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_CQAAS 004—2024 马铃薯有机肥增产与土壤修复一体化技术规程-团体标准

目录


收录自团体标准信息平台,认准啦(RenZhunLa.com)为执行该团体标准的产品或服务提供推介展位,欢迎留言交流。


标准详细信息
标准状态  现行
标准编号  T/CQAAS 004—2024
中文标题  马铃薯有机肥增产与土壤修复一体化技术规程
英文标题  
国际标准分类号  01.020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民经济分类  A019 其他农业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18日
实施日期  2024年12月18日
起草人  董攀、赵敬坤、黄爱容、周笑笑、黄振霖、赵雨佳、石磊、金良、周克友、李明聪、梁峰铭、邓旭明、张远斌
起草单位  重庆大学、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巫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巫溪县薯光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范围  
主要技术内容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有机肥增产与土壤修复一体化技术的术语和定义、种薯准备、整地播种、施肥、主要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重庆马铃薯种植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8133 马铃薯种薯
     GB 20406 硫酸钾
     GB 2440 尿素
     GB/T 15063 复合肥料
     GB/T 31753 马铃薯商品薯生产技术规程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525 有机肥料
     NY/T 1783 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有机肥增产与土壤修复一体化(Increased Yields and Repaired Soil of Organic Fertilizer)
     通过增加有机肥料投入量、减少化肥用量,达到培肥地力、修复土壤,减少长期单施化肥影响,提高产量、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目的。

4 种薯准备

4.1    品种选择
      选择适宜本区域的高产优质品种,种薯质量符合GB 18133。
4.2    种薯处理
       选择健康、大小适宜的种薯播种,种薯处理符合GB/T 31753。

5 整地播种
 
5.1    整地起垄
      播种前适时进行深耕细整和起垄,垄宽100 cm~120 cm,垄高20 cm~25 cm。
5.2    播种
      采用高垄双行栽培,窝距26 cm~33 cm,密度4000株~5000株/667 m2;中高山区宜在1月中旬~2月上旬播种;低坝、丘陵区宜在11月下旬~12月上旬播种。

6 施肥

6.1    施肥原则
      遵循因土施肥、增施有机肥、重底适追原则,达到修复土壤,实现增产增效目的。
6.2    肥料选择
      复合肥料、尿素、硫酸钾应分别符合GB/T 15063、GB 2440、GB 20406规定。
      有机肥料应符合NY/T 525规定,有机肥料应以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适宜类原料为主生产。
6.3    施肥模式
      采用“一底一追”模式。有机肥料和复合肥料作底肥,尿素和硫酸钾作追肥。
6.4    施肥量
      底肥:有机肥料400~600 kg/667 m2、复合肥料(N-P2O5-K2O=15-10-15、硫酸钾型)40 kg~50 kg。
      追肥:齐苗期追施尿素5 kg~10 kg/667 m2、硫酸钾10 kg~15 kg/667 m2。
6.5    施肥方式
      底肥:有机肥料和复合肥料宜撒施后再起垄,或起垄后窝施,或开沟条施后起垄。注意避免化肥与薯块直接接触。
      追肥:硫酸钾和尿素宜窝施。

7 主要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病虫草害防治应按照GB/T 8321规定执行;马铃薯晚疫病防控应按照NY/T 1783规定执行。

8 收获

      当马铃薯茎叶枯黄,植株停止生长时收获,收获和运输应避免机械损伤,剔除病薯和烂薯,置于阴凉通风处晾干。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标准文本  查看
团体详细信息
团体名称重庆市农学会
登记证号51500000450417997P发证机关重庆市民政局
业务范围学术交流、咨询服务、培训人员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许明陆
依托单位名称
通讯地址重庆市九龙坡区白市驿镇高峰寺村(农科大道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科研综合大楼2-13房间)邮编 : 401329

收录自团体标准信息平台,认准啦(RenZhunLa.com)为执行该团体标准的产品或服务提供推介展位,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