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_JSEFA 008—2024 蕈油制作工艺规程-团体标准
目录
| 标准详细信息 | |
|---|---|
| 标准状态 | 现行 |
| 标准编号 | T/JSEFA 008—2024 |
| 中文标题 | 蕈油制作工艺规程 |
| 英文标题 | |
| 国际标准分类号 | 67.200.10 动物和植物的脂肪和油 |
| 中国标准分类号 | |
| 国民经济分类 | C137 蔬菜、菌类、水果和坚果加工 |
| 发布日期 | 2024年12月22日 |
| 实施日期 | 2024年12月22日 |
| 起草人 | 冀宏、宋驰、钱斌、徐兵、郭凌媛、姚璐晔、吴卫明 |
| 起草单位 | 常熟理工学院、常熟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
| 范围 | |
| 主要技术内容 | 4 原辅料及包装材料要求 4.1 水 应符合GB 5749的要求。 4.2 食用盐 应符合GB 2721的要求。 4.3 菜籽油 应符合GB/T 1536中(压榨/一级,浸出/二级或二级以上)要求。 4.4 包装材料 应符合GB 4806.13—2023的要求。 5 制作流程与要求 5.1 制作流程 蕈油的经以下流程制作而成:挑拣→烫漂→清洗→修整→控水→熬油→熬蕈→成品。 5.2 制作要求 5.2.1 挑拣 修剪摘除主体或根部粘附的泥土、培养料等其他异物,以及不可食用部分。 5.2.2 烫漂 水烧开后,放入蕈焯水2-3分钟,以保持蕈体不变色为适度。 5.2.3 清洗 烫漂后的蕈用冷水冲洗2-3遍,至菌体表面干净。 5.2.4 修整 按加工需要的块形,作适当修剪整型处理。 5.2.5 控水 用手轻轻挤压,控干蕈体内外部附着的水分。 5.2.6 熬油 选用菜籽油(4.3),大火烧至微沸后,改小火继续熬至油液清亮即可关火,冷却至常温备用。 5.2.7 熬蕈 将控干水分的蕈加入冷油中(油和蕈比例约为1:1),以油液刚刚浸没蕈菌为准,加热至沸腾后改小火,保持微沸状态约30 min,至油液表面无泡沫,且油液清亮即可关火出锅,起锅前可加入调味。 5.2.8 蕈油成品 出锅,即得成品,可直接食用或佐餐配菜,亦可用玻璃瓶装、软包装蒸煮袋或真空封装碗包装: a) 玻璃瓶装:将一次性使用的玻璃瓶及盖清洗干净,沥干水后经高温灭菌处理。在蕈油尚温热时灌装入瓶,灌装时油液应浸没蕈体,加盖封装良好无渗漏,成品置于阴凉通风干燥处避光保存; b) 软包装蒸煮袋包装:将预处理好的蕈油定量装入到耐高温的软包装蒸煮袋,真空密封,高温灭菌后冷却,置阴凉通风处贮存; c) 真空封装碗包装:将耐高温真空封口碗清洗干净,沥干水后经高温灭菌处理。在蕈油尚温热时灌装入碗,灌装时油液应浸没蕈体,封装良好无渗漏,成品置于阴凉通风干燥处避光保存。 6 运输贮存 6.1 运输 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运输时防止挤压、日晒、雨淋和重压,不应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装、混运, 装卸时轻搬、轻放。 6.2 贮存 产品应贮存在阴凉、干燥、通风的仓库内。避免重压,不应露天存放,不应与有毒、有害的物品或其它杂物混存,常温条件下保质期为5-6个月。 7 产品质量标准 7.1 感官指标 感官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7.2 微生物指标 微生物指标应符合表 2 的规定 7.3 净含量 净含量允许负偏差应符合JJF 1070的规定,固形物含量≥40%。 |
|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 否 |
| 标准文本 | 不公开 |
| 团体详细信息 | |||
|---|---|---|---|
| 团体名称 | 江苏省食用菌协会 | ||
| 登记证号 | 51320000509156200L | 发证机关 | 江苏省民政厅 |
| 业务范围 | 学术交流、咨询服务、信息交流、行业规划等 | ||
|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 陈惠 | ||
| 依托单位名称 | 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 ||
| 通讯地址 | 南京市鼓楼区龙江小区月光广场8号江苏农林大厦1315室 | 邮编 : 210036 | |