PVC混合物,所有电缆内护层的厚度应由下列公式(1)确定: () 式中:D1根据GB/T 5023.7-2008中2.3.4计算的绝缘线芯成缆后缆芯的假设直径。0.5mm2,0.75mm2和1.0mm2导体的假设直径d(A.2.1中未作规定)应分别取0.8mm,1.0mm和1.1mm。 注1:当电缆由10芯或更多芯组成时,所规定的值适用于两层或更多层的缆芯。 内护套厚度的平均值应不小于计算值。但在任一点的厚度可小于计算值,只要不小于计算值的85%-0.1mm。 内护层可以填满缆芯间的空隙,但应不粘连绝缘线芯。 试验方法和试验要求见表5规定。 屏蔽 5.7.1 材料 屏蔽电缆的屏蔽层可以采用退火软圆铜线、镀锡软圆铜线、铜箔丝进行编织或缠绕。 电缆在施加屏蔽前或(和)屏蔽后,允许绕包薄膜。 屏蔽用软圆铜线、镀锡圆铜线或者铜箔丝的标称直径应符合表6的规定。 5.7.2 屏蔽密度 屏蔽层密度用百分数表示,屏蔽密度不低于80%,按公式(2)计算。公式(2)中的 kf 按公式(3)计算。 () () 式中: k——屏蔽密度,%; Kf——单向覆盖系数 m——锭子总数: n——每锭根数: d——屏蔽用金属圆单线直径,单位为毫米 (mm); l——节距,单位为毫米(mm); D——屏蔽层计算直径,单位为毫米 (mm)。 护套 5.8.1 护套混合物电缆的导体最高温度应满足以下要求 护套混合物 正常运行时导体最高温度 PVC 105℃ 5.8.2 厚度 所有电缆的护套或外护套的厚度, 最大值为2.4mm,计算方式应由下列公式(4)确定: () 式中: dL 为屏蔽电缆内护层的假设直径或缆芯直径。 电缆的外护套应紧密挤包,但应不粘连屏蔽层或缆芯。 所有电缆实际上应是圆形截面。 任一点的厚度不可小于规定值,只要不小于规定值的85%-0.1mm。 应按 GB/T 5023.2-2008中1.10规定的试验方法检查是否符合要求。 5.8.3 外径 电缆的平均外径应按GB/T 5023.7-2008计算确定的范围内。采用优先芯数的电缆,其平均外径范围见表6、表7规定。 5.8.4 机械性能 护套的机械性能、环境性能应符合表5规定 护套在正常使用温度范围内,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弹性。 应按表5规定的试验检查是否符合要求。 试验方法和试验要求见表5规定 表5 护套的机械性能、环境性能及试验方法 序 号 试 验 项 目 单 位 要求 试 验 方 法 1 老化前抗张强度最小中间值 N/mm2 10.0 GB/T 2951.11-2008 9.2 2 老化前断裂伸长率最小中间值 % 150 3 老化(150℃×168h) 3.1 老化后抗张强度最大变化率 % ±30 GB/T 2951.11-2008 9.1 GB/T 2951.12-2008 8.1 3.1 3.2 老化后断裂伸长率最大变化率 % ±30 4 失重试验(115±2℃)×240h mg/cm2 ≤2.0 GB/T 2951.32-2008 8.2 5 热冲击试验(150±2℃)×1h - 不开裂 GB/T 2951.31-2008 9.2 6 高温压力试验90±2℃压痕深度,最大中间值 % ≤50 GB/T 2951.31-2008 8.2 7 低温弯曲试验(-15±2℃) - 不开裂 GB/T 2951.14-2008 8.2 9 低温冲击试验(-15±2℃) % 见GB/T 2951-2008.14中8.5.6 GB/T 2951.14-2008 8.5 表5 护套的机械性能、实验方法及实验要求(续) 序 号 试 验 项 目 单 位 要求 试 验 方 法 10 耐油试验(90±2℃)×24h GB/T 2951.21-2008 10 10.1 浸矿物油后抗张强度最大变化率 % ±30 10.2 浸矿物油后断裂伸长率最大变化率 % ±30 电缆综合数据 电缆的结构尺寸、绝缘电阻应符合表6、表7的规定。 表6 RVVYP105型电缆的综合数据 导体芯数 标称截面积 mm2 绝缘厚度 规定值 mm 内护层厚 度规定值 mm 屏蔽层铜线 最大直径 mm 外护套厚度 规定值 mm 平均外径mm 105℃时 最小绝缘电阻 (MΩ·km) 下限 上限 2×0.5 2×0.75 2×1 2×1.5 2×2.5 0.6 0.6 0.6 0.7 0.8 0.7 0.7 0.7 0.7 0.7 0.16 0.16 0.16 0.16 0.16 0.9 0.9 1.0 1.0 1.1 7.7 8.0 8.2 9.3 10.7 9.6 10.0 10.3 11.6 13.3 0.013 0.011 0.010 0.010 0.009 3×0.5 3×0.75 3×1 3×1.5 3×2.5 