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_JSEFA 002—2024 葡萄架下立体套种羊肚菌技术规程-团体标准

目录


收录自团体标准信息平台,认准啦(RenZhunLa.com)为执行该团体标准的产品或服务提供推介展位,欢迎留言交流。


标准详细信息
标准状态  现行
标准编号  T/JSEFA 002—2024
中文标题  葡萄架下立体套种羊肚菌技术规程
英文标题  
国际标准分类号  65.020.20 植物栽培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民经济分类  A014 蔬菜、食用菌及园艺作物种植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2日
实施日期  2024年12月22日
起草人  谢春芹、凡军民、马林、曹正、胡晓丹、侯金凤、张雪松、何后军、郁宝锋、胡肖、白文强
起草单位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句容河山家庭农场有限公司、江苏蕈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菌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镇江市菇满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范围  
主要技术内容  4 场地环境与栽培设施 场地环境
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 5010—2016的规定,土壤应符合GB 15618—2018的要求。选择地势较平坦,土质疏松、肥沃,有机质丰富,排水良好,耕作土层厚度在20 cm以上,土壤pH值6.5~7.5,坡度小于20°的葡萄园。 栽培设施
日光温室、盖苫冷棚、塑料拱棚的葡萄大棚均可用于栽培羊肚菌。葡萄大棚中有现成立柱、拱棚、拉杆、喷淋、顶膜等设施,棚顶加遮阳网,棚两侧可调节通风,通风口安装防虫网,通风口高50 cm~80 cm。
5 菌种选择
选择性状稳定、高产、抗逆性强、商品性状好的羊肚菌品种,如“六妹”或“梯棱”。菌种的生产应该符合NY/T 528和NY/T 1731的要求,菌种质量应符合NY/T 1742的要求。
6 栽培前准备 土壤清理消毒
清理掉葡萄园的枯枝落叶及杂草,翻耕土壤,深度为15 cm~20 cm,清除草根、石块;地面上撒施生石灰,施用量为50 kg/亩~100 kg/亩,再次翻耕;晒棚7 d~10 d后,浇水浸透土壤,水质应符合GB 5084要求。 整地作畦
作畦时与葡萄树干距离50 cm~70 cm,畦宽80 cm~120 cm,高15 cm~20 cm,长度随地形而定。畦间步道宽30 cm~50 cm,将畦面土壤充分打碎整平,土粒直径≤2 cm。畦面整理后,浇水浸透土壤。根据棚内有效宽度设置单畦、双畦和多畦模式。畦床四周开排水沟,沟宽20 cm~30 cm、深30 cm~40 cm。 盖遮阳网
在葡萄大棚顶膜上加盖6针遮阳网,遮阳网覆盖至大棚四周底部并固定,遮阳率达80 %~90 %。 搭拱棚
畦床上以玻璃纤维管等材料搭建小拱棚,拱棚宽80 cm~120 cm,棚高30 cm~50 cm,拱棚上覆塑薄膜,夹子固定,方便调节采摘。
7 播种 播种时间
气温稳定在20 ℃以下时播种。播种时间一般安排在11月至12月。 播种量
播种量建议150 kg/亩~250 kg/亩。 播种方法
采用条播方式,在畦面开沟,沟深3 cm~5 cm、间距20 cm~30 cm。将菌种破碎成粒径≤2 cm的块状,撒播在播种沟内。覆土2 cm~3 cm,表土耙平后喷水,以畦沟内有少量积水为宜。
8 放置外源营养袋 摆放方法
播种10 d~15 d后,畦面出现大量白色菌霜时摆放外源营养袋。外源营养袋侧面割划两道8 cm~10 cm的长口,划口朝下,轻按外源营养袋,让外源营养袋紧密接触土壤。沿畦床走向平行摆放外源营养袋,行间距、纵向间距均为40 cm~60 cm,在畦面呈“品”字摆放,每亩用量2000 袋~2500 袋。 覆膜
外源营养袋放置后,沿畦床方向覆盖黑色地膜,用土块压实,地膜上均匀打孔,孔距50 cm~100 cm。
9 发菌管理
菌丝生长期间采用遮阳网、通风、喷雾和地膜等综合措施,葡萄棚内温度维持在0 ℃~25 ℃,最适温度12 ℃~20 ℃;根据实时天气状况,每天通风2 次~3 次,每次通风30 min~60 min,气温较低时,选择中午通风;气温较高时,选择早晚或夜间通风。如遇大雪天气,及时撤掉遮阳网。
10 催菇管理
播种后60 d~90 d,地温6 ℃~13 ℃,畦面出现少量原基,进行催菇。揭除黑膜,分2 d少量多次喷水,以畦沟内有少量积水为宜。在畦面搭建小拱棚。
11 出菇管理 温度管理
棚内温度尽量控制为15 ℃~22 ℃,畦面地表温度不能超过15 ℃。当棚内温度超过25 ℃时,要作喷雾、通风降温处理。 湿度管理
拱棚内相对空气湿度保持在85 %~90 %;空气相对湿度低时,可采取微喷增湿,少量多次喷水,每次1 min~2 min。 通风管理
每天掀开拱棚塑薄膜的两头或两侧通风2 次~3 次,每次通风≥30 min。
12 采收
羊肚菌菌盖颜色由浅变深,表面蜂窝状凹陷充分伸展时子实体成熟,即可采收。采大留小,用手指捏住菌柄基部轻轻旋转将子实体扭下并剪去泥脚,或用刀将子实体于菌柄基部切下。采收后进冷库保鲜储藏,温度以2 ℃~4 ℃为宜。采收后储运时间不宜超过3天或及时制成干品。产品质量应符合NY/T 749的要求。
13 采后菌渣处理
羊肚菌采收结束后,将外源营养袋去掉塑料袋倒出菌渣,就地深耕还田作为有机肥。
14 病虫鼠害综合防控
羊肚菌生长期不应使用农药、化学杀虫剂。病虫害防治方法见附录A。
15 档案管理
可追溯的生产管理档案,包括林地环境,原料、菌种及其他投入品的来源、数量、购买时间与地点、用法与用量、使用时间、基质配方、栽培管理操作的过程、收获与销售等信息。应做好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有效记录,并将记录内容保留不少于2年。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标准文本  不公开
团体详细信息
团体名称江苏省食用菌协会
登记证号51320000509156200L发证机关江苏省民政厅
业务范围学术交流、咨询服务、信息交流、行业规划等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陈惠
依托单位名称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通讯地址南京市鼓楼区龙江小区月光广场8号江苏农林大厦1315室邮编 : 210036

收录自团体标准信息平台,认准啦(RenZhunLa.com)为执行该团体标准的产品或服务提供推介展位,欢迎留言交流。

回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