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_JSEFA 001—2024 羊肚菌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团体标准

目录


收录自团体标准信息平台,认准啦(RenZhunLa.com)为执行该团体标准的产品或服务提供推介展位,欢迎留言交流。


标准详细信息
标准状态  现行
标准编号  T/JSEFA 001—2024
中文标题  羊肚菌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
英文标题  
国际标准分类号  65.020.20 植物栽培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民经济分类  A014 蔬菜、食用菌及园艺作物种植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2日
实施日期  2024年12月22日
起草人  王明友、周德欢、吴今姬、宋卫东、马林、丁天航、王教领、周帆、任彩红、王达、王子恒、赵鑫培
起草单位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范围  
主要技术内容  4 基本要求 场地要求
4.1.1 产地选择符合NY/T 391的规定。土壤中应无影响机械化作业的石块等杂物。
4.1.2 露地种植时选择地势平坦、土质疏松、微碱性肥沃的土壤。两端应留有2m~3m的地头,供机械顺利转向或掉头作业。周边机耕道路应保证机具顺畅通过。
4.1.3 设施种植时,选择连栋塑料大棚或单体钢架塑料大棚的跨度不小于8 m。遮阳网、防虫网、保温被、水肥一体化灌溉等设施条件能满足羊肚菌生长要求。棚门宽度和高度应不小于2m。单体大棚肩高不小于1.8m,连栋大棚内立柱基础上平面宜低于地表15cm。棚内外地面高差不大于10cm。 人员要求
根据生产需要配备操作人员和辅助人员。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合格,熟悉安全作业要求、设备性能、调整使用方法及农艺要求;辅助人员应具备基本的作业和安全常识。 设备条件
4.3.1 设备应完好,质量可靠,性能状态稳定。
4.3.2 设备安全性应符合GB 10395.1的要求。
4.3.3 设备作业前,应按照使用说明书要求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调整和保养,并进行试运行。
5 耕整地 耕地
5.1.1 耕地应根据当地种植模式、农艺要求和土壤条件等,选择机械耕作方式和作业时间。
5.1.2 根据选用的旋耕机规格,选配功率匹配的拖拉机,旋耕深度应不小于20cm,碎土均匀一致,高低误差不超过5cm,耕后田角余量少,无明显漏耕。
5.1.3 为保证起垄质量,旋耕作业质量应符合NY/T 499的规定。 起垄(作畦)
5.2.1 应根据作业田块形状和大小,规划合理的垄体分布。
5.2.2 可选用悬挂式起垄机或手扶式起垄机起垄。起垄作业前,调节起垄宽度、高度和沟宽,进行试作业。
5.2.3 起垄作业质量应达到垄间距1.3m~1.5 m,垄面宽1.1 m±0.1m,沟底宽0.3m,垄面平整、疏松。
6 播种覆膜 菌种处理
选用适宜当地栽培的品种,采用菌种破袋机破袋并打碎菌种,粒径控制在0.5cm~1.0cm。 播种
6.2.1 采用条播种植模式,根据起垄机起垄垄面宽度,确定相应播种幅宽。
6.2.2 选用羊肚菌专用播种机,播种深度3cm~5cm,覆土厚度2cm~4cm。
6.2.3 在保证播量、播深和行距的前提下,应不重播、不漏播,每垄播种应连续作业,建议每亩菌种用量为150kg~200kg,播种质量应符合NY/T 1143的规定。 覆膜
6.3.1 播种后根据土壤湿度和气候条件来决定覆膜时间,选用展铺性好的塑料地膜。
6.3.2 膜的宽度根据起好的垄面而定。
6.3.3 选用覆膜机覆膜,把地膜拉平、拉直,紧贴垄面,两侧地膜边缘用细土压实,膜上开直径为0.5cm~1.0cm小孔,开孔数量为40个/m2,保证通风透气。覆膜质量应符合NY/T 986的规定。
7 田间管理 外源营养袋放置
7.1.1 根据种植场地的大小和形状,规划好外源营养袋放置的布局和间距,排放密度宜为4个/m2~6个/m2。
7.1.2 外源营养袋放置时前一侧开口,开口侧接触地面。
7.1.3 注意摆放的均匀度,可呈“品”字排列,便于羊肚菌菌丝能够充分吸收外源营养袋中的养分。 灌溉
7.2.1 根据羊肚菌农艺种植要求,结合土壤墒情需求,宜采用滴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
7.2.2 播种后,应及时灌溉,确保土壤充分湿润,土壤含水率宜为20%,沟内有明显积水时应停止灌溉。
7.2.3 根据羊肚菌不同生育期需水规律及土壤含水率,适时进行灌溉。
7.2.4 灌溉管线排布应不影响正常机械化生产作业。 环境管理
7.3.1 棚内配备环境控制系统,包括温度、光照、湿度和通风系统,安装必要的监测和调节设备,根据需求调节。
7.3.2 以弱散射光为主,避免强光直射,根据光照强度适时调整遮阳网的覆盖程度调节光照强度。
7.3.3 根据羊肚菌不同生育期,调节空气湿度。
7.3.4 保持棚内空气新鲜,CO2浓度高于0.3%时,建议通风换气。气温高于18℃时,采取早、晚通风;气温低于15℃时,中午通风。 病虫害防治
7.4.1 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应优先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可采用彩色粘虫板、诱捕器、杀虫灯等杀虫。
7.4.2 发菌期间发现有细菌、霉菌感染时,应及时将污染物清理出栽培场地,并加大通风量;出菇畦面上发现有污染的外源营养袋时,应及时清除。
8 采收加工 采收
子实体菌帽褶皱展开后,适时采收。采收时避免损伤羊肚菌子实体,保持其完整性。 贮藏
鲜菇及时放入保鲜库贮藏,温度控制在2℃~4℃内,贮藏期在7天内。 烘干
宜采用羊肚菌专用烘干设备,结合通风除湿逐步阶梯升温工艺,烘干至含水量在13%以下,干制品应符合 GB 7096 要求。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标准文本  不公开
团体详细信息
团体名称江苏省食用菌协会
登记证号51320000509156200L发证机关江苏省民政厅
业务范围学术交流、咨询服务、信息交流、行业规划等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陈惠
依托单位名称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通讯地址南京市鼓楼区龙江小区月光广场8号江苏农林大厦1315室邮编 : 210036

收录自团体标准信息平台,认准啦(RenZhunLa.com)为执行该团体标准的产品或服务提供推介展位,欢迎留言交流。

回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