0.6 0.6 0.6 0.7 0.8 0.7 0.7 0.7 0.7 0.7 0.16 0.16 0.16 0.16 0.16 0.9 0.9 1.0 1.0 1.1 8.0 8.3 8.8 9.7 11.3 10.0 10.4 11.0 12.1 14.0 0.013 0.011 0.010 0.010 0.009 4×0.5 4×0.75 4×1 4×1.5 4×2.5 0.6 0.6 0.6 0.7 0.8 0.7 0.7 0.7 0.7 0.8 0.16 0.16 0.16 0.16 0.16 0.9 1.0 1.0 1.1 1.2 8.5 9.1 9.4 10.7 12.6 10.7 11.3 11.7 13.2 15.5 0.013 0.011 0.010 0.010 0.009 5×0.5 5×0.75 5×1 5×1.5 5×2.5 0.6 0.6 0.6 0.7 0.8 0.7 0.7 0.7 0.8 0.8 0.16 0.16 0.16 0.16 0.21 1.0 1.0 1.1 1.2 1.3 9.3 9.7 10.3 11.8 13.9 11.6 12.1 12.8 14.7 17.2 0.013 0.011 0.010 0.010 0.009 6×0.5 6×0.75 6×1 6×1.5 6×2.5 0.6 0.6 0.6 0.7 0.8 0.7 0.7 0.7 0.8 0.8 0.16 0.16 0.16 0.16 0.21 1.0 1.1 1.1 1.2 1.4 9.9 10.5 11.0 12.7 15.2 12.4 13.1 13.6 15.7 18.7 0.013 0.011 0.010 0.010 0.009 7×0.5 7×0.75 7×1 7×1.5 7×2.5 0.6 0.6 0.6 0.7 0.8 0.7 0.7 0.8 0.8 0.8 0.16 0.16 0.16 0.21 0.21 1.1 1.2 1.2 1.3 1.5 10.8 11.5 12.2 14.1 16.5 13.5 14.3 15.1 17.4 20.3 0.013 0.011 0.010 0.010 0.009 12×0.5 12×0.75 12×1 12×1.5 12×2.5 0.6 0.6 0.6 0.7 0.8 0.8 0.8 0.8 0.8 0.9 0.21 0.21 0.21 0.21 0.21 1.3 1.3 1.4 1.5 1.7 13.3 13.9 14.7 16.7 19.9 16.5 17.2 18.1 20.5 24.4 0.013 0.011 0.010 0.010 0.009 表6 RVVYP105型电缆的综合数据(续) 导体芯数 标称截面积 mm2 绝缘厚度 规定值 mm 内护层厚 度规定值 mm 屏蔽层铜线 最大直径 mm 外护套厚度 规定值 mm 平均外径mm 105℃时 最小绝缘电阻 (MΩ·km) 下限 上限 18×0.5 18×0.75 18×1 18×1.5 18×2.5 0.6 0.6 0.6 0.7 0.8 0.8 0.8 0.8 0.9 0.9 0.21 0.21 0.21 0.21 0.21 1.3 1.5 1.5 1.7 2.0 15.1 16.2 16.9 19.6 23.3 18.6 19.9 20.8 24.1 28.5 0.013 0.011 0.010 0.010 0.009 27×0.5 27×0.75 27×1 27×1.5 27×2.5 0.6 0.6 0.6 0.7 0.8 0.8 0.9 0.9 0.9 1.0 0.21 0.21 0.21 0.21 0.26 1.6 1.7 1.7 2.0 2.3 18.0 19.3 20.2 23.4 28.2 22.1 23.7 24.7 28.6 34.5 0.013 0.011 0.010 0.010 0.009 36×0.5 36×0.75 36×1 36×1.5 36×2.5 0.6 0.6 0.6 0.7 0.8 0.9 0.9 0.9 1.0 1.1 0.21 0.21 0.21 0.26 0.26 1.7 1.8 1.9 2.2 2.4 20.1 21.3 22.5 26.6 31.5 24.7 26.2 27.6 32.5 38.5 0.013 0.011 0.010 0.010 0.009 48×0.5 48×0.75 48×1 48×1.5 48×2.5 0.6 0.6 0.6 0.7 0.8 0.9 1.0 1.0 1.1 1.2 0.26 0.26 0.26 0.26 0.31 1.9 2.1 2.1 2.4 2.4 23.1 24.9 26.1 30.4 35.9 28.3 30.4 31.9 37.0 43.7 0.013 0.011 0.010 0.010 0.009 60×0.5 60×0.75 60×1 60×1.5 60×2.5 0.6 0.6 0.6 0.7 0.8 1.0 1.0 1.0 1.1 1.2 0.26 0.26 0.26 0.26 0.31 2.1 2.2 2.3 2.4 2.4 25.5 27.0 28.5 32.7 38.8 31.1 32.9 34.7 39.9 47.2 0.013 0.011 0.010 0.010 0.009 表7 RVVY105型电缆的综合数据 导体芯数 标称截面积 mm2 绝缘厚度 规定值 mm 外护套厚度 规定值 mm 平均外径 mm 105℃时最小绝缘电阻(MΩ·km) 下限 上限 2×0.5 2×0.75 2×1 2×1.5 2×2.5 0.6 0.6 0.6 0.7 0.8 0.7 0.8 0.8 0.8 0.9 5.2 5.7 5.9 6.8 8.2 6.6 7.2 7.5 8.6 10.3 0.013 0.011 0.010 0.010 0.009 3×0.5 3×0.75 3×1 3×1.5 3×2.5 0.6 0.6 0.6 0.7 0.8 0.7 0.8 0.8 0.9 1.0 5.5 6.0 6.3 7.4 9.0 7.0 7.6 8.0 9.4 11.2 0.013 0.011 0.010 0.010 0.009 4×0.5 4×0.75 4×1 4×1.5 4×2.5 0.6 0.6 0.6 0.7 0.8 0.8 0.8 0.8 0.9 1.1 6.2 6.6 6.9 8.2 10.1 7.9 8.3 8.7 10.2 12.5 0.013 0.011 0.010 0.010 0.009 表7 RVVY105型电缆的综合数据(续) 导体芯数 标称截面积 mm2 绝缘厚度 规定值 mm 外护套厚度 规定值 mm 平均外径 mm 105℃时最小绝缘电阻(MΩ·km) 下限 上限 5×0.5 5×0.75 5×1 5×1.5 5×2.5 0.6 0.6 0.6 0.7 0.8 0.8 0.9 0.9 1.0 1.1 6.8 7.4 7.8 9.1 11.0 8.6 9.3 9.8 11.4 13.7 0.013 0.011 0.010 0.010 0.009 6×0.5 6×0.75 6×1 6×1.5 6×2.5 0.6 0.6 0.6 0.7 0.8 0.9 0.9 1.0 1.1 1.2 7.6 8.1 8.7 10.2 12.2 9.6 10.1 10.8 12.6 15.1 0.013 0.011 0.010 0.010 0.009 7×0.5 7×0.75 7×1 7×1.5 7×2.5 0.6 0.6 0.6 0.7 0.8 0.9 1.0 1.0 1.2 1.3 8.3 9.0 9.5 11.3 13.6 10.4 11.3 11.8 14.1 16.8 0.013 0.011 0.010 0.010 0.009 12×0.5 12×0.75 12×1 12×1.5 12×2.5 0.6 0.6 0.6 0.7 0.8 1.1 1.1 1.2 1.3 1.5 10.4 11.0 11.8 13.8 16.8 12.9 13.7 14.6 17.0 20.6 0.013 0.011 0.010 0.010 0.009 18×0.5 18×0.75 18×1 18×1.5 18×2.5 0.6 0.6 0.6 0.7 0.8 1.2 1.3 1.3 1.5 1.8 12.3 13.2 14.0 16.5 20.2 15.3 16.4 17.2 20.3 24.8 0.013 0.011 0.010 0.010 0.009 27×0.5 27×0.75 27×1 27×1.5 27×2.5 0.6 0.6 0.6 0.7 0.8 1.4 1.5 1.5 1.8 2.1 15.1 16.2 17.0 20.3 24.7 18.6 19.9 21.0 24.9 30.2 0.013 0.011 0.010 0.010 0.009 36×0.5 36×0.75 36×1 36×1.5 36×2.5 0.6 0.6 0.6 0.7 0.8 15 1.6 1.7 2.0 2.3 17.0 18.2 19.4 23.0 28.0 20.9 22.4 23.8 28.2 34.2 0.013 0.011 0.010 0.010 0.009 48×0.5 48×0.75 48×1 48×1.5 48×2.5 0.6 0.6 0.6 0.7 0.8 1.7 1.8 1.9 2.2 2.4 19.8 21.2 22.5 26.2 32.1 24.3 25.9 27.6 32.5 39.1 0.013 0.011 0.010 0.010 0.009 60×0.5 60×0.75 60×1 60×1.5 60×2.5 0.6 0.6 0.6 0.7 0.8 1.8 2.0 2.1 2.4 2.4 21.7 23.4 24.9 29.5 35.0 26.6 28.7 30.5 35.9 42.6 0.013 0.011 0.010 0.010 0.009 6 检验规则 电气性能 电缆应有足够的介电强度和绝缘电阻。 应按表9规定的试验检查是否符合要求。 试验方法和试验要求见表9规定。 外形尺寸 电缆的平均外形尺寸应在产品标准 GB/T 5023.7-2008结构表中规定的范围内。 电缆在同一横截面上测任意两点外径之差(椭圆度)应不超过平均外径规定上限的15%。 应按 GB/T 5023.2-2008中1.11规定的试验方法检查是否符合要求。 电缆的机械性能 电缆应能经受住正常使用时的弯曲和其他机械应力。 当在产品标准GB/T 5023.7-2008中有规定时,应按GB/T 5023.2-2008中第3章规定的试验方法检查是否符合要求。 电缆的耐油性能 耐油试验:电缆在90±2℃×24h条件下,抗张强度及断裂伸长率最大变化率应在±30%范围内。 电缆的不延燃性 试验要求、试验方法应符合GB/T 18380.11-2008、GB/T 18380.12-2008、GB/T 18380.13-2008规定。电缆的试验性能要求,应符合表9的规定。 限用物质含量 电缆组成材料应根据GB/T 26572的规定进行分类,检测单元尽可能拆分为均质材料。当用户有需要时,各均质材料中限量要求应符合表8的规定。 表8 电缆材料中各均质材料限用物质的含量 物质种类 物质名称 含量限值 重金属 铅(Pb) 0.1% 汞(Hg) 0.1% 镉(Cd) 0.01% 六价铬(Cr(Ⅵ)) 0.1% 有机溴化物 多溴联苯(PBBs) 0.1% 多溴联苯醚(PBDEs) 0.1% 邻苯二甲酸酯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 0.1% 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 0.1%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0.1% 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 0.1% 含量限值是质量分数,即材料中所允许物质的最大质量占材料总质量的百分比。 表9 电缆试验项目 序号 试验项目 试验类型 试验方法 抽样比例 1 外观检查 绝缘外观(含颜色) S 目力检查 100% 护套外观(含颜色) S 目力检查 100% 2 电气性能试验 1.1 导体电阻 S GB/T 5023.2-2008 2.1 100% 1.2. 绝缘试验电压:线芯与水间施加交流电压2500V/5min 5m S GB/T 5023.2-2008 2.3 100% 1.3 成品电缆线芯与线芯之间、线芯与屏蔽之间,施加2500V/5min交流电压不击穿,长度不小于5m S GB/T 5023.2-2008 2.2 100% 1.4 105℃时绝缘电阻,导体与屏蔽之间施加80V-500V直流电压,测量值不低于表6、表7规定 T GB/T 5013.2-2008 2.4 - 2 结构尺寸 2.1 结构检查 S GB/T 5023.1-2008 检测数量不小于芯数的10%,且不小于3芯,2芯电缆检测2芯 2.2 绝缘厚度测量 S GB/T 5023.2-2008 1.9 2.3 内护层或外护套厚度测量 S GB/T 5023.2-2008 1.10 10% 2.4 外径测量 S GB/T 5023.2-2008 1.11 10% 2.4.1 平均值 S GB/T 5023.2-2008 1.11 10% 2.4.2 椭圆度 S GB/T 5023.2-2008 1.11 10% 3 绝缘机械性能 3.1 老化前拉力试验 S GB/T 2951.11-2008 9.1 10% 3.2 老化后拉力试验 S GB/T 2951.11-2008 8.1 3.1 - 4 内护层机械性能(若有) - 4.1 老化前拉力试验 S GB/T 2951.11-2008 9.2 10% 4.2 老化后拉力试验 T GB/T 2951.11-2008 8.1 3.1 - 5 外护套机械性能 - 5.1 老化前拉力试验 S GB/T 2951.11-2008 9.2 10% 5.2 老化后拉力试验 T GB/T 2951.11-2008 8.1 3.1 - 5.3 失重试验 T GB/T 2951.32-2008 8.2 - 6 高温压力试验 - 6.1 绝缘 T GB/T 2951.31-2008 8.1 - 6.2 外护套 T GB/T 2951.31-2008 8.2 - 7 低温弹性和冲击试验 - 7.1 绝缘低温弯曲试验 T GB/T 2951.14-2008 8.1 - 7.2 外护套低温弯曲试验(只适用于外径12.5mm及 以下电缆) T GB/T 2951.14-2008 8.2 - 7.3 外护套拉伸试验(只适用于外径大于12.5mm电缆) T GB/T 2951.14-2008 8.4 - 7.4 成品电缆低温冲击试验(不适用于18芯以上电缆) T GB/T 2951.14-2008 8.5 - 8 热冲击试验 - 8.1 绝缘 T GB/T 2951.31-2008 9.1 - 8.2 护套 T GB/T 2951.31-2008 9.2 - 9 不延燃试验 T GB/T 18380.11/12/13-2008 - 10 外护套浸矿物油试验 T GB/T 2951.21-2008 10 - 11 限用物质含量限值 T GB/T 39560 - 出厂检验 6.7.1 单位产品 一个单位产品应是一盘/卷允许交货长度的电缆。 6.7.2 检验批 出厂检验批应由同时提交检验的若干相同型号、规格的单位产品组成,这些单位产品应是在同一连续生产期内(例如1天或1周)、采用相同的材料、设备和工艺制造出来的产品。 6.7.3 样品单位 一个样本单位是从检验批中随机抽取的一个单位产品。 6.7.4 试样 一个试样应是样本单位的全段电缆或者是从其上取的一小段电缆,该小段可在试验前截取成独立段,也可试验后再从全段上截取。每一试样的长度应符合有关试验方法的规定。 6.7.5 检验项目 出厂检验项目应符合表9规定的抽样检测(S)项目,它们是电缆产品交货时应进行的各项试验。 6.7.6 抽样方案和判定规则 抽样检测项目按照表9规定的比例,根据检验批的大小,进行随机抽样检验,每批至少抽1个样本单位。抽样检测的被试样本如有不合格项目时,应重新抽取双倍数量的样本就不合格项目进行检验,如仍有不合格,则对该批余下的全部电缆的这一项目进行检验。任何单位产品在检验中有任一个检验项目不合格,则该单位产品应判为不合格。在剔除不合格产品后,该检验批应判为合格。 不合格检验批的处理 不合格的检验批不允许出厂。不合格检验批中,如果样本有可能修复或去除缺陷部分后,仍然符合交货长度要求时,可重新单独提交检验。重新检验时应和新的检验批分开,并作上标记。重新检验项目应包括原不合格项目和其它有关项目。 型式试验 6.9.1 试验项目 型式试验是对产品质量进行全面考核,检验项目应包括表9所列的应检项目,并且应在抽取的样本单位的出厂检验项目合格后,再进行其它项目的检验。 6.9.2 检验周期 产品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试验: a) 电缆首批生产; b) 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 正常生产时,每一年应进行一次; d) 停产半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e)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试验有较大差异时; f) 大批量产品的买方要求在验收中进行型式试验时。 6.9.3 抽样方案 一般情况下,每次检验应从检验批中随机抽取每种型式1个样本单位进行试验,其规格应有代表性。 6.9.4 判定规则 首先应检验出厂检验包含的项目,如果被抽取检验的样本单位有不合格项目时,允许重新抽取新的样本单位重新检验,然后在出厂检验项目合格的样本上进行其他项目的试验。如果1个样本单位未能通过其中任意一项试验,则应判定为型式试验不合格。但是,允许重新抽取双倍样本单位就不合格项目进行试验,如果都能通过试验,则可判定为型式试验合格;如果仍有任意一个不能通过试验,则应判定为型式试验不合格。 7 标志 产地标志和电缆识别 电缆应有制造厂名、产品型号和额定电压的连续标志,厂名标志可以是标志识别线或者是制造厂名或商标的重复标志。 标志可以用油墨印在护套上。 标志连续性 一个完整标志的末端与下一个标志的始端之间的距离: 在电缆外护套上应不超过550mm; 耐擦性 油墨印字标志应耐擦。按GB/T 5023.2-2008中1.8规定的试验检查是否符合要求。 清晰度 所有标志应字迹清楚。标志识别线的颜色应容易识别或易于辨认。必要时,可用汽油或其他合适的溶剂擦干净。 8 包装、运输及贮存 包装 8.1.1 电缆以成圈或成盘,卷绕整齐,并妥善包装后交货。一个单位产品应是一盘/卷允许交货长度的电缆。 8.1.2 电缆每圈或每盘上应标明: a) 制造厂名称和产品商标; b) 型号、规格,(额定电压,单位:V;芯数和标称截面积,单位:mm2); c) 电缆长度,m; e) 制造日期:年、月; f) 标准编号; g) 保证贮运安全的其他标志。 运输和贮存 8.2.1 应采用适宜的方法进行装卸、运输及运输过程的固定。 8.2.2 电缆贮存中包装要完好,标示应齐全,封端严密。 8.2.3 电缆运输和贮存时应注意: a) 电缆盘应符合JB/T 8137(所有部分)的规定; b) 防止严重弯曲及其它机械损伤; c) 不得遭受冲撞、挤压和任何机械损伤; d) 防止受潮、雨淋和长时间暴晒,避光保存 参考文献 [1]GB/T 5023.2-2008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第2部分:试验方法 [2]GB/T 5023.7-2008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第7部分:二芯或多芯屏蔽和非屏蔽软电缆 [3]IEC 60684-2:2011 软绝缘套管 第2部分:测试方法 |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 否 |
标准文本 | 不公开 |
团体详细信息 | |||
---|---|---|---|
团体名称 | 苏州市光电产业商会 | ||
登记证号 | 51320500509777875D | 发证机关 | 苏州市民政局 |
业务范围 | 第七条 本会的业务范围是在会员与政府、会员与会员、会员与市场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反映会员的意见和要求,传达政府的方针政策,协助政府部门对光电产业进行指导、协调、咨询服务。监督会员正确地执行国家的法规制度。本会的具体业务范围是: 1、宣传贯彻国家有关光电产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协助政府主管部门制定行业规章,加强行业自律,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接受社会组织监督。 2、团结从事光电产业的教育、科研、商贸、信息、服务的单位,对国内外光电产业供需形势、管理体制、利用保护、产品开发以及产品进出口政策、价格政策和税收政策等进行调查研究,为政府决策提出建议,为光电产业企事业单位提供服务。开展光电产业的科研、标准、设计、创新等服务。 3、协助光电业务主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发展多种形式的横向联系,促进光电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以提高生产资源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组织和开展国内外有关光电产业的各项活动,多方面加强同国内外对口组织的联系,学习、借鉴和及时推广国内外有关发展光电产业的先进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经验。加强技术管理等专业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 5、收集、整理、研究国内外光电产业的经济技术信息,出版有关光电产业方面的书刊及海报,及时反映行业动态和经验,宣传政府对光电产业的政策。 6、承担社会公益责任,提高会员社会地位及影响力,积极参与社会慈善活动,筹备成立慈善基金。 7、搞好本会自身建设,设立专业委员会,开办实体机构,推进数字化商会建设,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并努力承办政府委托其有关事项。 8、本会大力发展光电产业自主品牌建设,力争打造一批知名企业,并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 | ||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 冯峰 | ||
依托单位名称 | 苏州市光电产业商会 | ||
通讯地址 |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澄湖路888号恒润国际B座2002 | 邮编 : 215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